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公共外交季刊文章
罗清云:关于和平学在公共外交应用中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3日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  作者:罗清云  阅读:271

内容提要】和平学研究和应用的核心是维护良好的国际关系、促进全球和平发展。和平学具有跨学科、理论联系实践、多维度分析层面等特点,近年来为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搭建了民众参与平台,有效拓展了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公共外交学界需要提高对和平学的认知程度,重视其在公共外交中的发展前景,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实践效用,以推进公共外交事业的全面发展。


和平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在借鉴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宗教研究,性别研究等学科的基础上,探寻通过和平手段,达到预防、消减和化解冲突的目的,实现冲突各方的共赢。和平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个更加公正与和平的世界,重点是研究如何用和平方式实现和平。

公共外交作为一种特殊外交方式,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利用和平学这一跨学科的研究,从不同的立场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推动公共外交的深层次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和平学在公共外交应用中的现状

随着和平学的深入发展,其内涵和研究目标与公共外交的契合度不断加深,和平学受到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逐渐进入公共外交研究视野。但是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平学在公共外交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困境。复杂的国际外交形势、滞后的传播途径、相对匮乏的实践经验等因素让和平学在公共外交中的应用遇到阻碍。

一是意识与认知的缺乏。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直以来,和平学广泛应用于国际冲突、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人权问题、环境污染等多个领域,但应用在公共外交中的研究还很少,也没有形成利用和平学促进其发展的观念,人们还停留在和平学仅仅是一门思维学科,而不是一门应用学科的意识层面上。很多人对和平学甚至完全不了解。这种意识与认知的缺乏,不利于和平学在发展公共外交中的作用定位,难以有效提出相应的策略,同时也将影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累积。

二是投入与扶持的缺乏。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和平学对于发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但对于其教育、研究、实践和创新却并没有相关举措。很多国家并没有在大学课程里将和平学设立为专门学科,而和平学研究者和从业人员也面临科研资金不足、扶持力度不够、交流平台不完善等现实问题。由于教育的缺失而导致和平学专业人才青黄不接,难以承接公共外交发展的需求。发展前景不利的同时也令国家和政府更难以重视这样的“冷门”学科,科研经费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不能有效保证,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实践与经验的缺乏。和平学与公共外交都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由于和平学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在二战后其影响力逐渐扩大,相关理论和研究被提出,但实践经验的累积还不丰厚。古语有云: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理论研究需要付诸实践,才能转化为经验积累。全球化不仅带动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加快了国际关系的变化,在面对令人束手无策的新局面时,经验累积的不足势必影响公共外交路线的有效制定。目前,有关和平学与公共外交有机结合实践所得出的理论、文献、案例非常之少,很难为二者的结合与实践提供参考。


和平学在公共外交中的应用

公共外交需要多学科的支持,其中和平学与公共外交的关联性国内学者关注较少。近年来,为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和平学受到了和平人士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崇和支持。和平学不仅是一门研究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由于和平学研究横跨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多门学科,为国家公共外交的理论构建与路径探索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是通过对“和平”的倡导和宣扬,提升国家在公共外交关系中的“软实力”。以美国为例,一直以来,美国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宣扬“和平”和“人权”理念。作为1960年总统大选中的一个亮点,肯尼迪总统提出建立和平队的主张,即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的志愿者团队,主要目的是传播美国文化及价值观念,改变美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原有的不良印象;通过对援助国的帮助,增强世界其他地区对美国的了解,进一步帮助美国提升对外关系的“软实力”。

和平队在第三世界国家工作时有两个特点:第一,和平队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工作,队员从美国获取基本生活费用及津贴,而不从援助国领取任何薪资。这种免费劳工的形式大大赢得了被援助国的好感。第二,和平队志愿者在被援助国的工作大多是基层岗位,有的甚至连本国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前往。公益是建立和平队的初衷,这有别于以往国家间常规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政策。和平队将救援的重点从国家直接聚焦于民众,加强了与被援助国民众之间的交流,这是美国民众对第三世界国家民众的援助和支持。通过志愿者无私奉献的行为,他国民众更容易产生对美国友好、奉献、共享发展新形象的认同。服务于美国外交的和平队,不仅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传递到他国,让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众感谢美国为自己带来的长远利益,同时还令他国民众对美国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冷战时期,美国使用这种和平的方式,一定程度化解了第三世界国家对于美国的负面看法,使当地民众发自内心地认同美国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甚至希望自己的国家也能够拥有类似的文化和社会制度,达到了较好的公共外交效果。

二是通过对和平学的关注和研究,探索公共外交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随着各国对和平发展认识度的提升,和平学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人们试图探索国家和平的真正奥秘、寻求平稳安全的发展道路。和平学的研究领域多、学科跨度大、涉猎范围广,其理论内容覆盖多个层面及方向,为公共外交事业提供了有利的智力支撑。当前公共外交的常见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政府行为公共外交、首脑公共外交(包括夫人外交)、文化公共外交、企业公共外交、媒体公共外交等形式,其外交活动存在碎片化、自由化等特征,并未形成专业化发展体系。一些和平学者及爱好者尝试通过对和平学的关注和研究,使公共外交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相关的和平论坛、研讨会、交流平台等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来自世界各地的和平学学者及爱好者者汇聚一堂,分享交流对于和平学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和输送一大批从事和平学研究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平学相关的论坛及研讨交流会对于国家公共外交起到了积极作用,更多的组织关注并参与了对和平学的研究,为公共外交专业化发展夯实了基础。以东北亚和平建设学院(NARPI)为例,这个和平机构在每年8月会定期举办有关和平主题的培训课程,为东北亚国家和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和平学人才。

三是通过对和平学的创新和推广,搭建民众参与公共外交的有效载体。在公共外交活动中,参与外交的公众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精英公众、焦点团体公众、普通公众)。前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曾说:“中国外交是人民的外交”,“人民永远是中国外交的牢固基石和坚强后盾”。在公共外交中,人民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人民在公共外交中的推动作用。和平学的研究以及推广,注重的是对国民和平文化根基的培养。在如今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工作更多地需要依靠政府之外的力量,调动普通民众的自主能动性。博客、微博、微信等不断涌现的数字社交媒体给传统公共外交形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机遇与挑战。很多人并无公共外交的概念,但言行表现却具有公共外交的作用,即会提升或损害国家的形象。和平学的研究应用强化了民众的和平理念,在对外交往中不断强化这方面的意识,自觉将有益本国、服务世界理念输送到国外民众中去,全面立体地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塑造真实、客观的和平国家形象,是和平学对于公共外交的独特贡献。

四是通过对和平学的实践和应用,寻求具有国家特色公共外交道路。向外展现本国外交“软实力”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单凭对他国的模仿和借鉴是不够的。首先,各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不同,一味模仿或不加分析地全盘照搬对于国家的公共外交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明智的做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符合本国国情和发展战略的公共外交模式进行改良,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添加本国固有特色亮点,打造一条更加适合自己国家的公共外交发展道路。以中国公共外交为例,中国通过自身特有的传统文化,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公共外交道路模式。孔子学院近些年不断设立分部,逐渐成为中国公共外交建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它向世界宣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展现中国与各国共同创造出一个繁荣发展、和平共处的美好世界的意愿。以这种和平方式打开外交通道的做法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可。美国加州大学的一名学者针对中国这一和平外交举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政府努力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通过建立孔子学院更快捷方便地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以孔子学院的形式,使更多的海外学生接触到中国文化,向世界传达中国对于和平发展的追求和向往,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和平学多样性特点在公共外交中的有益实践和应用。和平学在公共外交中的应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革新和提升,但和平学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却是不变的,其为公共外交的发展和衍变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基础,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平、主张和平,携手创建和平世界。



有“和平学之父”美誉的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加尔通


公共外交引入和平学的意见建议

利用和平学促进公共外交事业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突破,将和平学有效融入公共外交,推进其事业蓬勃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要重视和平学与公共外交的关联性作用。政府部门要认识到和平学在促进公共外交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适应形势变化、转变观念、立体思维,打造学科研究与公共实践相互配合的统筹公共外交,多领域、多维度地提升公共外交水平,实现国家整体利益。

其次,要加强和平学学科体系建设。一流的公共外交建立在一流学科高地的基础上。要将和平学设为专门学科,重点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使该学科步入推陈出新的持续发展道路。要着力解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育方向、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问题,造就一批具有世界视野、专业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公共外交人才。

最后,要推动和平学在公共外交中的实践应用。要统筹好和平学研究与公共外交事业发展的关联性,通过和平学研究增强服务公共外交多样性发展的能力,发挥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总结积累一些可供学习、借鉴和复制的典型案例,全面提升国家公共外交的质量与水平。


原题:关于和平学在公共外交应用中的思考

作者:罗清云,供职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国际项目办公室

文章来源:《公共外交季刊》2017年春季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