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中評關注:新時期中非關係如何更進一步

2018-08-22 00:23:30
察哈爾學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歐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前駐中非大使孫海潮(中評社 付麗攝)
察哈爾學會研討會現場圖(中評社 付麗攝)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龍小農(中評社 付麗攝)
察哈爾學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前駐盧森堡大使曾憲柒(中評社 付麗攝)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賀文萍(中評社 付麗攝)
察哈爾學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外交部非洲司前司長,前駐馬里、摩洛哥大使程濤(中評社 付麗攝)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實習記者 付麗)8月21日由察哈爾學會和《公共外交季刊》編輯部共同主辦的“中非關係與公共外交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由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公共外交季刊》編輯部執行主任、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趙新利主持。

  出席的專家學者有察哈爾學會秘書長、高級研究員,中國前駐斯特拉斯堡總領 事、首任駐聖但尼總領事張國斌,察哈爾學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外交部非洲司前司長,前駐馬里、摩洛哥大使程濤,察哈爾學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歐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前駐中非大使孫海潮,察哈爾學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前駐盧森堡大使曾憲柒,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賀文萍,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教授龍小農。

  會議伊始,張國斌致辭,金秋九月北京即將召開中非合作論壇,本次研討會作為諸多預熱活動之一,望諸位專家學者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探討發聲。

  孫海潮的講話圍繞大國在非洲的爭奪態勢與中非關係而展開。首先孫海潮講到,無論是回溯歷史還是放眼當代,非洲政治、經濟甚至國家的安全都基本上仍將掌握在西方手裡。在這些域外大國中對非洲影響力最大的是法國,法國有兩個戰略依托,其一是歐盟,其二是非洲。法國人形容法國與非洲的關係:沒有非洲的法國就是一個沒有汽油的汽車,沒有法國的非洲就是沒有司機的汽車,由此可見法國對非洲的重視和影響。此外,談及中非關係,孫海潮指出,西方希望非洲更落後、混亂一些,由此更利於其控制非洲。而中國在盡心盡力幫助非洲發展,所以中國和非洲的關係和西方對非洲的關係有本質性的區別,我們是積極努力幫助非洲發展。西方新殖民主義仍然在非洲活躍,對非洲虎視眈眈。而中國多年來都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和外來投資商,未來中非關係的務實成分還將進一步增強,中非友好合作關係還會繼續向前發展。

  程濤則動情講述其擔任大使期間的見聞。程濤講到,一直以來中國和非洲風雨同舟,相互扶持,共同發展。中國多年來致力於幫助非洲國家發展經濟、鞏固政權,給了他們很多力所能及的援助。非洲政府和非洲人民也總是投桃報李,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關鍵時刻給中國予以支持。中國派去許多專家和學者前往非洲進行對外援助,修鐵路、建橋梁、蓋學校,他們就是中國開展公共外交的強大隊伍,他們是宣傳隊,他們是主力軍,他們在促進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深化中非友誼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現在開展對非公共外交也有一些短板,比如說頂層設計不夠、協調力度不強、資金投入不足、方式方法不多,這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去研究探討,我們應該加大對非公共外交的廣度、力度和深度,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制勝的法寶但是中非領導人之間相互的信任不斷增加,這成為中非關係發展的一大有利條件。此外,智庫和民間組織是實施公共外交的行為主體和中堅力量,我們應該充分發揮他們對政府外交的這種補充和支撐作用。在實踐當中,我們可以跟他們交往,在實踐當中我們要做到以情溝通、用心說話、以理服人、以誠待人,如果能做到這幾點,我們對非公共外交一定是事倍功半、卓有成效。

  曾憲柒談及其在非洲工作的感受時表示,現在的情況是對中非關係很好的傳承和發展。這幾十年來中國實實在在地為非洲的發展做了許多貢獻,公路、學校、醫院等民生工程對提高非洲人民生活的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和非洲一樣對於貧困都有切膚之痛,中國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發展道路,非洲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大陸,幫助非洲扶貧也是中國和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標,中國把脫貧的經驗無私的分享給非洲,有力的推動其脫貧和發展。

  談及中非治國理政經驗交流,賀文萍表示,中非經驗可以互鑒,這裡面也涉及到哪些經驗適合非洲,並不是有些經驗一說都行都可以用,特別避免好像咱們把經驗完全一股腦push到那去,千萬不要這樣,我每次都說我們只是分享一下,他們要了解非洲自己的國情哪個可以用上,哪怕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高產技術在中國湖南陝西還都不一樣,更何況非洲土壤地質條件都不同,這個經驗一樣跟政策通一回事要具體對接、要精准。我們講扶貧還要精准,這個對接更需要精准。

  龍小農從非政府組織NGO的角度來看中非關係公共外交。他指出,就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來講NGO也是國家實施公交外交建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的巧力量,NGO參與中國的公共外交能夠使中國的外交更具有親和力,是提升中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的主體。中國現在需要彌補利用NGO進行對非公共外交的短板,我認為中國的NGO走進非洲,與非洲本土的NGO開展合作,與西方國家在非洲的NGO開展合作直接服務於非洲國家的社會民生將為中非建立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國際通行的政治外交。

  談及中國NGO對非如何開展公共外交,龍小農認為,無論是中國的政府機構還是中國的在非企業集權管理封閉以及中國的政府在非的企業都認為NGO是一個麻煩的製造者,中國政府借助NGO去對非公共外交的時候NGO走進非洲能夠做什麼?可以建立中國政府機構、中國企業與非洲本土社區與非洲本土NGO之間的橋接關係,那麼NGO作為一種中介可以傳遞雙方的聲音、協調彼此之間的關係。具體來講,中國的政府機構可以和本國的NGO合作,通過NGO外交幫助政府進行溝通和交流,澄清誤解。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