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察哈尔圆桌:专家观点助力中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9日  来源:  作者:  阅读:150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认为:中国应该加大力度培养输送国际组织人才,首先,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每年资助合格的人才到国际组织实习或工作,同时完善国内的选拔措施,采用公开透明的标准选拔专业人才。除了输送普通工作人员,中国还可派遣辅助性专家,同时也可资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 6月28日下午14点,察哈尔圆桌第41期在察哈尔学会成功举办,本期圆桌会主题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来自大学、企业和察哈尔学会的嘉宾们共同对此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由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国斌主持。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早已遍及全世界,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合作的开展。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在联合国系统里工作的中国公务员数量和影响力都在不断增加。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中国的参与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一定程度上与我们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符,迫切要求我们加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力度,以满足国家进一步参与国际事务,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需要。如何从培养、选送、任用等多个环节入手,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健全机制,为我国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国际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创造条件。察哈尔圆桌会议就此进行了研讨。

 


外交学院副教授牛仲君表示:现在在联合国工作的国际公务员共有4200多人,其中中国籍的只有400多人,而且这些人中翻译人员占了三分之一。真正能够影响决策的只有200多人。联合国是一个比较具有政治性的组织,只有深入其决策层,才能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认为:中国应该加大力度培养输送国际组织人才,首先,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每年资助合格的人才到国际组织实习或工作,同时完善国内的选拔措施,采用公开透明的标准选拔专业人才。除了输送普通工作人员,中国还可派遣辅助性专家,同时也可资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刘铁娃指出:现在国际组织预备人才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背景方面已经足够,而比较欠缺的就是在国际组织实习的经验。其实很多在定点机构工作过的人才,因为有一线工作的经验,未来进入国际组织机构会有更扎实的基础,更容易适应国际组织的工作。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建立定点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性。

 

人民画报社韩文《中国》杂志执行社长兼总编辑,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张忠义表示: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目前接触国际组织的机会增多,同时我们也可以自己创设国际组织,比如亚投行,比如东北亚的地区性组织,如此我们可以扩大资源。另外,非政府组织也可以增加我国国际影响力,我国松绑非政府组织,也可向优秀人才提供就业机会,发挥其作用,由此扩大国家影响力。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熊李力认为: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有一定的规律但各有不同,无法针对某一类国际组织定向培训,我们应从全面的角度去培养学生。

 

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李青表示:选拔国际组织人才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性。

 

最后张国斌秘书长表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只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部分,今后人才培养将更多考虑国际性,只要把人培养好,无论是去国际组织还是跨国公司都会非常有影响力。希望察哈尔学会能够为促进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创造机遇。今后,察哈尔学会还会针对这一主题,举办一些深入的沟通交流活动,为推动此类平台向前发展作更多贡献。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