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激辩中国价值观“走出去" 察哈尔学会上海沙龙首次召开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2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29

不同国家间的人员交往,都无形中传递着各自价值观,其实质也是不同价值观的交流,中国人在海外交流中,代表着怎样的价值观、去塑造何种价值观、如何去塑造又如何去传递。围绕这些问题,7月21日,察哈尔学会上海办事处举办了题为“中国价值观的塑造及其国际传播”的沙龙活动。沙龙邀请到了上海市侨联等单位的嘉宾,他们是上海市侨联联络部部长谷苏南,上海沪臣投资集团董事长、上海侨联青年总会副会长邸兵,上海市侨联副理事长徐亮,上海市侨联青年总会副秘书长吴超,上海市侨联青年总会常务理事杨炀等,此外,还邀请到具有多年海外留学背景的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一同参与。他们以常年的海内外工作和生活经历,纷纷现身说法,评说海外对中国价值观看法的变迁。会议由办事处主任安翊青律师主持。

与会嘉宾认为,海外对中国价值观的认识,从中国古代儒、道、佛三家主要思想开始,儒家尚“正”,追求浩然正气,道家尚“清”,追求清净自然,佛家尚“和”,追求人际和谐。“正”、“清”、“和”三大思想不断相互融合,并一直延绵相传至今,同时又被赋予时代意义,也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其也曾一度在海外被认为是中国价值观的代表。

也有嘉宾谈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进入新世纪之后,以“梦想”和“创造“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逐渐形成,勇于创新、创业,突破固有思想的束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会者对此表示赞同,梦想和创造确实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他们通过自我学习、刻苦工作去创造价值。

但同时也有嘉宾困惑,追求“梦”和“创”被外国人误解成中国人的“狼性”,抢占外国人的资源,使得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国人是又怕又恨,对中国的价值观也充满了不信任感。究其根源,无非是对中国缺乏了解,对中国人追求梦想与自我实现过程的缺乏正确认识。

目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的中国人的价值体系已形成,这将成为在与外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加以传递主流声音。同时,需要用外国人听得懂的中国故事,使外国理解中国的价值观进而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要从中国现实出发,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这样打造出的中国故事才更具感染力,使世界更加容易接受中国的价值观。此外,海外中国人也应适时改变自身,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注意对居住国的适当贡献,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重拾那份纯真的人情味。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