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国际交往的“世界语”——察哈尔学会张国斌秘书长为全国政协机关人员进行涉外礼仪培训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9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192

7月28日,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国斌受邀来到全国政协机关,为外事翻译等工作人员进行涉外礼仪素养培训。课堂气氛活跃,交流热烈而有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秘书长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官,曾常驻非洲8年,常驻法国11年,先后走访过140多个国家,作为礼宾人员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三十余国,拥有丰富的涉外礼仪经验。著有《足迹:一个外交官眼中的世界》、《礼赢天下:价值百万的礼仪金典》等书,并发表过许多有关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比较的文章,对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有着丰富独到的见解。因此,张秘书长作为此次培训的主讲人,以专业的视角、深入的见解、多彩的涉外经历,为听众们讲述了生动的一课。

张秘书长采用现身说法,以实际经历讲述了很多在外交工作中的案例,比如如何做客、如何与外国人礼尚往来,以及外事翻译人员的一些工作注意事项等。培训过程中,在谈到参与G8会议、申办世博会等涉外大事件时,张秘书长提到了吴建民大使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人格和品行,对吴大使的不幸罹难深表惋惜。


张秘书长不仅向大家展示了精美的课件,还陈列出相关实物,让听众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在讲课过程中,他随时与学员互动,回答学员的问题。交流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引得阵阵掌声和欢笑。另外,在上课期间,还不断有其他人员从后门进入课堂旁听,加入到精彩的培训中来。

 

在互动的过程中,有学员提出:“在外交工作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涉外礼仪标准么?什么情况都按着礼仪标准的要求去做?”张秘书长回答:“这个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定,礼仪的本质是一致的,就是对他人的充分尊重,但也要视情况而定,遵守当地的文化风俗。有的礼仪标准在这很好用,但是换一个地方和场景可能就意义不同。所以要在熟知礼仪标准的同时,尊重当地文化和风俗。”


也有学员针对秘书长讲课时说“懂幽默、会幽默也是一种魅力和礼仪”提出:“中西方文化不同,很多中国人来到西方很难一下子就懂西方式幽默,在外国人开怀大笑而我们却不甚理解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张秘书长解释:“首先要听得懂西式幽默你再去笑,如果没听懂就开怀大笑,别人问你原因时会很尴尬。当然,懂得西式幽默不是一朝一夕几堂课就能学会的,需要我们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关键是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自信有礼,那么无论你笑不笑,别人都会很尊重欣赏你。”张秘书长的回答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涉外礼仪成为礼仪素养中必要的一环,如同国家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国民的素质与涵养,成为了对外开展公共外交项目时值得注意的关键。察哈尔学会是我国公共外交领域的领军智库,将继续发挥自身在本领域的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涉外礼仪规范,提升自身素养,为良好国家形象的构建打下基础。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