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5年 > (总第80期)
刘 成 和平学视角下中日合作的机制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2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刘 成  阅读:1883
刘 成(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南京大学教授)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张图,是中日之间的关系构建问题,从下至上是四种模式。最下面的模式已经过时了,最上面的模式是我们面临全球化的模式,考虑到中日关系的构建,应该在最上面模式的背景之下。

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的宗教、文化,但是都有一定的共同性。中日文化有差异,包括一些矛盾,但是我们在审视中日关系的时候,不能仅仅从一个局部的角度来看中日关系,而要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看。中日之间更长的时间是和平友好的状态,不能把局部的东西扩大。

当然我们之间有一些分歧,比如刚才讲的能源问题,还有钓鱼岛这些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联邦主义的概念。在任何一方无法说服另外一方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开发,来共同寻找一种合作的方式。与联邦主义配套的一种方法是在面对矛盾和分歧的时候,采取一个平等的对话。这同样是有结构性、行动性的观点。任何一方的利益都要得到充分的考虑和体现。

与联邦主义和圆桌会议不一样的方式,是位置性谈判。举一个钓鱼岛的例子,中日双方都在强调钓鱼岛是自己的,其实在钓鱼岛下面隐藏着更多的问题。比如说历史问题、国家的问题、靖国神社的问题、网络民族主义这些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和钓鱼岛有关的。所以,一个真正的谈判,不应该采取这样一种形式,而是刚才讲的圆桌形式、联邦形式,把所有的问题放在桌面上去谈,而不是孤立地进行争论。

中日之间矛盾的解决,包括我们未来的构建,我们认为只能有一种方法,从和平学角度来讲,就是非暴力。非暴力的精髓就是相信第三种力量的存在,第三种力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当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体现。

从和平学这个角度来探讨中日和解的机制问题。和平学来自西方二战后,众所周知,西方是扩张性的崛起,在崛起的过程中伴随着征服,这种征服几乎是五百年的征服,我们把它称为灭绝式的大屠杀。那么这种方式,我们不认为在未来的大国崛起当中,还要重新走这样一条道路。

我们中国的一些概念,比如孟子的“兼爱”。虽历史悠久,但遗憾的是,它并没有被广泛地重视和应用,还有我们的儒家思想。其实在东亚是被广泛接受的文化基础,包括道德经、道教的思想、阴阳平衡等。这是东方式的文化,不是西方非此即彼的概念。

佛教当中有一个概念叫“涅槃”,基督教中也有和平的概念,后来基督教被国家所接受以后,它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扩散性的东西。如何充分挖掘佛教里面的和平思想,也应该是我们在处理中日关系时重视和关注的。

最后就是一个叫进取心的模型,就是关于中日之间,现在存在着不同的争论和观点,包括中美之间。最近有报道中美之间必有一战,中日之间必有一战,支持战斗的用B表达,支持用和平方式解决的是A。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用和平的方式、非暴力来解决中日关系,是唯一的方式,而不是主张用战争的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我们相信中日之间未来关系的解决,也会是和平解决。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