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涉外礼仪文化传播看十八大以来的公共外交
“一带一路”政策提出以后,已有长足发展的中国公共外交进入了更全、更快、更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涉外礼仪作为人文交流的内容之一,对公共外交的健康开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透过十八大以来涉外礼仪文化传播的规模和趋势来看,公共外交的规模和水平正以日新月异的趋势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的“三个转向”
中共十八大以来,因应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要求,公共外交工作更加主动作为,进一步创新发展。定位上,由重“破”转向了“破”“立”并重;内容上,由讲“和”转向了“和”“合”并讲;方式上,由好“隐”转向了“显”“隐”并用。经过相应的调整,公共外交工作进一步贴近我国的对外战略布局,正更加积极有效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
推动中国自信为国际公信,社会智库大有可为
通过社会智库“旋转门”建设,通过“四个自信”在智库领域的改革探索,中国智库将更有条件、更多人才去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不断凸显国家“软实力”,并在全球思想和意见市场中逐渐获取引领地位。因此,从“中国自信”到“国际公信”,社会智库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以文载道,广积善缘
公共外交范围很广、平台很大、可做的事很多。人文交流是重要载体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文化艺术界人才济济,都愿为对外交往贡献心力。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优势所在。2016年,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围绕国家重大外交课题,在促进与各国的人文交往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较好效果。以文载道也要创新形式,与时俱进,贴近实际。
总 编 的 话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正在展现出泱泱大国的风格与气派,向世界传递出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清晰信号。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外交作为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在人民、民族和国家三个层面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发展道路和制度体系,使其更加成熟和显见成效。
    本期季刊以“十八大以来的公共外交成就”为专题,意在梳理十八大以来公共外交所取得的部分成就,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审视我公共外交进步的空间,总结经验,为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增添动力。
总编辑

赵启正
副总编辑

周文重

黄友义

韩方明
编  委

于洪君 王国庆 艾平 卢树民 吕凤鼎 关呈远 孙萍 吴思科 何亚非 张国斌 周文重 赵启正 胡伟 耿雁生 贾庆国 徐步 黄庆 黄友义 韩方明(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编辑部主任
马文生
副主任
赵可金 翟崑
编  辑
赵新利 谢婷婷 韩立勇
视点  
推动"中国自信"为"国际公信",社会智库大有可为 韩方明
访谈  
探寻东北亚和平之路:从被动到主动
   ——访韩国东亚和平研究院院长金相淳教授
马文生
专题  
战略引领、有所作为与文化自信
   ——中国企业公共外交的新发展
杨立华 魏修柏
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的“三个转向” 陈水胜
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公共外交 檀有志
开启公共外交的中国模式 王秋彬
中国公共外交的创新与发展 赵可金
从涉外礼仪文化传播看十八大以来的公共外交 张国斌
案例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文化外交
   ——以国家艺术基金“走出去”项目为例
杨悦 肖羽婧
城市公共外交中的文化因素
   ——以上海为例
朱新光 朱博轩
英国国家形象品牌推广案例:“非凡英国”计划 王乐 张鹏
评论  
发挥庐山资源优势,打造公共外交新平台 李勤合 滑红彬
关于和平学在公共外交应用中的思考 罗清云
中国公共外交参与全球治理 刘贞晔 杨天宇
以文载道,广积善缘 胡正跃
评论  
公共外交视野下的国家形象塑造 王文奇
网络时代公共外交的两个模式 张精升
浅析难民潮对欧盟的冲击和警示 葛翀
从G20杭州峰会外媒报道看主场外交优势 张丹萍 沙涛
书评  
美国究竟焦虑什么?
   ——《中国的崛起:美国未来的竞争与挑战》介评
吴强
简讯·英文摘要  
ABSTRACTS 察哈尔学会
简讯 察哈尔学会
 
版 权

本刊版权为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如需以任何形式转载本刊文章,请与主办单位联系,取得同意后须注明文章来源。

所有文章仅代表著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本刊或本刊编委会的观点和立场。

创办单位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 察哈尔学会 主管单位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主办单位 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单位 《公共外交季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发行单位 《公共外交季刊》杂志社有限公司

《公共外交季刊》理事会

理事长 韩方明(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 副理事长 陈一华

《公共外交季刊》编辑委员会

总编辑 赵启正 副总编辑 周文重 韩方明 黄友义

编委 于洪君 王国庆 艾平 卢树民 吕凤鼎 关呈远 孙萍 吴思科 何亚非 张国斌 周文重 赵启正 胡伟 耿雁生 贾庆国 徐步 黄庆 黄友义 韩方明(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

主任 马文生 副主任 赵可金 翟崑

学术编辑 王义桅 余万里 赵磊 熊炜 编辑 赵新利 谢婷婷 编务 吴丹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100037) 电话(86)10-58367839 

传真(86)10-58382526 投稿信箱 editor@charhar.org.cn

法律顾问 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

印刷单位 廊坊市安次区团结印刷有限公司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134/D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5-6010

出版日期 2017年3月5日 定价 30元

在线阅读本刊,请登录:http://www.charhar.org.cn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pdq/index.htm

http://blog.ifeng.com/5121621.html

稿 约

《公共外交季刊》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和察哈尔学会创办,旨在关注并分析国内外公共外交走势和动态,就公共外交问题开展多方位、多角度的讨论,不仅从理论上加强公共外交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对中国开展公共外交起到正确引导和规范作用,同时也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办成国内一流并在未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共外交专业刊物。

“助力于中国公共外交”是本刊的使命,我们欢迎一切能够为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的文章。本刊最受青睐的文章将是对中国公共外交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所启示,具有前瞻性、独到见解的评论、观察、分析或者案例。

本刊主要栏目包括:

(1)视点:针对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公共外交事件、政策或者未来趋势等更广泛议题的分析与评论;

(2)专题:每期选择一个重要的议题为专题,多视角、多方法地集中探讨下期专题为:“一带一路”与公共外交;

(3)案例:就国内外发生的典型公共外交事件进行描述、分析与讨论;

(4)对话:二人或多人针对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在讨论、争议甚至冲突中逐步追求真理;

(5)史话:有关国内外公共外交历史事件的回顾;

(6)书评:有关公共外交或国际关系类书籍的推介及评论。

欢迎各界人士赐稿,重要观点、事实与数据请注明来源。来稿一经刊发即付稿酬并赠样刊。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通讯方式、供职机构、职务或职称等,发至本刊专用投稿电子邮箱editor@charhar.org.cn。

本刊截稿日期为每季度首月20日。

本刊编辑部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