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杨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符合双方利益与中亚稳定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6日  来源:原创首发  作者:杨闯  阅读:110


一、   中亚的安全形势回顾与现实问题


当前在中亚不存中俄竞争的问题。用竞争来描述中俄在中亚的双边关系,是落后于形势的表现。我们不讳言,在苏联解体时的一段很短的时间里,俄罗斯在中亚有与中国有利益与影响力的竞争问题,但主要还不是同中国的竞争。苏联解体以后,由于对中亚地缘政治的考量,存在多种力量竞争: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土耳其,美俄之间在中亚的争夺是最主要的矛盾。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俄罗斯给予了支持,俄罗斯军队进入阿富汗北部地区。普京特意访问中亚国家,同意中亚国家为美国军队提供基地和空中走廊。但美俄之间的安全矛盾一直影响美俄关系正常发展。


中亚的安全问题不仅有国内安全,还有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恐怖主义、毒品走私,枪支走私和有组织犯罪。没有安全环境就谈不上国家的发展。中亚的发展主要是受困于内陆国家地理环境,没有出海口,资源不能顺畅出口。土库曼的天然气出口长期依靠俄罗斯的输气管线。中亚国家除了土库曼是永久中立国,其他都是独联体成员国,但是苏联的统一市场打破后,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不到位,并且都有防范俄罗斯的警惕性。中亚五国还有发展方向之争,乌兹别克最初是向西看,安集延事件后改变政策,发展同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


中亚国家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是主要矛盾。塔吉克连年内战,乌兹别克2005年发生颜色革命,吉尔吉斯号称中亚的瑞士,但经济落后和贪腐导致第一代领导人被赶下台。上个世纪90年代,中亚还存在土耳其为后台,哈萨克斯坦主导的泛突厥主义,试图建立大突厥国家,它们曾经在哈萨克的边界开会,威胁到中国的新疆安全与稳定。后来由于哈萨克斯坦政策转变才逐渐偃旗息鼓,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市场,中亚国家不希望摆脱俄国人控制后,再由美国或土耳其代理人来控制。它们都十分珍惜自己的独立地位,都希望巩固和发展世俗民族国家。


吉尔吉斯受阿富汗战争影响,国内政局不平静。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都先后发生了颜色革命。阿富汗战争后,在中亚的主要安全威胁是三股极端势力。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第一个建立的就是设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反恐中心。上合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主要也是以反对三股极端势力为目标。


俄罗斯在中亚有传统的文化影响力,但哈萨克斯坦从阿拉木图迁都到阿斯塔纳,改变基里尔字母为拉丁字母,说明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仍存在警惕,而不是防中。


当前中亚的形势有一个突出的新变化值得关注。卡里莫夫去世后,乌兹别克斯坦实现政权平稳交接,但新上任的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政策调整了。20175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访华,中乌签订100多份合作大单,总金额达到23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既想从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得到好处,又有防中国的心态。但总体看,由于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被俄罗斯收回,中亚国家除了吉尔吉斯后塔吉克,其他国家防俄的倾向更强。乌兹别克斯坦最为活跃,新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频繁穿梭访问中亚各国,改善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关系,联合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在20183月召开时隔13年之后第一次没有中俄参加的五国首脑峰会,讨论中亚地区问题,统一政策,中亚国家实行互免签证。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试图在中亚一体化中扮演法国德国的角色。


哈萨克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是唯一还在掌权的第一代领导人。总体对中国友好,经济上有求于中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纳扎尔巴耶夫跑到中国寻求援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哈萨克斯坦获利最多。但对中国公民对哈萨克斯坦访问,还是设置严格的签证制度。但今年1月,纳扎尔巴耶夫访问美国,单方面给美国公民免签证待遇,其政策变化值得玩味。


俄罗斯在独联体内,试图建立更紧密的同盟关系,因此从关税入手,建立了俄白联盟和从欧亚关税联盟演变的欧亚经济共同体。普京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进展迟缓。其原因是俄罗斯本身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国家对俄罗斯的担心。典型例子是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组建的古阿姆集团,即与俄罗斯有纷争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和乌兹别克斯坦抱团。古阿姆集团是在美国纽约成立的,背后有美国的支持。美国的因素在今天在中亚的影响力仍存在。乌兹别克斯坦牵头在塔什干召开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得到美国表态支持。在美国支持下,土库曼推动铺设经阿富汗到巴基斯坦,最后抵达印度的天然气管道。这一项目有助于阿富汗的国内的重建工程,开辟了更多的天然气管线,中国能源市场的地位会削弱。


中国与中亚五个国家的合作总体看,比较顺利。中亚五国更担心美俄在中亚的争夺,不希望类似阿富汗、乌克兰的内乱在中亚重演。中国与俄罗斯通过上合组织发挥了中亚稳定和平锚的作用。


中俄合作对中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有利的。土库曼的天然气资源通过ABCD四条天然气管线的建设,不仅向中国供气,也向吉尔吉斯供应天然气,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在中亚合作的一部分,不仅对中国西部发展有利,也对中亚国家绿色发展与稳定有利。只有经济发展了,消除了贫困,才可能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


二、新时期的中俄关系的定位


从中俄关系讲,中俄在叶利钦时代就从1992年的“好邻居,好伙伴”,发展到1994年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是俄罗斯从大西洋主义转向欧亚主义关键年,表明俄罗斯拉开与美国的距离,西方口惠而实不至的空头支票让俄罗斯对外政策回摆亚洲。但中俄边界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前,在俄罗斯还存在对中国的不信任,甚至普京都担心未来远东地区是否还讲俄语。这一时期,石油合作也多有曲折,但中俄合作还是主流,双方发表了两次关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联合声明。


在能源合作领域,中俄曾经经历了安大线到安纳线之争,从1993年到2003年,经历10年的曲折发展过程。既有日本的竞争,也有俄罗斯对“沦为中国能源附庸”的担心。俄罗斯坚持石油出口多元化,中国也坚持石油进口多元化。在中俄石油管道铺设陷于僵局的时候,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中哈石油管道铺设成功,反而推进中俄东段的石油管道建设。普京总统最终拍板决定先修到中俄边境的管线,中国境内的石油管线由中方复负责。2011年中俄原油管道投入使用。2013年两国扩大原油贸易,俄将从20181月起通过中俄原油管线二线增加原油1500万吨。


2013年因发生乌克兰危机遭到西方制裁和国际石油大幅降价的背景下,俄罗斯的经济遭受重创,是中国帮助俄罗斯渡过经济难关。中国用购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期货的办法缓解了俄罗斯的经济困难。俄罗斯的油气价格价,确实高于从中亚进口,这里原因是中亚的石油管线是中方修的,俄罗斯东段的石油管线是俄方修的,俄罗斯强调地质条件困难和气候等原因。俄罗斯东段石油管线有望明年建成。中俄在北极的石油合作开放也很成功。


俄罗斯希望垄断中国的天然气市场。20145月,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达成了4000亿美元的大单,每年供气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但中俄在西部的天然气管线由于价格上谈不拢,处于停滞状态。俄罗斯提出的价格是给欧盟的价格。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比俄罗斯价位低,可燃冰的试采成功,液化天然气的运输便利,在青海发现热岩资源,中国国内油气资源的新发现,中国自然对能源保障有信心,不会当冤大头。


十八大之后的2014年,习近平首次出访选择俄罗斯,中俄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这一战略合作框架下,两国首脑外交于20155月将“一带一路”与普京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达成了协议,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的联合声明》。


黑龙江界河上的黑河到布拉戈维申斯克的的公路桥一直是停滞,中方一段已经修好,但俄罗斯一段迟迟未动。双方经过谈判,通过建立中俄公司,再由中投公司提供贷款,也解决了俄罗斯资金困难问题,也望明年建成通车。莫斯科到喀山的铁路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勘探设计,即将进入施工阶段。                             


中俄现在是“肩并肩,背靠背”合作伙伴关系,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对方是充分信任对方,中俄通过战略合作,360度观察世界,更为安全与全面。两国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参加在波罗的海的军事演习,俄罗斯也参加在东海的军事演习。


中国与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合作存在一些问题。但在中亚,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解决了货物出海口问题,“一带一路”规划了亚欧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使中亚国家普遍获利。中国帮助塔吉克斯塔修建发电站,解决塔吉克的能源短缺问题,最欢迎“一带一路”的是哈萨克斯坦。中哈石油、天然气管线建设,都取得了双赢的成果。


中俄的双边贸易额与中美贸易额相比,要小得多,2017年中俄贸易额840.7亿美元,增长20.8%[1],增长很快,但与两国政治关系相比还是不平衡。而中美之间矛盾多,战略分歧严重,但2017年贸易额达到6359.7亿美元。[2]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和对中国一定程度的担心,具体项目滞后,需要民心沟通和政策沟通,助力两个大国的务实合作再上台阶,争取双边贸易额达到20202000亿美元的目标。在两国元首峰会和政府总理每年的定期会晤机制中,都对双方各个领域的合作给予了具体的规划。在能源领域,大飞机项目,航天领域,农业领域的合作,取得进展的情况下,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中俄发表《关于推动大国战略平衡的联合声明》,说明中俄都是从世界大局看待中俄的关系。我们不能在中俄关系中放大一些枝节问题,为美国做嫁衣裳。中国与俄罗斯既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又各自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硬要在中俄在中亚的合作关系中找一些问题放大不符合双方的利益。20186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和7月召开的中阿部长级论坛都说明,中国的外交是有大战略的指导的,有顶层设计,不是被动地应对式反应,有以我为主导推进大国外交举措。                                       


三、   “一带一路”进程中的问题


从理性现实主义视角分析,我们既要看到“一带一路”对国际关系的正面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建设进程中的问题,特别是金融压力与所在国的政策变化。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感到金融压力,巴基斯向中国融资15亿美元,仍感到有7亿美元的缺口。中国投资援建乌兹别克的“亚洲最大隧道工程”,耗资数百亿美元的庞大公路网络,不能用于“一带一路”,由于乌兹别克斯坦现在总统不同意西延链接邻国,只能用作国内交通,直接影响到欧亚高速公路工程。这些巨额投资可能50年内无法收回。去年土库曼提高天然气价格。现在是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更好前进的重要时刻。个人觉得“一带一路”在中亚建设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够协调。国外铺得太开,国内脱贫任务艰巨。中国还是最大发展中国家,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还是排在80多位。把中国自己事情首先做好,老百姓看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就是在世界上做出了表率。   


二是,“一带一路”冤枉钱花的太多。“一带一路”建设现在是全球性的,包括拉美和非洲,阿拉伯国家,南太平洋的小岛国家,都有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规划和协议,都需要中国花钱。中国也感到金融的压力,现在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央行降低基本准备金标准,释放一定的经济活力,同时对防范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不能放松。                                  


三是,对“一带一路”的共建复杂性估计不足。“共商”很容易,通过领导人出访,元首外交活动,与外国领导人就基础设施建设达成共识,签署声明和协议。但落实起来就比较复杂。国家搭台,企业唱戏。共建是双方的合作,不是单方面援助。国企走出国门,带动金融业,也要跟进。对方拿不出资金,就以资源和市场作为合作条件。斯里兰卡的汉班托特港的共建,对方资金不到位,以中国经营99年为条件,被印度扣上债务帝国主义。


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环节链接跟不上。从技术环节上,现在已经设立了“一带一路法庭”,就是带路建设环节上的重要补充。                      


五是,宣传有反复,从开始提出倡议到对外战略,后又有新华社口径,不能提“一带一路”是对外战略,只是倡议。可是,“一带一路”已经上了党章和宪法,已经收不回去了。


六是,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初衷和原则被曲解。“一带一路”被西方媒体解读挑战原来国际秩序,是守成大国与挑战者的矛盾。中国被看作是修正主义者。当然这是对中国围堵,是“唱衰中国”的一部分。我们并不惧怕,身正不怕影子歪。中国没有殖民的历史,没有入侵别国的经历,只有被别国的入侵和欺辱的历史。


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政策多变,反映了民心沟通不够,文化沟通不够,触动当地部族地方利益。我们十分珍惜中国自己的独立自主,也尊重别国的独立与自主。事实会充分证明,中国现在走的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带一路”绝不是“马歇尔计划”的翻版。中国找到一条与中国国情相适合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经验受到世界的关注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中国绝没有向外部推广中国模式的意愿。中国尊重各国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意愿与权利。中国发展起来,也希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世界平衡发展,公平发展,平等发展,互利发展,才有利于世界可持续的和平发展


四、   建议:在国际道义与现实国际安全问题上寻求平衡


2016G20杭州峰会是个标志,中国推出关于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20166月中俄两国的《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是国际政治治理的纲领。中俄应该坚持全面合作,继续举起全球治理的旗帜,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


中国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一面靓丽的彰显出中国外交和平本质、维护国际道义的旗帜,当然具有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现实意义,对此不必讳言。但对外宣传,应该强调是中国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精华的结果,并不是中国的独唱。欧洲早就提出“可持续发展”和“地球村”的概念。欧盟的发展道路就是从法德从三十年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痛苦的教训中,寻找到解决的双边竞争与合作关系的最佳道路,以合作共赢之道入手,从改变政治家的思维入手,摆脱“零和博弈”的传统思维。欧盟就是法德两国领导人从最初的煤钢联营,发展到到欧共体,再到欧盟,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这是理性现实主义选择了合作之路的结果,化解了历史上的从竞争不断升级,最终导致战争的风险。                 


当前对国际关系最现实的威胁仍是美国为中心的霸权主义。美国已经不是尼克松时代的美国,更不是罗斯福时代美国。美国已经从“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双边关系定位后退。国家安全和和国家利益是每个国家内外政策的出发点,但不能建立在牺牲别国利益与安全的前提下。美国是“美国利益优先”,对国际关系的达成的原则与协议,没有诚信可言。中国应该丢到幻想,准备斗争,才能摆脱被动,关键是认清当前中美关系的实质。


中国已经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就应该坚持不懈努力。中国已经不可能再回到“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政策。“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在特殊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在现在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力量对比的情况下,退回去人家也不会相信。


俄罗斯安全的主要方向是波罗的海、黑海和乌克兰。北约东扩已经到了俄罗斯的西部从北到南的整个边界。而中国对安全方向的判断已经调整,西部不是主要方向,那里有上合组织,北部与俄罗斯关系顺利,政治上高度信任。最容易出麻烦的地区是东海、南海和台海。这一方向是中国的安全软肋,并且背后都有美国插手。中国经济发展与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最主要做好多种准备,包括武统,做好防止美国的干预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外交上的任务是化解外部的干预,因此外交上处理好对美关系仍是重中之重。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制衡美国霸权主义的最主要的战略平台,俄罗斯还是外交上中国可以信赖的伙伴,我们应该加以珍惜。



[1]新华社:《2017年中俄贸易额增长20.8%满洲国连续八年保持俄第一贸易伙伴国》,2018-05-24。见中国发展网。

[2]中国产业研究院,2018-03-07,见中商情报网数据库


责任编辑/张玲 顾心阳

图文编辑/苏婕

作者:杨闯,外交学院教授

来源:作者于察哈尔学会举办的“新时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圆桌会暨《王义桅讲‘一带一路’故事》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授权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