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中朝同盟的特征及其走向——沈志华先生在察哈尔午餐会上的报告(下)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9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851

6月21日,察哈尔学会冲突与和解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先生应邀参加察哈尔午餐会,为与会嘉宾和观众做有关中朝同盟特征及其走向的报告。他从历史角度开始,利用诸多独家资料,还原了中朝历史上的若干问题。

以下为报告实录的下半部分:



察哈尔学会冲突与和解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教授


我讲了(中朝同盟的)三个特点,然后就讲它的终结。

终结其实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0年到1976年,毛时代就出现了中朝分裂、中朝关系破裂、中朝同盟破裂的迹象,但是被主观地掩盖住了。然后邓时代就逐步地显露出来,到1992年中韩建交就彻底暴露,公开化了,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


毛泽东时代:中朝同盟关系破裂初露端倪

我们先要确定一个观念,同盟关系如何判断?为什么要结成同盟?就是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又同时受到安全的威胁,才会建立同盟,否则的话建它干什么?利益不一致是不可能的,没受到外来的安全威胁是没必要的。俩人好就好呗,建立什么同盟?有人攻来了,我要借助你,你也要借助我。中朝就是这样,朝鲜是前方,中国是后方,朝鲜一个人顶不住,中国做后盾,才能顶住美国的进攻和压力、侵略。这就是整个冷战时期的背景,所以他们才能形成这种同盟关系。

但是,这个事情在70年代就开始发生变化了,变化的起因就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当然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70年代基辛格来,到尼克松来,然后上海联合公报,一直到最后1978年正式建交,有一个很长的时期。但是在毛泽东在世的时候,这个裂痕就已经出现了,因为中美缓和表示中国和美国已经不是敌对关系了,至少美国没有再进攻中国的意思了,至少中国也做了这个判断。中国为什么要把朝鲜当前方?就是因为有敌人要进攻中国,朝鲜站在前面,“挡箭牌”、“战略缓冲带”,这些概念都是这么产生的。但现在美国不是敌人了,至少不进攻中国了,这个还有意义吗?且不说技术原因,他要真进攻你,现在也不像过去非得派兵,踏过“三八线”,再穿越过鸭绿江,用得着吗?什么火箭、导弹,人家什么不行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共同敌人消失了。

第一层意思,不光是共同敌人消失了,他们的整个外交战略发生了分裂。中国为什么要跟美国缓和?很简单,要对抗苏联嘛。苏联那个时候是中国最大的威胁,原来中国是两个拳头打人,一个拳头打苏联(“苏修”),一个拳头打美帝,结果发现谁都打不过,那怎么办呢?那就拉一个打一个呗,所以就拉着美国打苏联。

但是朝鲜的外交战略是要拉着苏联打美国,它本来背后就有两个靠山,一个中国,一个苏联。所以中国非不让朝鲜跟苏联好,说你不能“脚踩两只船”嘛,这是中国老讲的一句话,你怎么“脚踩两只船”?人家不“脚踩两只船”行吗?您这船转向了,他不就掉海里了?所以朝鲜的意思是要拉着苏联抗击美国,所以中朝之间的外交战略发生了分裂,这是外交层面。

第二个层面,意识形态也产生了裂痕。原来中朝是一致的,咱都是搞世界革命的,不管打南朝鲜也好,支援世界革命、越南战争也好,咱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但是自从中美关系缓和,然后跟着1971年中国进入联合国,原来的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已经进入国际体系了,原来都在体系外。毛主席也是不跟人家玩,我们要自己弄个小联合国,你搞奥运会,我搞个新兴力量运动会,反正自己玩一套,国际规则我不管,游戏我也不参加,游戏规则我也不懂。现在不行了,现在进入了国际体系,就得遵守这规则,至少在没有力量改变这规则的时候,不得不遵守。好了,遵守这规则,还能到处推翻这个推翻那个呀?不行了。

原来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反政府武装,现在说就是共产党,那全是支持的,缅共、泰共、马共……凡是共产党,那钱都是中共给的,武器都是中共给的,目的是什么?推翻现政府,然后咱们就是兄弟了,这叫什么?“输出革命”。现在不行了,你跟人家政府建立了关系,你不能说上面跟政府握手,下面把他推翻,再给人钱。就遇到了这困境,这个材料非常多。跟新加坡谈也是这个问题,跟缅甸谈,为什么跟奈温关系搞不好,不是就这个?你说是和平共处,你老跟他们缅共,一会儿给钱,一会儿给武器。马来亚总理拉扎克找毛主席也是,说:“毛主席,求求您了,您能不能不支持我们那马共,他一天到晚打我们,那些钱都是你们给的。”

所以这个时候对毛泽东来讲,他真的陷入了一个意识形态的困境。从本身讲,他是不愿意放弃革命的,一生革命,一辈子造反,他这个理念是不能放弃的。但是为了中国的安全利益,他必须维持跟这些国家政府的关系。你进了联合国了,都跟人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了。所以那个时候他做了个规定,党是党的关系,国家是国家关系。你这不就是自欺欺人吗?怎么可能党是党的关系,国家是国家的关系?你这儿都是党国一体,人家那儿是对立的,那国家要消灭那党,那党要推翻这国家,你怎么可能党是党的关系,国家是国家的关系?但是那个时候毛泽东确实拗不过这个弯来。

1975年,他跟拉扎克谈的时候,拉扎克就逼着他,说让他说一句,他说:“您就说出来,您就不再支持他们共产党。”毛主席说:“这个话我怎么说呀?他们是共产党,我们也是共产党,哪有天底下共产党不支持共产党的?这话是不能说,不给他武器就完了嘛!”拉扎克还不满意:“非得您得公开说,他们自己就解散了。”毛主席说:“这话不能说。”最后俩人说急了,毛主席说:“你怕他什么呀?反正他们也打不过你嘛!”

所以这个时候毛的路线,特别到了1973年、1974年、1975年的时候,非常矛盾。而金日成呢,革命性非常强。特别是1975年,你看1975年发生了什么事?巴黎和谈,越南统一了,然后红色高棉在柬埔寨也取得了政权。金日成就急了,我比他们革命都早,怎么人家都成功了,现在把我给落下了,不行,要发动第二次朝鲜战争,解放南朝鲜。但是前提,你得过中国这一关啊,就找毛主席来了。你看那个谈话记录,话都没让他说出来,毛主席那个谈话记录从头到尾就糊弄金日成。金日成就老想说,主席一会儿说天气怎么样啊?你们那儿身体好不好啊?憋得金日成,最后好不容易说了一句:“金日成同志,最近忙什么呢?”金日成说:“最近我们南方革命形势非常好……”什么什么运动,刚说这些,毛主席说:“什么什么?我耳朵不好,听不见!眼睛也不好了,咱们不谈政治了。”最后金日成灰溜溜地就回去了。



毛泽东(右)与金日成(左)


所以回去以后金日成做了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已经没有革命性了,世界革命的大旗必须要攥到朝鲜手里,世界革命的中心已经从北京移到了平壤,马列主义的中心也从中国移到了朝鲜。所以这就是1977年、1978年以后,朝鲜宣传主体思想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他成了世界革命的领袖,他要继续执掌世界革命的大旗,而中国已经放弃了世界革命,至少他这么认为。但实际上,毛泽东那会儿也确实无心再领导世界革命,领导什么呀?你根本领导不起来嘛,谁跟你革命?

所以毛为什么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他就是想从意识形态上,从理论上摆脱意识形态这个困境。但是“三个世界”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已经相去甚远了,那就不是按阶级划分阵线,是按经济发展的程度划分阵线,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哪儿有马列主义的一点味道啊?哪里还有天下无产阶级是一家的味道?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中国国家利益要求,他必须有这种转换。

为什么这个时期中朝矛盾又没有显露出来?我刚才讲的都是客观上。实际上从意识形态和外交战略方面,中朝已经分裂,裂痕已经出现,但双方都尽力弥合它,做了共同的努力弥合它,金日成也接受了。朝鲜跟越南就不一样,越南就不接受。你们跟美国好,不行,跟美国好就是背叛我们,所以中越关系最后越来越不好,1979年打起来了,不是吗?跟阿尔巴尼亚也分手了,但是跟金日成关系非常好,继续保持。为什么呢?金日成接受了,金日成跟周恩来说了一句话:“你跟谁好都行,你只要保证我的利益就行。”人家很现实。中国也确实费尽心思保护他的利益,跟美国人谈,到联合国游说什么的,都是为了朝鲜。所以毛时代虽然出现了这种裂痕,但没有显露出来。


邓小平时代:中朝同盟关系破裂表面化

但是到了邓时代,这个情况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什么?因为邓放弃了革命。他不矛盾,或者基本上不矛盾。咱们讲这时代不一样嘛,因为毛对时代的看法还是革命与战争的年代,但是邓认为就是和平与发展的年代。因为原来我们的一个基本理论是,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毛为什么老搞战备,加强军备?其实就是他一直担心敌人会进攻,要消灭我们,老有一种恐惧感,所以他要到处发动革命,到处煽风点火。因为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是,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只要有帝国主义在,战争就不可避免。邓小平时代改了,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了,和平可以至少维持几十年。为什么?因为中国要发展。

所以邓时代在三个方面也表现出慢慢跟朝鲜拉开了距离,第一个就是与美国的关系。1977年邓小平基本上掌权了,1978年华国锋就辞职了,1979年中美建交,他极力推进这个进程。而且他一再讲,中美关系不是外交关系,是政治关系,是战略关系、战略问题。为什么?这就是第二个原因,中国要搞改革开放了,其实严格讲应该是开放改革,因为开放在前,1977年、1978年就开放了,但是改革是到80年代初了。所以邓的理论是这样,先不要争论什么社会主义,什么资本主义了,先把经济搞上去再说。把经济搞上去,那当然就是要跟西方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经济关系。特别是制度要相通,要搞市场经济。所以经济改革,改革改什么呢?其实就是计划经济转成了市场经济,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因为有个理念的问题。

这两点都已经跟朝鲜越走越远了,而且他也还真不像毛泽东那样,邓小平的做法是什么呢?我跟美国拉关系,你也可以跟他拉关系。原来中国是不干的,周恩来去平壤跟金日成说基辛格来了,我们要建立关系的时候,当时金日成提了几个要求,什么解散朝鲜统一委员会,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什么撤军。另外还提了一个,就是我们要跟美国直接谈判,你们给搭线。结果周恩来就没理这茬儿,没管。而且撤军,虽然他答应跟美国人谈了,但是他实际上跟基辛格谈的是,你们不要着急撤军。为什么?他说:“你们要撤了,他们日本人进来怎么办?你们慢点,不着急。”但是邓小平就不管这套了,说:“你们也跟美国人谈啊。”直接就告诉朝鲜:“你们直接跟美国人谈。”

所以大概是1972年。基辛格曾经跟周恩来说,就是他们俩会谈的时候,周恩来没跟他提金日成要让我传个话,想跟你们建立关系。倒是基辛格跟周恩来说:“你知道吗?朝鲜现在要跟我们直接面谈。”周恩来很紧张:“是吗?”说通过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周恩来说:“那你们什么态度?”基辛格说:“我们哪儿能跟他谈啊?没门!”周恩来就放心了。 但是现在邓小平就不一样了,你们该跟谁谈,你们自己谈去。

所以美国跟朝鲜的敌对关系,当然也没谈成,他们是有过接触,但根深蒂固的敌对关系没有消除,但是中国跟美国就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而且这个还真的不是一种策略。毛泽东想跟美国拉关系就是个策略,是为了安全问题,拉住美国。为什么《上海公报》毛泽东必须要加上“革命”俩字?美国人就不理解,说:“咱们俩弄这个,你还老写‘革命’俩字干什么?”周恩来本来同意了,毛泽东说:“不行,必须写上!”他心里接受不了。“你不写‘革命’俩字,我还算革命领袖吗?”邓小平就不是这样,什么姓“资”姓“社”,以后再说,所以在外交层面上就越走越远。

经济上也是,中国市场经济了,跟原来不一样了,原来是朝鲜要什么给什么。毛主席说:“我们跟朝鲜人做生意,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你别算,那点账有什么好算的,朝鲜都跟着你,多给点钱没关系,无所谓。”苏联50年代就跟中国人讲,说跟朝鲜做生意,小心,他们赖账。所以毛主席是冲这话说的,赖账就赖,这不要算,这账不需要算。这个朝鲜真是赖账!

但是邓小平就不一样了,你市场经济不算经济账算什么账?原来中朝之间不是现汇结账,就是你进口东西得给钱。我进口东西,双方都是易货,我给你东西,记上一笔,我这100吨钢到了,你那个100吨苹果什么时候到?今年欠收,给不了了,那改明年吧,就改明年了。明年还欠收,那行了,再改一年吧。到第三年,朝鲜说:“咱干脆改成贷款算了。”中国说:“行,贷款就贷款。”又过两年:“您改成无偿援助得了。”所以跟朝鲜没法做生意。八几年,中国做了个决定,以后现场结汇,我给你100吨钢就交钱,这一下就卡住了。

所以中朝之间无偿援助不是没有,那也少多了。1983年,朝鲜送了一批米格机,到中国来大修。这飞机是当年毛主席白给的,说现在时间长了,要大修,到沈阳飞机制造厂。我们说:“修可以,您得拿钱。”他们说:“飞机都是毛主席白给的,修一下还要钱吗?咱还是兄弟吗?”我们说:“兄弟是归兄弟,但是我们工厂现在承包了,你不给钱谁给钱?这怎么算成本啊?”就打官司,找什么经贸部,找什么航天部。最后送到邓小平那儿,说:“邓副总理,您看这事怎么办啊?”邓小平拿过来批两行字:“我们也是军火商,我们也要做生意。——邓小平。”所以朝鲜就认为,你们哪儿还有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呀?原来毛主席都是白给,你们怎么现在说说就要钱呢?他接受不了,所以中朝经济关系的链条也开始断裂。

最后就是政治上,有两个原因其实还都能理解。因为我现在观察,现在看这个材料,中国是这样,他为了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改了很多规则,但是嘴上都不说,嘴上说的还是传统友谊,我们要照顾朝鲜,要怎么着。这里有点什么因素呢?我觉得有一个是感情的因素,就是无论哪位中国领导人,从他们的谈话当中都能看出来,是毛泽东、周恩来缔造的友好关系,不能破坏在我们手里,有这么一种情感上的原因。所以虽然他从国家利益出发,这个事必须这么做,该算钱就得算钱,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但是还是要尽量照顾朝鲜。

还有一个原因,也不想跟朝鲜把关系搞僵是因为还有苏联在,至少在苏联解体之前,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前,苏联还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威胁,所以大家都不想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不讲。


中韩建交——中朝同盟彻底终结

但是到了1992年,这个情况就发生变化了,就是中韩建交。中韩建交是彻底摧垮了中朝同盟,它的政治基础也瓦解了。我看的材料,其实开始中国也是跟朝鲜打招呼的,但是朝鲜就很不乐意,中国就收缩。其实中韩很早,1983年就开始交往。中国有一个劫持飞机的,劫机不是到了韩国吗?原来中韩之间是没有任何官方往来,也不叫它韩国,就是南朝鲜,诽谤什么的,傀儡政府。从那天开始,不行啊,你驾着飞机跑到那国去了,我必须得跟政府交往才能把你抓回来,就开始了。



邓小平(左)与金日成(右)


后来发现,跟韩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嘛,离这么近的邻居。中国因为观念就是要开放,要改革。而且邓小平那会儿讲了好几次,韩国是什么“四小龙”“四小虎”的,得靠他,所以来往越来越多。但是朝鲜不高兴,中国就拖着,韩国一直想跟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中国一直拖着。拖着拖着,最后拖不住了,就又找朝鲜说:“我们能不能建立商贸办事处?还是民间的。”金日成说:“嗯,行吧,这个可以。”

1990年,这个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了。1990年是苏联承认了南朝鲜(韩国),但是这个事也不是苏联带头的,是匈牙利带的头。匈牙利带头以后,陆陆续续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跟韩国建交,结果苏联也走上这条路。这一下金日成就急了,1990年到中国来找邓小平、江泽民,在沈阳说:“苏联和韩国建交就是对我们的背叛,你们千万不能再做这种事!”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跟韩国怎么样,要走哪一步,原来中国都是跟朝鲜打招呼的。中国老劝他们说:“你们也跟韩国好好谈嘛,跟美国也好好谈嘛,咱们都和和气气赚钱不就完了嘛,发展经济,别老闹这闹那的。”结果这边跟韩国谈得很好,跟美国也谈得很好,金日成老跟他们谈不好。原来中国就一直等他们,就想同步走,我们跟他们谈,干脆你们也跟他们谈,我也对得起你,是不是?但是你老谈不成,我也不能老等着你呀!

特别是1989年以后,中国的外交环境一下就恶劣了。恶劣了以后,有人特别想跟你拉关系,这不是对中国有好处吗?所以就加快了中韩建交步伐。而且邓小平讲了,说通过韩国这件事可以影响日本,影响其他的欧洲国家,影响美国。但这个时候就不能再跟金日成说了,骗他说:“金日成同志,放心,不会的,我们绝不会跟韩国建交。”“回去吧,放心,回去吧。”人家走了。过了一年,又派钱其琛通知去了,说:“我们真的要建交了。”金日成一下就傻了,一句话都没说。

所以在朝鲜看来,中国突然跟韩国建交,就是对中朝同盟的背叛,就是对朝鲜的背叛,朝鲜人肯定是这个心态。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利益,现在的中朝利益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背离,凡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一定违背朝鲜利益。中国要跟美国建交,中国要跟韩国建交,不都是违背朝鲜利益的吗?特别是在这个事情的做法上,已经让朝鲜不能容忍了。所以1992年以后,中朝关系从表面上也冷淡了,双边再不来往了。

所以我可以做出这样一个结论:中朝同盟建立的过程很简单,就是中国出兵朝鲜,就实际结成了同盟,一天的事。不出兵,什么关系都没有。那是人家斯大林的势力范围,跟你没啥关系。但是中朝同盟解构的过程很长,从1970年一直到1992年,它有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

这里边有一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我刚才讲这个都是客观发生的事情,实际上事情是这样发生了,我们现在反观那段历史,我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利益是什么,朝鲜的利益是什么,他们什么时候发生背离的,什么时候发生分裂的。所以在两国利益背离和分裂的情况下,你怎么还能把它能叫成同盟呢?但是我现在不太能解释的问题,或者说我现在不是特别理解的就是,邓小平这样做,但是他一直还在讲中朝关系的特殊性,中朝的传统友谊,他究竟是一种心里明白,不愿意说,还是说心里就不明白?就是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他理念上还是那一套,中朝还是传统的友谊,或者是有一个什么变化的过程。

因为现在这些档案都没解密,我们现在看的材料,特别是1976年以后的材料,现在很少,说不太清楚。至少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过去都是向下传达的,分级往下传达。比如尼克松来那档子事,就是中美关系要好。60年代,中苏关系要坏的时候,那都是中央往下,往各省,省再往下,一级一级领导干部开会做报告,大家都有个思想准备,都比较清楚。但是中朝这个事从来没有对下讲过,你们谁听到过中央首长讲话?过去都有中央首长讲话,现在也没了,层层的分析报告也没有了。所以这个事社会不理解,全民不理解是正常的,你报纸上还用那么宣传吗?但是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我解释不大清楚,将来档案开放,解密了,他们背后怎么商量的知道了,大概这个问题就能解开了,是他们故意这么讲,还是他们就没想明白?

所以我说我讲的这个中朝同盟的终结,讲的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客观的现象,不是讲中国的政策表示,政策表示是没有的。明白这意思吧?你政策表示,我宣布,《人民日报》发一个声明,我们跟朝鲜掰了,这没有,没有政策宣示,但是客观上是这样的。所以我那书里写了一点,我说:“我这个写的就是客观事实,不管当政者有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

而遗留下来的问题其实也在这儿,中国对朝鲜的政策早就应该调整,为什么一直没有调整?这个其实都已经超出了历史研究的范围。


[1] 回复:中朝同盟的特征及其走向——沈志华先生在察哈尔午餐会上的报告(下)
朝鲜对华干了不少绝事,假人民币、毒品、挖地道入境,领导层真损。死了几十万志愿军,数数留下几多坟,基本是平掉了。这个友邦交了太不值。
用户:匿名用户发表于 2017/8/15 12:30:28
支持1
反对0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1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