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

预热中非峰会 助力民心相通

2018-08-22 16:11:00 【关闭】 【打印】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峰会召开前夕,察哈尔学会和《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于8月21日共同主办了中非关系与公共外交研讨会。

  察哈尔学会历来对中非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高度关注,并于2017年在毛里求斯成立察哈尔学会非洲总部,成为中国智库关注非洲、扎根非洲的先行者。《公共外交季刊》则致力于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

  察哈尔学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中非共和国大使孙海潮以“大国在非洲的争夺态势与中非关系”为主题,通过对法国、美国以及日本在非洲政治上控制、经济上掠夺等行为的分析,说明了中非关系与西方对非洲关系的根本区别。他认为,中国连续几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是由双方共同需要决定的,中非关系的稳步发展不仅有助于非洲的地方发展,本质上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因此,中非友好合作不仅符合非洲人民的期待,更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

  察哈尔学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外交部非洲司前司长、中国前驻马里和摩洛哥大使程涛围绕“促进中非民心相通,公共外交大有可为”,从负面舆论带来的恶劣影响为切入点,对中非关系中公共外交因素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他指出,中非友谊有其坚固的历史、文化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非公共外交一方面大有可为,领导人之间日渐加强的相互信任、中非双方关于脱贫致富经验的深入交流以及智库、高校、媒体、民间团体直接合作等为对非公共外交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也存在需要应对的短板如顶层设计不够、协调力度不强、资金投入不足、方式方法不多等。程涛大使提出要以情沟通、用心说话、以理服人、以诚待人地开展对非工作,并表达了对中非之间友好合作、携手共进的信心与期待。

  察哈尔学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布隆迪等国大使曾宪柒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的传承与发展,并以农业和减贫两方面的合作为例讨论了非洲在中国帮助下实现的高质量发展。他结合自己在非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对非援助要注重当地具体国情,兼顾非洲的全面发展和区域发展。在公共外交层面,他还特别提到要继续推动高层互访,做好非洲新生代领导人工作,以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为非洲带去发展、实现共赢。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贺文萍围绕“五通”,分析了“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对接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政策通”在签署合作备忘录的同时要求注重“一国一策”的对接方式,治国理政的政策交流要根据国别有所变化;“设施通”的主要挑战则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贸易通”不仅要完成从贸易向投资的转型,也要注重产业附加值的增加;“金融通”方面主要应注意新兴经济体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对双边币值可能造成的风险;“民心通”的挑战则在于来自国内外舆情环境的压力。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龙小农集中探讨了微观角度下非政府组织作为开展对非公共外交的巧力量的重要性。他认为,非政府组织在对非公共外交中的巧力量在于其对等性和中介性,即传播双方在地位属性上对等,且能够沟通从政府到民间的不同层级。作为传递双方声音、协调双方关系的中介力量,非政府组织不仅能够以其较高的公信力、非政治性和道德性监督中国在外企业和政府行为承担社会责任、履行义务,而且能够代表政府发声,塑造中国在非积极形象。龙小农教授认为,对非开展公共外交要了解所在国家的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能生搬硬套;要寻求以良治、善治为目标的可靠意识形态,转变角色,关心民众长期可持续发展,从而在社会治理中提高软实力。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中国前驻圣但尼和斯特拉斯堡总领事张国斌认为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要切实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讨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以及对接“一带一路”提供实践的创新可能。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