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顾心阳: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榜样——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建立、发展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5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顾心阳  阅读:312

编者按:

20186月12日,举世瞩目的朝美领导人首次会晤在新加坡如期举行,两国领导人在会后签署联合公报,朝方在公报中再次确认2018年4月27日签署的朝韩《板门店宣言》的内容,将致力于朝鲜半岛的全面无核化。


20世纪90年代初现端倪的朝鲜核问题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断发酵,已经临近战争边缘,在第四个十年即将到来之时居然峰回路转,愈来愈有向和平解决的道路上迈进之趋势。虽然朝核问题有着三十多年反反复复的发展史,令人不敢过于乐观,但毕竟这是是热爱和平的世人之幸事。朝鲜半岛从无核到有核,再到向无核化方向挺进,未来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建立半岛无核武器区。已经建成四年的中亚无核武器区应该是朝鲜半岛无核化和未来建立半岛无核武器区的榜样,本文即论述中亚无核武器区从提出、建立、发展到最终建成的历史及对其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中亚无核武器区;乌克兰危机;消极安全保障

 

201456,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五个核武器国家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五个《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缔约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签署仪式,中、美、俄、英、法五个核大国的代表同中亚五国签署了议定书。正如俄罗斯代表所说的那样,该议定书的签署,标志着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最终建成。


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因为它不仅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个建成的无核武器区,还是至今唯一一个原有核武器地区建立的无核武器区,对于今后新的无核武器区的建立、尤其是在有核武器国家和地区实现无核化和建立无核武器区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和榜样力量。


中亚五国从独立到达成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共识,再到如今促成五个核大国承诺保证该地区的无核地位,期间跨度长达23年。在这23年间,中亚地区从有核到无核,再到无核地位的正式确立,经历了一段并非一帆风顺的过程。本文主要探究中亚无核武器区建立的背景、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无核武器区未来发展的前景做一展望。

 

1.中亚无核武器区初步建立的背景和原因

 

中亚无核武器区并非从中亚五国独立后就很快建立,它从构思到初步建成花费了数年时间,其初步建立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1.1.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是中亚无核武器区初步建立的时代大背景

关于中亚的地理范围有许多种说法,现今通常所指的中亚是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总称,即中亚五国。该地区于19世纪末完全被俄罗斯帝国征服,此后就一直在帝俄的版图之内,还加上帝俄根据《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强占的中国新疆领土,大致确定了今日中亚五国的疆域范围。中亚在苏联时期分属于五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不过根据苏联官方定义,中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中亚即包括现在的中亚五国,而狭义的中亚并不包括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即当时的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本文所称的“中亚”指的是通常所说的中亚五国,而非苏联官方定义的狭义的中亚四国。


在苏联时期,中亚五国同属于一个联邦制主权国家即苏联,虽然中亚五国也是国家,但毕竟不是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家,更何况苏联的国家构成名为联邦制,实际更趋向于中央集权的单一制,中亚五国与单一制国家的五个一级行政区差别不大,类似于中国的省、自治区或日本的都道府县。既然只是一级行政区,那么对于苏联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和行动,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的各加盟共和国能够发挥影响力的地方是极其有限的,对于苏联的核政策和核试验来说亦是如此。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批原子弹并投入使用,促使苏联加紧研制原子弹。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在位于中亚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塞米巴拉金斯克(今哈萨克斯坦塞梅伊)核试验场试爆成功,标志着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有核国家。冷战时期,苏联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核大国,拥有庞大的核武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部署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在整个苏联时期,中亚五国作为苏维埃联邦国家的组成部分,即使有建立无核武器区的意愿,但一来不可能拥有制定本地区核政策的独立权限,二来不可能左右苏联政府在该地区部署核武器和进行核试验的行为,三是因为之前没有在一个核武器国家内部划出一部分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先例,四是因为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苏联为与美国对抗,不可能单方面在中亚去核化,所以苏联时的中亚不可能建立无核武器区。


1991年苏联解体前夕,中亚五国先后宣布独立。同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曾经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分崩离析,这通常也被视为冷战的结束。苏联的解体使得中亚五国终于成为拥有完全独立地位的主权国家,它们得以自行制定各项内外政策,包括核政策,这样才使在该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区的构想成为可能。此外,冷战的结束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东西两大阵营的激烈对抗成为过去,阻止爆发新的大规模战争和长时间的和平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核武器存在的意义降低,尤其是对于中小国家来说,拥有核武器不但不能作为与核大国相对抗的筹码,反而使自身成为无核国家谴责的对象。另外对核武器的维护和保管还给有核国家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对于中小国家来说这种负担尤显得沉重。


正是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时机已经成熟。1993年9月28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第48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强调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对国际社会十分重要,希望联合国宣布中亚为无核武器区,这是中亚国家第一次在国际场合正式提出在该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区的构想。乌兹别克斯坦的提案在第49届联大上得到了同为中亚国家的吉尔吉斯斯坦的公开支持,两国从此开始就创建中亚无核武器区进行双边沟通与磋商,并在争取其他三个中亚国家参与的同时寻求国际社会尤其是核大国的支持。1995年5月,乌、吉两国在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会上联合提交了创建中亚无核武器区的议案。


1.2.哈萨克斯坦去核化为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初步建立扫清了障碍

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同为中亚地区两个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乌、吉两国推动该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努力对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建成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中亚另一大国哈萨克斯坦构成了压力。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人口第一大国,但其面积和军事、经济实力均不如哈萨克斯坦,乌率先提出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的背后有重夺中亚地区主导权的意味,对哈自然是莫大的压力。此外,建立无核武器区本身对于该地区谋求有核国地位的国家都是巨大的阻力,具体到中亚地区,乌提出的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潜台词就是阻止哈继续拥有核武器,从而不可避免地削弱哈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实力,以便取而代之。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是原苏联境内4个拥有核武器的加盟共和国之一,苏联解体时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也是中亚地区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苏联曾在哈境内部署了其近4%共104枚洲际弹道导弹,而且上文提到的位于哈境内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是苏联主要的核试验场,不但在此成功试爆了苏联第一颗原子弹,此后还进行过大量的核试验。顾名思义,无核武器区即意味着该地区不能存有核武器或进行核试验,一个地区没有核武器是在该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基本前提,因此作为有核国家的哈萨克斯坦能否实现去核化是中亚无核武器区能否建立的关键因素。


独立初期,哈萨克斯坦尚无意销毁和撤出境内的核武器,因为毕竟拥有核武器是力量和实力的象征,也是一种有效的政治手段。哈最终同意启动去核化进程是因为:首先,原苏联的核研究机构和生产设施全部集中在俄罗斯,在哈境内并没有建立完备的核预警系统,其境内的核武器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更谈不上核武器的更新和发展,反而为了维护和保管这些核武器哈要承担一大笔费用,哈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都难以维持一支独立的核力量。其次,哈独立后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等“三股势力”,动用核武器来解决上述威胁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三股势力”的存在直接威胁到哈境内核武器的安全,若让这些势力获得核武器,不但对哈本国,对该地区乃至世界安全都是严重的威胁,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还不如放弃这些核武器。第三,美国等西方国家强烈要求哈放弃核武器,哈由于在经济上有求于西方,不得不考虑西方的立场。此外,作为苏联国际行为体主要继承者的俄罗斯出于自身考虑,也不希望哈继续保有核武器,从而与美国联手向哈施压,迫使哈放弃核武器。


在以上多方因素作用下,1995年哈销毁和拆除了所有核弹头。至1997年初,哈炸毁了其境内第104个、也是最后一个发射井。与此同时,原苏联部署在哈境内的两个战略导弹师,共898枚弹头、96个运载工具和1.8万吨导弹推进剂被移至俄罗斯境内。至此,哈成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第一个放弃核武器的国家。哈去核化的成功为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建立扫清了障碍。


1.3.建立无核武器区是中亚五国自身的迫切需求

中亚五国谋求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原因除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的大时代背景外,还有其自身的迫切需求。上文提到哈萨克斯坦独立后面临“三股势力”的威胁,实际上不止哈萨克斯坦,中亚其他四国也面临着相同的威胁。面对苏联解体后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地区环境,维护新生国家的安全及稳定是中亚五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加上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安全、宗教和民族环境本就复杂,各种矛盾激烈,冷战时期由于美苏争霸是主题,这些矛盾被掩盖下来但并未消失,一俟苏联解体都重新暴露出来。由于中亚五国面临着共同的安全威胁,为此在安全领域展开合作非常必要,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构想和建立便是五国在安全领域合作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另外一方面,由于苏联的解体,中亚五国失去了原苏联的强大核保护伞,而且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无论哈萨克斯坦是否保有核武器,对于哈本国及其他四国的安全都不能构成有效的保障,因而获得其他核大国的安全承诺、建立无核武器区是五国重获核安全保障,远离核威胁甚至核战争的唯一有效途径。


从地缘环境来看,中亚与五个核大国中的两个——俄罗斯和中国毗邻,除此之外周边的, 印度早在1976年就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在中亚无核武器区建立的关键阶段即1998年又与巴基斯坦相继进行了核试验,加之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从而使中亚几乎处于核国家的包围之中,周边安全环境趋于险恶。为了维护自身和地区安全,中亚国家迫切需要得到国际社会具有法律效力的核保护,而通过建立无核武器区可以名正言顺地要求核大国签署有关条约议定书,以法律形式保证不对中亚国家使用核武器,从而免遭核武器的威胁。同时,中亚地区的南部毗邻阿富汗,该国长期处于战乱之中,武器贩运猖獗,恐怖主义盛行,中亚地区首当其冲,深受其害。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可以使各国在防止武器贩运和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密切合作,并能使中亚五国争取到国际支援,从而有助于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此外,原苏联在中亚进行的核试验和遗留的核废料也对该地区各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可以杜绝核试验的继续和核废料的产生,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因此得到更多的国际帮助。


在此情形下,1997年2月27日,中亚五国元首在当时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共同发表《阿拉木图宣言》,一致表达了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意愿。同年4月,中亚五国代表团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会议筹备会上发表了联合声明,正式提请筹委会的注意。同年10月,中亚五国外长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的关于创建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国际会议上签署了关于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的联合宣言,决定向联合国提交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宣言草案。可以说1997年是中亚无核武器区建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不但哈萨克斯坦完成了去核化,从而实现了整个中亚地区的无核化,而且中亚五国达成了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共识,并第一次共同向国际社会表达了在该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区的意愿。


1.4.域外国家和国际组织推动了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初步建立

除了中亚五国的自身努力外,国际社会也推动了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初步建立,其中域外国家和国际组织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文已经提到,乌、吉两国为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寻求国际社会尤其是核大国的支持,而哈萨克斯坦的去核化正是在美俄两国的共同推动和帮助下完成的。中亚五国独立伊始,各方面问题较多,需要国际社会的大力帮助,在建立无核武器区方面也是如此。哈萨克斯坦为了获得西方的经济支持,认真考虑了西方对哈核武器的态度,最终决定启动去核化进程,可以说西方的态度客观上促进了哈的去核化和中亚无核化进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是中亚无核武器区得以建立的重要推动力。在中亚五国达成建立无核武器区共识以前,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于1996年6月访美,得到了美国对其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倡议的支持。同年12月,卡里莫夫在欧安组织会议上再次提出在中亚建立无核武器区。西北欧不少国家和日本都对乌的立场表示公开支持。当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中亚建立无核武器区的根本原因是该提议符合他们的战略利益,美国并不愿意看到中亚变成一个动荡不宁的危险地区,还想借支持中亚建立无核武器区换取西方经济支持的机会更深地介入中亚事务。


除西方外,与中亚五国同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的态度也至关重要。上文提到,正是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哈萨克斯坦才得以完成去核化进程,从而为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建立扫清障碍。俄罗斯在中亚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中亚-高加索一线是其南部边界的第一道军事安全屏障,是缓解南部威胁的缓冲区,直接关系到俄罗斯南部边界的安全。因此,俄罗斯十分注重中亚的安全与稳定,哈萨克斯坦拥有核武器不符合俄的安全利益,最终俄与美联手促使哈移除了其领土上的核武器,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与西方一样,俄罗斯支持中亚建立无核武器区是为了在中亚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中亚五国在安全上更加依赖俄。


作为世界核俱乐部的重要成员,中国也支持中亚五国建立无核武器区的构想。中国支持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也有其自身的考虑,作为中亚地区的近邻,中亚的安全与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同时,中国与中亚五国一样面临来自“三股势力”的威胁,尤其是横跨中亚和新疆的所谓“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万一这些势力获得哈萨克斯坦的核武器,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也是巨大的威胁。所以,中国支持中亚建立无核武器区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利益。此外,和西方及俄罗斯的视角一样,对于中国来说,中亚也是重要的资源和战略要地,还是实现中国复兴和崛起的重要海外依托。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总体外交战略布局,中亚同时属于该布局中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重点区域。若能与中亚国家发展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得中亚的战略资源,对中国有百利而无一害,因而中国支持中亚五国建立无核武器区的构想。


虽然比起支持中亚建立无核武器区,核大国们更为关注的是中亚的资源和战略地位,想利用中亚在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角逐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但它们的支持无疑是中亚无核武器区得以建立的关键因素,客观上促进了该无核武器区的最终建成。


除了域外国家,国际组织在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建立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国际组织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但也为中亚寻求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努力提供了主权国家无法提供的广阔平台。上文提到,乌、吉两国正是在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会上联合提交了创建中亚无核武器区的议案,而中亚五国外长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召开的关于创建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国际会议上签署了关于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的联合宣言后,也决定向联合国提交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宣言草案。作为世界上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为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1998年7月9至10日,中亚五国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组织了一个专门讨论《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草案的国际会议,邀请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其他无核区的代表,以及五个核大国,征求了它们对草案的意见。2002年,中亚五国向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会议筹委会提交了工作报告。2002年9月27日,在联合国五国专家小组的组织和协调下,中亚五国最终对《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内容及相关条款达成一致,于2005年的塔什干会议通过了条约的文本内容。2006年9月8日,中亚五国签署了《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2008年63届联上通过了关于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决议,确认了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合法地位,并重申了联合国在建立无核武器区方面的普遍公认的作用,从而使中亚地区的无核武器地位以无核武器区的形式被国际社会所认可。此外,独联体和欧安组织等也为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建立发挥了作用。可以说,以联合国为主的国际组织不但是中亚五国寻求建立无核武器区努力的重要对外交流平台,也是中亚无核武器区为国际社会认可的重要保证。


1.5.其他无核武器区的建成为中亚无核武器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除去中亚五国的积极努力和国际社会的鼎力支持外,历史上其他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区的成功经验也使中亚五国对建立无核武器区充满信心。

在中亚无核武器区建立之前,已有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南太平洋、东南亚及蒙古共4个无核武器区成功建立,另有非洲无核武器区虽然因为国家众多,还有非洲国家至今没有批准《非洲无核武器区条约》而未最终生效,但该条约的缔结却是在《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缔结之前。已经建成的无核武器区对中亚建立无核武器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中亚之前的诸多无核武器区中,蒙古无核武器区的建立对中亚建立无核武器区影响尤大。1992年9月,时任蒙古总统奥其尔巴特在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蒙古为无核区,同时表示将支持其他区域的诸如创建无核武器区的核裁军措施,这为中亚地区的无核化构想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参考路径。在所有已经建成的无核武器区中,蒙古无核武器区距离中亚最近,而且蒙古与中亚五国一样同为受苏联影响巨大的国家,加之在一些定义中,蒙古也属于中亚的一部分,故而蒙古无核武器区的建立是对中亚五国建立无核武器区的一针强心剂。

 

2.中亚无核武器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2.1.中亚无核武器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无核武器区的建成并非一蹴而就,从无核武器区的构思、条约的拟定、修改、缔结、立法批准、被国际社会认可、正式生效到最终获得核大国的安全保证,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亚无核武器区也不例外。


上文提到了2008年中亚无核武器区被国际社会认可,在此之后的2009年2月20日,继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先后交存了条约批准书后,哈萨克斯坦交存了条约批准书,初步完成了中亚无核武器区建立的法律程序。根据《中亚无核武器条约》第615款的规定:“第五份批准书交存30天后中亚无核武器区正式生效。”同年3月21日,《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正式生效。但条约的正式生效仅仅意味着无核武器区的初步建成,但在未获得五个核大国不对该地区使用核武器的保证之前,无核武器区还不能算最终建成。


《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生效时,五个核大国中只有中俄两国对中亚五国做出了“消极安全保障”的承诺,即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其余三个核大国美英法因中亚五国加入了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框架下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担心一旦在中亚发生战事,俄罗斯有可能以该组织的名义通过中亚地区运输核武器及相关设施,从而影响到无核武器区条约的完整性,所以迟迟不愿做出与中俄相同的承诺。美英法三国拒绝做出承诺,诚然有其与俄无法消除的地缘政治矛盾的因素在内,却也成为中亚无核武器区初步建立后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挑战,因为无核国家建立无核武器区的初衷在于避免在未来可能的核战争中遭受核打击,同时避免卷入有核国家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如果缺少核大国的安全承诺,无核武器区将失去存在的重要基础。


2009年《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正式生效一直过了五年,期间中亚五国寻求获得美英法三国承诺的努力并未奏效,但到了五年后的2014年,由于国际局势的突变,尤其是新一轮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使中亚五国等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2013年底爆发并持续至今的新一轮乌克兰危机是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地缘政治上较量的结果。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之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地缘政治矛盾激化并陷入了恶性循环,基辛格甚至有“导致又一场冷战”的担忧。在俄罗斯看来,原苏联各国(波罗的海三国除外)是其当然的势力范围,在乌克兰基辅中央政权短期内必然倒向西方的情况下,中亚成为俄罗斯唯一能够倚仗的地缘战略纵深,故而俄罗斯会加强在中亚的影响和控制。而为了进一步削弱俄罗斯在原苏联地区的影响力,并促使其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出妥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也会加紧笼络中亚诸国,使它们至少不会离俄罗斯更近,因而会在一些问题上满足中亚国家的要求,包括无核武器区的“消极安全保障”问题。而且,西方与俄罗斯并不会真的希望长期对立,爆发新冷战,这对双方都无益,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存在妥协的可能性,而共同支持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正是双方在乌克兰对抗后再次达成共识的有利契机。因此,西方美英法三国转而与做出与俄罗斯相同的对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消极安全保障”承诺,正是它们表明不愿意进一步激化与俄罗斯的矛盾,从而在其他领域寻求共同点,缓和彼此之间紧张关系的举措之一。


五个核大国签订《中亚无核武器区条》议定书,即表明它们都做出了“消极安全保障”,今后不会对中亚五国做出核打击和核威胁,这也标志着中亚无核武器区终于完全建成。但是,无核武器区的完全建成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中亚在现在和今后仍然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其中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周边地区核扩散的威胁是两个主要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自中亚国家提出建立无核武器区的构想以来,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愈来愈成为该地区乃至全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尤其是九一一事件之后大有在全球蔓延之势,中亚地区也难独善其身,而且恐怖主义本来就是中亚国家面临的“三股势力”威胁之一,如果该势力获得核武器并在中亚使用,将极大地破坏中亚无核武器区建立的初衷。


中亚周边地区的核扩散也是中亚无核武器区面临的挑战之一,自中亚无核武器区构想提出后,印度、巴基斯坦与朝鲜相继进行核试验,而伊朗核问题也并未解决,这些都使中亚的周边局势恶化,对该地区的无核武器地位是重大的威胁。加之中亚存在的“三股势力”,而且印巴朝伊的局势也并不十分稳定,这些国家的核扩散有利于“三股势力”更方便地获取核武器。如果成为现实,那么中亚地区将极有可能成为它们运输、储藏和使用核武器的场所,这样就从根本上破坏了中亚无核武器区建立的初衷。


此外,由于印巴朝都未签署或者已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而且它们的核国家地位并未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因而并没有资格签署《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这也意味着它们实际上没有遵守这些条约的义务,所以不能排除它们对中亚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这对于中亚无核武器区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2.2.中亚无核武器区未来展望

尽管存在着诸多问题,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未来不容过分乐观,但也不必过分悲观。


人们经过对核武器的进一步了解后,会发现这种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和残忍性,从而从内心反对它,当今世界的各种反核运动盖源于此。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有各种反战、反核与环保运动的推动,建立一个没有核武器威胁的世界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普通群众如此,各国政要亦如此,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因“无核世界”理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固然值得讨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理想的普世性和正义性,应当使这种理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这也是诺贝尔和平委员会的初衷。各个无核武器区的建立正是建立“无核世界”的重要基础,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们没有理由为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未来感到过分悲观。


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未来还应该是开放性的,具体说来就是接纳更多的国家加入,或者激励更多无核武器国家建立新的无核武器区,进一步巩固核不扩散体系,从而为最终实现全世界的无核化奠定基础。在所有候选国家中,比较有希望及有密切联系的当属阿富汗、南高加索三国和东南欧诸国。


阿富汗在一些定义中本来就属于中亚的一部分,不但与中亚及印巴两个有核国家相邻,而且与中亚五国同样面临着“三股势力”、尤其是恐怖主义的威胁。将阿富汗纳入中亚无核武器区,对制止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利于该国和该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南高加索三国与中亚五国同为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彼此之前不但邻近,而且有着相近的历史和紧密的联系。在联合国的一些统计中,往往将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划在一起作为一个区域。高加索地区处于核大国俄罗斯与潜在核国家伊朗之间,面临着与中亚五国类似的周边环境,彼此当感同身受。成为无核武器区,将改善高加索地区如今的处境,有利于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至于东南欧诸国,原来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或者苏东阵营的成员,因为地缘政治因素成为俄罗斯与西方的必争之地,近来的乌克兰危机就是典型。成为无核武器区,或将使东南欧地区不再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斗争的场所,至少也可以保证该地区不再受到核武器的威胁,从而大大降低在该地区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使该地区真正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缓冲地带,这对于该地区的国家、俄罗斯和西方来说都是幸事。

 

3.结语

 

综上所述,中亚无核武器区并非从中亚五国独立后就很快建立,它从构思到初步建成花费了数年时间,其初步建立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是中亚无核武器区初步建立的时代大背景,哈萨克斯坦去核化为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初步建立扫清了障碍,建立无核武器区是中亚五国自身的迫切需求,域外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动了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初步建立,而其他无核武器区的建成为中亚无核武器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建成从构思、条约的拟定、修改、缔结、立法批准、被国际社会认可、正式生效到最终获得核大国的安全保证,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期间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美英法三国迟迟不愿做出“消极安全保障”承诺是主要问题。由于新一轮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俄罗斯与美英法三国在“消极安全保障”问题上难得地达成了一致,促使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最终建成。


尽管存在着诸多问题,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未来不容过分乐观,但也不必过分悲观。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无核世界”的理想逐渐深入人心,使中亚无核武器区具有美好的前景。中亚无核武器区的未来还应该是开放性的,阿富汗、南高加索三国和东南欧诸国是下一步较有加入无核武器区的国家。


作为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核武器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为实现“无核世界”的理想奠定了基础。在建立“无核世界”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作为至今唯一一个在原有核武器地区建立的无核武器区,中亚无核武器区必将扮演重要角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现无核化、建立无核武器区树立榜样,尤其是对于峰回路转的朝鲜核问题来说,中亚无核武器区的建立是朝鲜半岛迈向无核化道路的最好范例。

 

    作者:顾心阳,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察哈尔学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员。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