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 张敬伟
张敬伟:人文交流实现太平洋两岸的和谐共振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5日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张敬伟  阅读:102

一部影片、两个国家、三种动物,有趣的叙事背后,带来的是太平洋两岸的和谐共振。

这部片子是《我们诞生在中国》,由中国第六代先锋导演陆川执导,中美英联合拍摄的迪士尼旗下的纪录片。主角是大熊猫、雪豹、金丝猴三大中国珍惜野生动物,当然也有藏羚羊和丹顶鹤客串其中。极具中国地理特色的纪录片,拟人化的叙事风格,阐释了家庭之悲欢离合、逆境下的励志求生、生命之暖心轮回。




影片内容“很中国”,形式“很美国”,释放的情感不仅“中美国”而且“全球化”。该片首先在中国公映(2016年),今年4月21日在美国首映,虽然票房收入无法和中美大片相比,但在同类型影片中,也算是“叫好又叫座”。具象征意义的是,该片在美国市场上映的时间节点,在中美两国元首“海湖庄园峰会”后,是对两国元首达成的深化人文交流共识的有力呼应。

该片感动了美国观众,打动了苛刻的市场,引起了美国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举行的电影公映招待会上,华特迪士尼高管、美国国务卿高官以及各界知名人士参加活动并观看了影片。

《我们诞生在中国》,在美国刮起了心灵共鸣的观影旋风,凸显中美人文交流的新水平。过去,中美人文交流处于“不对称状态”,一方面是中国人,尤其是留学生大批量赴美;另一方面是来自美国的高科时尚(个人PC、苹果手机)、消费产品热销中国。以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文化产品也在中国备受追捧。相比美国文化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中国文化在美市场相对孱弱。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提升,好莱坞大片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市场,影片中的中国正面元素越来越多。当然,几乎每部高票房国产大片都有好莱坞特技团队之功。同时,中国在互联网+时代爆发出强大的生产力,和美国IT精英一起,形成了互联网商业文化共赢。奉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总统,也希望和阿里巴巴的马云一起“做伟大的事”。

互联网时代的中美软硬实力差距越来越小,中美人文交流也更具均衡性。如果说以往中国是美国文化心向往之,现在则是美国对中国文化也爱而纳之。

因而,《我们诞生在中国》才会感动美国人,才能捕获美国人的心。这既有赖于中美两国官方建立的人文交流机制推进,也是中国文化独具的东方魅力所致,更重要的是两国人民开始互相欣赏对方的文化。

当然,中美人文交流更大的意义,还在于破解两国关系的结构性难题。




中美两国是当代全球叙事的主角。本世纪以来,两国关系的舞台已经从太平洋扩展至全球领域。“两国演义”的主角定位,无论是佐利克定位的“利益攸关方”还是尼尔·弗格森的“中美国”(G2),中美两国维持了“斗而不破”的格局。从奥巴马时期到特朗普时代,人们都在思考中美能否走出“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文明形态和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也存在差异。在恐怖主义肆虐和逆全球化盛行的今天,文明冲突的魔咒和画地为牢的焦虑困扰着全世界。中国两国的方案是,既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实现太平洋两岸的太平,又要筑牢中美关系的“地基”——习近平所说的人文交流。

从1979年1月中美建交时两国签署《中美文化交流协定》,到2010年5月中美建立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再到不久前中美两国元首会达成的四个高级别对话机制(外交安全、全面经济、执法及网络安全、社会和人文),期间中美关系磕磕绊绊,但是两国人文交流的官方机制没有中断,民间交流更是朝着广度和深度发展。

每当中美关系出现问题时,总会有感动两国的“人文”故事,无论是特朗普会念唐诗的小孙女,还是《我们诞生在中国》这样的纪录片。

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润滑剂,能够让太平洋两岸和谐共振。

 

作者:张敬伟,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文章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7年5月23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