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时事 >> 正文

智库研讨会聚焦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周报》记者 于林涛  ·   2018-03-1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智库;中国故事;时事
打印
纠错

新书发布会现场

  随着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地位的逐步确立及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新时代、新外交、新任务无疑已历史性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传递“中国的好声音”,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月12日下午,中国知名民间智库察哈尔学会在京举办“新时代、新外交、新任务”——公共外交的机遇和责任研讨会暨《跨文化沟通——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新书发布会,邀请众多公共外交、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畅谈新时期人民外交的新使命,研讨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的机遇和挑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言献策。

  与会的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大使指出,世界是多元的,世界各国的价值取向自然也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做好沟通工作,首先要遵守国际法,其次要在国际上展现公正合理解决争端的形象,最后要积极倡导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我们在这些方面还任重道远。 

  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外交部原非洲司司长程涛大使认为,由于理念、体制和能力等因素限制,我们当前的对外交往和沟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我们应该努力提升对外交往的水平和能力,既要了解别人,也要让人家了解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要求别人之前,自己首先要做好。 

  察哈尔学会国际传播委员会委员、国新办国际局原局长江伟强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历指出,公共外交里面跨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分支,要做好这方面工作,推动相关立法、鼓励企业承担交流责任、建立有影响力的品牌都很关键。 

  《跨文化沟通——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一书作者、职业外交官徐波先生认为,如何以公共外交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第一要构建一个和平的国家形象;第二构建平台,让更适合的人去讲;第三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做“被缺席的讨论者”;第四,沟通人员应该心胸开阔、高屋建瓴,掌握跨文化沟通的语境。 

  察哈尔学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原驻意大利、瑞士大使董津义指出,对外交流中要有自信,要更多地考虑对方的感受,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也极为重要。徐波的书通俗易懂,有助于我们和世界的沟通做得更好,把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工作落到实处。 

  该书出版方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回顾了中国自古以来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历史。结合历史经验他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跨文化的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凸显,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做文化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作者用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在文化交流沟通中应该如何应对。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