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察哈尔圆桌对话】G20“礼数”|杭州如何用一个微笑打动世界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1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160

马上召开的G20峰会,给杭州带来了一个全面亮相世界的机会,也是杭州接受全球国际组织和世界检阅的一次大考。那么,面对纷至沓来的国际友人,需遵循哪些“礼数”,才是最好的亮相与展示呢?


8月31日,由察哈尔学会与新浪国际联合主办的察哈尔沙龙,在北京新浪总部大楼召开,本次圆桌对话以“G20主办城市的自我修养—如何做好外交接待礼仪与国家形象传播”为主题,讨论G20峰会期间,主办城市杭州,该如何运用外交礼仪,进行城市形象和国家风采的传播,如何通过公共外交来提升一座城市的自我修养。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原总领事张国斌,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赵新利作为嘉宾出席活动,活动由新浪国际频道主持人文晶主持。新浪国际天下周刊及察哈尔学会两大媒体与智库社群对沙龙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


一个笑脸、一句问候就能打动人


G20峰会,让主办城市杭州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于杭州而言,如何当好东道主,怎样用得体的言行迎接远道而来的国际客人,这关乎杭州东方品质之城的形象。于中国而言,G20峰会作为今年公共外交的一件大事,怎样办出特色,如何满足国际舆论期待,对外传播中华风采,这无疑都是展现中国良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又一次重要契机。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原总领事张国斌,作为资深外交官,回顾了从七国集团成立再到二十国集团形成的历史进程,此次G20峰会在杭州举办,足以显示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杭州举办G20峰会,不但让平时很少招待外国领导人的杭州,一下子见到这么多国家的领导人,也让更多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来到杭州的人,看到中国的发展,看到中国人在礼仪方面的变化。”张国斌秘书长认为,G20峰会让我们更加意识到,此次及以后举办类似大型活动外交礼仪方面的重要性。



张国斌秘书长曾在驻法大使馆任上,助力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也曾经在外交部礼宾司、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先后任职,是外交礼仪方面的专家。


“外交无小事”,他对此次G20杭州峰会在礼宾方面提出建议:首先,专门事项需要专人负责,避免出现某事项“扎堆”而另外的事项无人过问的现象;其次,所有事项要有轻重缓急之分,以大局为重,不因小问题影响总体进度;第三,不要怕出状况,但出状况后要有应对方案,考虑周详,注重细节。


他特别强调,要在杭州峰会期间把中国人的微笑带给全世界,外国友人的问题事无巨细都要耐心、灵活地解答,往往一个笑脸、一句问候就能打动人。他表示,我国在礼仪方面要求做到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但往往说得容易,做到不容易,所以更须用心。


尽量不要给外国人送吃的


关于外交礼仪,用心到何种程度?张国斌秘书长以自己亲身的经历,进行了介绍。


比如,关于送礼:拉美人热情豪放,但是送礼品的时候不要太贵重,象征性的东西就可以;法国人送礼品尽量避免送刀,那是断绝关系的意思;另外尽量不要向外国友人送吃的东西,怕万一吃出问题。


比如,接待客人,须做到落落大方,顺其自然。张国斌秘书长回忆说:有一次,自己接待法国客人时,曾要帮助一个年迈的老人提行李,但她说“你觉得我老了么?”并拒绝了他的帮助。所以,有时过度的帮助也不是得当的。


还有,文化差异也容易造成误解。比如很多外宾很热情,会议第二天第三天遇到我们的人员,还会拥抱握手,如果我们比较拘谨,他们也许会觉得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对他们有意见。



“应该热情,但不要过度”,这是张国斌秘书长给杭州接待国际友人给出的一道建议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和礼仪之邦,在外交礼仪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也有不足之处。于是,在举办国际大型活动时,既要彰显我国外交礼仪的优势,也应该向西方学习,相互借鉴。同时,外国人交流时要注意对方的民族习俗和礼仪。


以更人性化的方式,传播国家形象


“中国在像举办G20杭州峰会等大型国际会议时,以往的宏大叙事方式不可或缺,但今后更须挖掘更多更人性化、接地气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兴盛的当下,要挖掘一些更加个性化的渠道。”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赵新利,以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化作为切入点,认为G20峰会期间,运用好多种媒介和多种传播方式,将能极大提升国家形象,展现崛起中国的自信。


赵新利回顾,古代中国由于蒙古帝国西征,尽管有马可·波罗比较正面的记载,但更多地被西方视为“黄祸”;近代中国由于积贫积弱,被西方视为“东亚病夫”;解放初期的中国由于当时世界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对立,在西方的形象多为负面;而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崛起为新兴市场国家,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印象是复杂的,一方面惊异于我们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也感到了我们的压力,故而有“中国威胁论”的盛行。



“无论‘黄祸’、‘东亚病夫’还是‘中国威胁论’,都是外界对我国国家形象贴上的标签。”赵新利说,不同国家对华态度不一,现在发展中国家对我们的印象好于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印象,总体而言,我国的国际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表明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得到了提升。


此次借助G20峰会传播国家形象,已经用到了动漫、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方式,“这也体现我们国家的自信”。赵新利认为,尽管这次举办G20峰会,民间有不同的声音,但对杭州市民来说短期的不便,将会有长期的受益,尤其是提升民众素质、提升杭州城市品牌方面,G20峰会的召开,将发挥重要作用。


将G20峰会的“礼数”延续到平时


张国斌秘书长认为,有外交部礼宾司等国家级礼仪团队的合作,G20峰会在接待他国领导人时应该不会出岔,但人们更应该关注的是,G20峰会结束后,在平时接待普通外国游客时的礼仪问题,“能够通过这次G20峰会,真正提升杭州人民乃至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修养素质,这应当是G20峰会在中国杭州举办,留给我们的一大财富。”


“希望通过举办这个活动能够提升杭州乃至整个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国家形象传播的赵新利教授也表示,我国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后G20时代,如何继承G20遗产,塑造杭州的品牌。


延续G20峰会的外交礼数,放大G20峰会留给城市和国家形象传播的财富,也成了嘉宾发言之后,媒体与网友所关注的焦点话题。新浪国际的记者,以及察哈尔学会公共外交微信群群友,分别就此焦点与嘉宾进行了在线对话交流。



察哈尔学会,作为一家专注于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非官方智库,近些年对涉外礼仪这一公共外交领域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不断举办了多项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涉外礼仪规范,提升自身素养,扩大国家形象在国际上的传播。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