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王冲 特尼格尔:海外园区为 “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8日  来源:《丝路瞭望》  作者:王冲 特尼格尔  阅读:357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从倡议进入实操层面,项目的对接和落地,成了接下来工作的重点所在。海外项目的推进,不能单打独斗,离不开海外园区的建设。


  当前,海外园区建设已成为中国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重要平台和有力保障,中国的海外园区大部分分布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承接点不可忽视。


  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中有70多个海外园区已建成或即将建成,已成为“中国模式”发展的重要特征。


  海外园区助力传统优势产业“走出去”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实力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提高,不少企业成功走出国门。但是,我国面临着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对外贸易过程中的摩擦和争端越发激烈等情况,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开拓新的市场。


  早在1999年,海尔就在美国投资建立了海尔工业园。而新世纪以来,“走出去”战略在我国持续开展,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慢慢得到更多支持,也使得东道国的经济能与我国一起发展、一同进步。




  2006年,商务部公布了《境外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的基本要求和申办程序》,宣布建立50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工业园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各类经济贸易合作区,这一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的新平台由此兴起。


  海外园区建设作为海外投资新的模式,成为助力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保障,更成为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创新。2013 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快境外贸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步伐,使其在“一带一路”布局中发挥节点和引领作用。


  据商务部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共在36个国家建成初具规模的合作区77个,累计投资241.9亿美元。其中,56个合作区分布在20个“一带一路”国家,占在建合作区总数的72.72%,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6万个。


  2017年,国务院提出,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按照“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指导中国企业根据东道国实际需求,积极稳妥建设合作区,推进海外园区建设发展。


  海外园区建设区位选择需优先考虑


  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海外园区的建设,地利尤其重要,需要优先考虑。


  在“一带一路”海外园区的区位选择上,主要考量因素包括:地理距离、政府间政治关系、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等。海外园区往往将企业自身优势与选地有利资源相权衡,通常选择与中国地理接壤或有友好经济往来和深厚友谊的国家。


  例如,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国这些国家,地理上与中国接壤或接近,有着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亟待开发的市场;而一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或区位优势的国家,因与中国政府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与政治经济的往来,也会被选作海外园区优选之地,例如俄罗斯、毛里求斯等。


  目前,“一带一路”海外园区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地理距离的考量仍是区位选择因素之首,选择地理上与中国接壤或接近的国家便于开展合作区建设工作和企业前期运营工作。


  其次,与我国之间的友好程度与政经关系密切程度仍是区位选择中的重中之重,中国企业在有着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政治经贸关系的国家共建海外园区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同时,这些国家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当地政府为中国企业提供投资便利。


  最后,当地市场规模和开发程度也成为了重要考量,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继续保持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同时,亟待开发的市场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产品销售渠道。


  目前,我国的海外园区在经济水平较高、科技水平较发达的西欧、北美等发达地区较少落地。但总体来看,海外园区的选址已在向更远距离国家及发达国家延伸,这个趋势的兴起将势不可挡。


  找到适当的产业集群很关键


  确定了地址,接下来就要考虑园区类型了。


  我国“一带一路”海外园区产业的选择,主要集中在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家电、机电、微电子等产业,另外也有资源开发和科技研发等产业。


  目前,入驻海外园区企业的投资项目,往往会结合入驻企业类型和所在国的国情和资源条件,不同地区的海外园区产业分布会兼具东道国和中国产业发展的特色。


  例如,分布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的经贸合作区,吸引了涉及鞋类、服装、家具、皮革、木业、建材等产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入驻。分布在非洲的经贸合作区以金属冶炼、陶瓷烧制以及制造业为主要发展产业,充分利用了非洲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木材、橡胶等自然资源和低关税、少限制的优越贸易条件。在东南亚建设的经贸合作区以服装纺织、机械电子、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我国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建筑建材等优势产能通过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一批合作区实现了有效转移,同时也满足了东道国的发展需求。


  国际产能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而海外园区已成为我国企业在境外开展汽车、摩托车、机械、电子、化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合作的集聚式发展平台。


  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由青岛海尔集团电器产业有限公司领投,以家电产业为主。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由江苏太湖柬埔寨国际经济合作区投资有限公司与柬埔寨国际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地处东南亚交通枢纽位置,拥有较低的用工成本和宽松的贸易环境。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由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将成为中国鞋业打造国际品牌、辐射全球的一个重要根据地。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是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投资集团、明斯克州政府等中白股东共同投资建设的,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物流仓储等产业,并配套开发商业、住宅项目。


  海外园区可以“抱团取暖”,降低风险


  当前吸引中国投资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欠发达国家,制度安排、政策措施和基础设施条件等相对欠缺和落后,而这样的投资环境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


  海外园区建设则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解决方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园区有限的空间点提供有利条件,实行降低关税、减少官僚主义等新制度,创造新的经济环境。海外园区不仅往往可以获得东道国提供的土地、税收、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也使政府便于保护企业。


  海外园区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平台和名片。


  海外园区建设不仅使我国优势产业在海外形成聚集效应,也降低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成本。这些在地缘风险突出的国家,中资企业“抱团”经营比“单兵作战”能更好地对抗风险和不确定性。


  对于东道国而言,这些合作区吸引了更多的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不仅在增加就业、提高税收、扩大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力地推动了其工业化进程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升级。我国地方政府也对境外工业园区建设展现了极大热情,希望借此推动地方优势产业和企业走出去。


  以辽宁省为例,目前已推动省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俄罗斯、白俄罗斯、印度、印尼等国家初步规划建设了10个境外工业园区。


  目前,许多“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园区都在投资和就业、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知识学习和经验分享等方面已开始对当地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北非、东欧和东南亚的诸多项目,如埃及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越南的龙江工业园、泰国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成效显著。


  同时,海外园区对入园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在帮助企业发展和处理当地政策关系上起到重要作用。比如,泰中罗勇工业园为入园企业在泰国的注册、取得各项许可证提供帮助,并在企业遇到问题时出面协调。海外园区聚拢了一批相关企业,打破了企业家和投资人对地域的陌生感和不适感,帮助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从“心理”层面做好全面准备。


  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环境,在国家政策鼓励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我国海外园区建设的重要区域。


  截至20173月,我国在2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56个已建和在建境外经贸合作区,已吸引1082家企业入驻,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总产值达到506.9亿美元,在我国所有合作区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2.72%(合作区数量)71.09%(入驻企业数量)76.68%(累计投资额)72.13%(总产值)。其中,已有20家合作区通过商务部确认考核,这些园区主要集中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和匈牙利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以及柬埔寨、泰国、越南和老挝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目前,从海外园区投资主体的构成看,牵头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牵头企业多为实力强大的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占据较大比重。在园区的运营管理上,多以公司+管委会混合运作模式为主,比如泰中罗勇工业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立的海外园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矿产资源和农产品加工型领域。制造业海外园区,如白俄罗斯明斯克中白工业园和印度(浦那) 中国三一重工产业园,多建立在工业基础和产业配套良好城市区域;劳动密集型加工园区,如巴基斯坦(旁遮普)中国成衣工业区和孟加拉达卡服装和家电产业园区,则主要依托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区域建立;能源资源加工产业合作区,如巴基斯坦瓜达尔能源化工园区和中哈阿克套能源资源深加工园区,则建立在口岸和能矿资源富集区;而农业产业合作区,如华信中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则依托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优越的区域建立。



华信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



  目前,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的海外园区正在开始向更加多元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包括商贸物流园区、科技合作园等诸多形式。商贸物流海外园区有波兰(罗兹)中欧国际物流产业合作园、白俄罗斯明斯克商贸物流园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中国商贸物流园;而依托科教文化中心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有莫斯科(杜布纳)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园区和圣彼得堡信息技术园区等。



  海外园区护航“一带一路”倡议


  海外园区是近年来国际产业合作的新模式,它以其独具的优势和强大的气场吸引着众多外资的目光,成为新形势下国际产业交流与对接的重要平台。而“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我国主要的对外开放战略部署,为境外园区发展展现了新的舞台和发展机遇。发扬海外园区在“一带一路”中独有的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便利化、风险规避化等优势,将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落地产生强力的助推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进行多样性投资,以促进与东道国的经济互利共赢协同发展。通过海外园区这个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中资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进行海外经营活动,即为东道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能为东道国上缴数目可观的税收,同时能够带动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使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促进我国和他国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通过海外园区建设,推动经贸合作,既顺应了“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发展需要,也符合国际产业合作的新趋势。国际间经济合作正由过去单纯地引进项目、吸引外资,向共建产业合作园区转变。国际产业合作园区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产物,也是国家间主动对接发展战略的结果,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模式,正在积累丰富的发展经验。


  我国与“一带一路”海外园区建设有着天然的条件与优势,主要表现为:

  一是地缘相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包括俄罗斯蒙古地区、中亚沿线国家、西亚沿线国家、东南亚沿线国家,以及南亚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大多与我国接壤,拥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可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海外园区提供快捷的物流通道和低廉的物流成本,相对于遥远的非洲、澳洲、拉美等区域有着天然的地利禀赋。


  二是产业互补。沿线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在同一层面,但又各具特点与优势,彼此产业互补性明显。分析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主导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格局可以看出,彼此产业发展既有不同优势,也有较好的产业耦合性,这就为园区产业合作准备了基础条件,昭示了双方合作的广阔空间和良好前景。如俄蒙和中亚区域国家,丰富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农业条件,为我国资源开发加工能力和现代农业发展优势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这些国家由于加工制造水平所限和人力资源缺乏,也需要积极引入外部产业资源和技术加快发展;如东南亚地区,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产品加工需要更大的产能,产品输出也需要更大的市场,而我国作为加工制造大国和人口大国则具备了其所需,由此形成了产业的契合性与合作潜力。


  三是沿线国合作意愿迫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驱动下,沿线国家对外开放的大门日趋敞开,并希望通过开放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国家落后状态,因此谋求互利共赢的主观意愿不断深化。而我国多年来坚定不移地秉持对外开放战略,尤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是抱有友好往来的期盼和热情,这就为彼此园区合作进入实质性运作注入了重要的内在动力。


  四是合作基础具备。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和外贸外资发展速度的放缓,我国另辟蹊径,以境外投资作为新的增长点,加大了“走出去”步伐,对俄蒙、中亚、东盟国家投资合作交流日趋频繁,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外协议投资额与实际投资额连续几年持续增长。其中海外园区发展势头也正迅猛强劲,无论是国家级、省级还是企业海外园区都在不断发展,如中俄托木斯克木材工贸合作园区、海信、海尔等境外工业园相继进入平稳运行期,中启海外公司在柬埔寨保税港区的产业园和太平洋国际在印尼的橡胶工业园等企业园区也在热建之中。这些园区将企业的“个体智慧”连点成面,为“一带一路”海外园区建设做出了示范,奠定了基础。



近些年发展较快的海外园区为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可以预见,这些机遇都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推进而不断显现。

 

作者:王冲,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

特尼格尔,察哈尔学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秘书长

文章来源:《丝路瞭望》杂志10月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