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公共外交季刊文章
孟刚:在“一带一路”实践中秉承正确义利观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31日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  作者:孟刚  阅读:75

正确义利观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存在认识误区,如单边撒钱外交说、投机性搭便车说、高风险不可控说、企业利义混淆说等。建立一带一路正确义利观,应当处理好我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国际治理体系参与和变革、政府和企业、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务实推进和舆论引导等关系。


       
正确义利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经济外交的重要内容。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非洲期间首次提出正确义利观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一带一路建设要秉承正确的义利观。他指出: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要统筹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

 

正确义利观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意义


以义为先,推动实现共同繁荣的新型全球化


       
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是要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这一目标本身就贯穿着以义为先的思想理念。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发达国家在关键时刻只求自保,美国公开宣称美国利益优先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种中国方案,没有先强调中国利益,而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着眼于共同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以义为先的价值观,让世界各国耳目一新,看到了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希望,让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让中国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义利平衡,参与重构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结构


       
重构全球治理结构需要理念引领。义利平衡是中华文化的治理理念与全球时代诉求的共鸣结合点,是中国贡献的符合各国利益的崭新全球治理理念。当今全球治理体系是在二战后,由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构建的,主要弘扬以利为先的价值理念,长期忽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一带一路建设强调义利平衡,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平等,着力体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致力于重构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结构,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努力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义利兼顾,全面推进五通合作取得实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长远看,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推进的关键在于义利兼顾,在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个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政策沟通是重要保障,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共识。设施联通是优先领域,要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贸易畅通是重点内容,要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激发释放合作潜力。资金融通是重要支撑,要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一带一路实践中义利观的认识误区



单边撒钱外交说


       
实践中,有人把一带一路建设和外交援助混为一谈,认为是重义忘利,是单边的撒钱外交。例如,中国的企业和银行参与印度尼西亚的高铁建设,有人就认为中国的巨额投资和贷款将来会打水漂,质疑为什么不把资金投到中国国内。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首先,政府主导外交援助是国际惯例,合理合法,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包括必要的外交援助项目,但绝大多数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其次,一带一路建设强调的是双边或多边合作,中国的政府、企业和银行等机构可以在对接沿线国家发展战略中创造商机。再次,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创新绿色、普惠和本币合作的发展模式( 孟刚, 2017),有利于主动培育全球经济新增长点。此外,一带一路建设为中资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为中国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优势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国际合作机遇。最重要的是,境外项目运作都需要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做支撑,中资企业和银行会对投入的成本和未来的盈利状况进行分析,有权利独立判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最终决策方案也不会受政府干涉。


投机性搭便车说


       
经济学上的搭便车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在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中提出,指不付出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的投机行为。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有人便认为,这是典型的搭便车行为,中国单方面承担责任,做了冤大头。实际上,这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精髓没有理解到位。中国从来没有承诺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独自承担义务,而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充分体现了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欢迎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不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我们都欢迎,不搞我赢你输、我多你少,在一些具体项目上适当照顾对方利益,为沿线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毫无疑问,中国更看重的是整个盘面的合作共赢,而不是具体的几个项目,这充分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核心含义。历史证明,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封闭则各退。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合作为动力,加强沟通和协调,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一家独大或赢者通吃是行不通的。


高风险不可控说


       
有种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沿线都是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的风险。实际上,任何经济建设都有风险,一带一路建设也不例外。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初也曾经一贫如洗,经济发展跌至低谷。一带一路沿线的众多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落后,但是资源禀赋各异,有强烈的发展愿望,政治上也多和中国互信,对中国的经贸合作充满期待。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中国是要和沿线国家携手同行,发挥在近40年经济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和防控风险的经验,为沿线国家乃至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独自发展。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可以主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重新构建全球供需的产业价值链,实现互利共赢,这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一带一路建设没有设定时间表。中国在推动这一伟大工程中应当保持足够的定力和耐心,确保政策沟通及民心相通能够和资金融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同步推进,重点防范在沿线国家较为突出的政府失效、内战、恐怖主义等政治风险。


企业利义混淆说


       
这种不正确的观点有两个极端。一是企业重利轻义说,认为是政府的事情,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挣钱盈。二是企业重义轻利说,认为企业应当绝对重讲奉献,甚至牺牲也在所不惜。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企业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重要主体,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主体,既要有防范风险、合法盈利的目标,又必须担当社会责任、履行义利兼顾的义务。实际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是重视海外投资项目所在国的社区福利,是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历史角度看,凡是采取资源掠夺式或剥削扩张式经营模式的跨国企业,最终都被赶下了历史舞台,落得义利双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资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塑造企业形象,注意跨国文化融合,尊重当地文化宗教习俗,遵守所在国法律规定,不要将在中国曾经犯过的错误又复制到沿线国家。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要求企业履行原本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企业去代替政府的角色专注开展公共外交,这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让企业承当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


践行一带一路正确义利观的政策建议



处理好我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


       
一带一路建设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全球化工程,建设周期长,惠及面广,对域外国家参与不设限制,60多个沿线国家参与程度和进度差异较大。一带一路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参与国的利益回报具有典型的跨期性,有的能够很快见效,有的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当期或单个项目难以立见回报。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作为倡议国和主导国的价值取向就非常重要。如果以字当头,斤斤计较,那中国就会逐渐失去沿线国家的信任,甚至招致敌意。因此,中国应当以为先,义利兼顾,处理好中国利益和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让沿线国家分享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好处,形成示范效应和凝聚力量。只有这样,一带一路建设才有可能可持续推进,并获得沿线国家和域外国家的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广泛支持。


处理、参与和变革好国际治理体系的关系


       
当前的国际治理体系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二战后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应当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力争为我所用,积极参与并争取发挥主导作用。中国的参与不能只强调本国利益,而要以义利平衡为价值取向,发挥大国担当作用,充分代表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对于国际治理体系中不合理的地方,中国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更是要以义为先,积极发声,推动变革。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都是中国参与和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的具体方式,目的是为了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


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府的职责是积极引导,通过有效政策沟通,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企业创造商机,保护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制裁企业在海外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场之手会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看不见的调控。企业需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发挥主体作用,在海外要摆脱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兼顾义利关系。应该看到,在形成良性循环后,政府可以去除大包大揽的压力,企业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得以生存后,可以赢得民心和市场,会在沿线国家营造更好的政商环境。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会有效促进中资企业在全球市场经济中加快成长为优秀跨国企业,不仅体现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必要担当,还有利于形成更加国际化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融入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中,实现真正的本土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


处理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


       
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取得成效的外在体现。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石,是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历史视角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未间断,处理好的关系是中国文化兼容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原因。如何处理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关系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正确方法: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真诚守信是加强两国人民合作的根本,是深化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互信的前提。重情重义是人文交流得以持久的保障,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弘扬正义是大国责任,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得以一呼百应的历史传承。高擎道义是一带一路建设中各国能够同舟共济和兼容并包的根本原因,是共商共建共享的精髓之所在。


处理好务实推进和舆论引导的关系


       
中国文化含蓄,不好张扬,推崇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而海外大多数国家的文化比较直接,不仅看重务实合作的成果,也易被舆论引导。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当处理好务实推进和舆论引导的关系。特别对中国企业而言,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定要既重视投资利益,也注重公共关系策划和维护,要积极主动和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及工会组织等加强沟通交流,向社会客观告知和宣介已经和正在担当的社会责任,比如解决了当地多少人的就业问题、通过培训对当地劳动力素质提高做出了多大贡献、在所在社区开展了哪些捐资助学或扶贫救困活动、对解决社会环保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给所在国创造了多少税收、从技术上弥补了所在国的哪些行业空白,等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政府和企业要在务实做实事和好事的基础上,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赢得好名声、好口碑,及时传播正能量,特别是要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让沿线国家和民众知晓中国的正确义利观,感受到中国以义为先一带一路共建理念。

 

责任编辑/张玲 顾心阳

图文编辑/苏婕


作者:孟刚,国家开发银行法律事务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来源:本文刊登于《公共外交季刊》2018年春季号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