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学会举办《跨文化沟通——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新书发布会

【查看原图】
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左二)和作者徐波(右二)以及于洪君大使(右一)、张国斌秘书长(左一)共同为新书《跨文化沟通——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揭幕。
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左二)和作者徐波(右二)以及于洪君大使(右一)、张国斌秘书长(左一)共同为新书《跨文化沟通——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揭幕。
来源:人民网  2018年03月12日22:57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李琰)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合作,如何“中国立场、国际表达”,如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心相通,由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法国“吴建民之友”协会主席徐波所著的《跨文化沟通——国家形象的有效传播》一书,以广阔的国际视野、详实的案例、深层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比较面的解答。12日,察哈尔学会第六十一次圆桌会议在北京为该书举办新书发布会,同时邀请公共外交专家、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人民外交的新使命、新机遇和新挑战进行了热烈探讨。

发布会由中国原驻斯特拉斯堡总领事、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国斌主持。

徐波曾在中国驻黎巴嫩、欧盟和法国等大使馆工作10多年,并深度参与中法文化年、上海申办世博会等重大外交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徐波又受邀前往巴黎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特别顾问,为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知识与文化界参与国际人文合作发挥了独特作用。

基于30多年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徐波认为,唯有跨文化沟通才能打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对话者,也唯有通过一个个经过深思谋划、形式新颖的项目,在符合国际规则和国际语境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与世界人民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原主任赵启正在给该书撰写序言中,对作者提出的跨文化沟通的作用、价值和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是跨文化对话,是一种谈心式的交流,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看到中国除了对今天世界的商品繁荣作出贡献外,还要能带来暖心的公共产品和希望。

发布会上,来自外交战线的前辈专家们向徐波表示了热烈祝贺,同时也就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了真知灼见。

如何让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文明的、和平的崛起?中联部原副部长、原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认为,首先要让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是遵纪守法、尊重国际关系准则的国家。其次要在国际上展现公正合理解决争端的形象,展现中国历来主张和平、合理、公正地协调解决各种争议争端的立场。第三,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进程中要积极推动建立新的国际关系,积极倡导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原驻意大利、瑞士大使董津义结合自己驻外工作的经验提出几点在跨文化沟通中的具体做法。首先应该有自信,自信地实事求是讲故事,才能令人信服。在沟通中,尤其要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应该更多的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样沟通效果才更好。”

董津义现场分享了一次他在瑞士工作时接受当地记者采访的感悟:当我被问到“你们将来是不是也走上民主的道路?”其实这个问题挺不好回答,我怎么说呢?当时我驻瑞士使馆旁边的邻居老太太养了一群羊,每天倒也和谐相处。听到那群羊脖子上的铃铛声,我跟记者说:“管理5只羊和管理500只羊是不一样的”,意思就是说“你们用你们的制度可以管理国家,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他觉得有道理,就在报纸上说“中国大使说管理5只羊和管理500只羊不一样”,这就是文化多样性。

对于目前中国在对外交流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理事、原副会长,原驻马里、摩洛哥大使程涛也提出了宝贵意见。他认为,公共外交、民间外交是对政府外交的一个很好、有效的补充。“跟外国人沟通要了解沟通对象,否则费了半天劲还不如不讲。我们面对不同政治背景、文化背景、不同审美观、不同宗教信仰等等的对话者,就要考虑到这些东西,如果不了解,讲了半天人家怎么听不懂啊?那就等于是白讲。”

国新办国际局原局长、察哈尔学会国际传播委员会委员江伟强在介绍瑞士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一些经验时建议,跨文化交流可以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以立法的形式来彰显对外交流是全民的意志、国家的意志,是人人都应参与的事情。此外,传播活动可以建立一些长久的品牌,将国家形象和品牌挂钩。博鳌论坛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分享到:
(责编:冯人綦、常红)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