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6年 > (总第85期)
凤凰网:一次新书发布会上,各方激辩:世界到底通不通?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7日  来源:凤凰网  作者:孙莹  阅读:1372

“尽管书名叫《世界是通的》,但事实是,世界实常常是不通的。”7月5日,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参会的多位外交专家激辩“世界到底通不通”。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近日推出新书,名为《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7月5日下午,察哈尔学会、商务印书馆主办了新书发布暨研讨会。

“王义桅教授是目前唯一一位学者,针对‘一带一路’就出了两本专著,”商务印书馆总编周洪波称,该书“颠覆了西方中心论”,并提供了大量个案研究,可挖掘“中国模式”。

“‘一带一路’的研究方兴未艾。自从2013年年初提出‘一带一路’以来,习主席每次在外交场合都要提到,”中联部前副部长于洪君称,尽管书名叫《世界是通的》,但事实是,世界常常是不通的。比如中亚各国‘通’的意愿并不高,明明建了电网,还要退出,经常有各种冲突和人为阻碍。

在中亚工作了五、六年的前驻哈沙克斯坦大使姚培生说,“一带一路”不是短期能完成,可能需要整整一代人的努力。“中国拥抱世界,也希望世界能拥抱中国。”

“这些年参加过很多关于‘一带一路’的研讨会,”凤凰网总编辑邹明说,“一带一路”从理论到实践还有太多的路要走,实际上世界是不通的,很多时候是人、政府、法律造成。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多了解当地法律。他还提到,中非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建立了很好的关系,非洲可能是比中东、中亚更好的建设目的地。

“一带一路目前还是中国的单边倡导,还不是多边的共识,”人类共赢研究院院长马国书认为,现行西方话语体系下,讲好自己的故事很困难。要多交流,与西方进行对话,才能将“中国的新普世主义”引向多边共识,不能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单边倡导上。

在外交部工作了四十多年的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国斌举了一些“不通”的例子。他说自己当法国当总领事时,外交部花大量人力、财力做的白皮书,虽然是法文,但法国人都说看不懂。比如书中说“解放以后”,法国人根本不知道是哪一年解放的;说“三中全会以来”,法国人更是摸不着头脑。

作为《世界是通的》一书的作者,王义桅称,自己“不迷信西方话语体系”,“通”指的是“愿望加行动”,要通过行动让世界更“通”。(凤凰网:孙莹)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