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察哈尔学会专家出席在上海大学举办的“中国与拉美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国际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7日  来源:  作者:察哈尔学会  阅读:237
  8月24日,由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与拉美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来自中国以及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和哥伦比亚等拉丁美洲国家的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当下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等相关学术话题进行探讨。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江时学担任研讨环节主持人。察哈尔学会专家徐世澄、蔡润国、袁东振、顾心阳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研究员安东尼奥·萨帕塔·韦拉斯科(Antonio Zapata Velasco)主持开幕式、主旨发言环节和闭幕式。

活动现场。图中左一为蔡润国大使

拉美是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中国外交部拉美司综合处处长王亮在致辞时表示,拉美是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是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他指出,2018年中拉贸易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中拉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中国在拉美投资存量已达到3800亿美元,拉美已成为仅次于亚洲的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在拉美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200家,为当地创造了180多万个就业岗位。

  在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阿根廷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郭长刚看来,在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了解拉美国家在全球治理领域的意见,对于推动新时代中拉双方在全球治理领域中的合作非常重要。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李勇则认为,重庆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应积极与上海相关单位、高校保持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好上海的国际化平台和资源渠道,不断推动和深化我国对拉丁美洲的区域与国别研究,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

  外交部原副部长、拉美司原司长,中国前驻墨西哥、巴西大使李金章在主旨发言时表示,巴西等拉美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坚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他指出,巴西等拉美国家积极维护现行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反对单边主义;巴西等拉美国家也是国际金融体系建设性的改革者;中国与巴西等拉美国家在战略上可以彼此借力,在利益上也有着共同诉求。


李金章大使进行主旨发言

  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上海大学中国-阿根廷联合研究中心阿方主任福图纳托·马利马奇(Fortunato Mallimaci)认为,中国和拉美都是当前各种全球问题的受害者,中国和拉美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全球治理领域双方加强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

携手促进全球自由贸易和金融体系改革

  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教授卡洛斯·阿基诺(Carlos Aquino)在研讨时提出,谁应领导全球自由贸易体制的未来?谁应推动全球自由贸易体制的改革?他认为很明显是中国。他表示,当前单边主义沉渣泛起,区域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这不利于全球自由贸易,而中国加入全球贸易体系使全世界很多人的生活得以改善,使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更加迅速。他认为,目前拉美地区整体上还缺少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发展前景的共识,因此美应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阿基诺还表示,秘鲁等拉美国家已经与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智利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借鉴。他表示,近年来智利充分利用与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对华贸易中获利颇丰,目前智利已经成为拉美地区出口额最大的国家之一,而其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中国,智利出产的三文鱼、红酒和樱桃等产品在中国适销对路,占领了巨大的市场。他认为,其他拉美国家应当以智利为榜样,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哥伦比亚哈维里亚纳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系讲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卡米洛·德费利佩·比利亚(Camilo Defelipe Villa)提到,中国和非洲的合作经验可以为中拉合作提供参考,中拉双方要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在合作中扩大共识,实现共赢。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学教授阿莉西亚·希龙(Alicia Giron)提出,中国与拉美之间应当共同建立起便于支持双边贸易往来、类似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的中拉发展银行,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政府为双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创造融资渠道。他表示,中拉发展银行如果能够实现,将有助于促进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生顾心阳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构建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新秩序尤为迫切,因为旧有的秩序已经无法适应和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且已经开始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益。他指出,国际经济旧秩序是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下的世界经济体系,由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对世界经济进行调节,由跨国公司垄断世界生产,但这一秩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国际新形势,尤其是因为贸易战愈演愈烈而关系不断恶化的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很难达成共识,全球经济治理难以进行下去。

  顾心阳认为,中国需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要继续对WTO、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进行有益改革,并加大对ND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中拉合作基金等新兴多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使之成为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要准备好在美国退出或者把中国排挤出现有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情况下,把NDB、亚投行等“转正”,做好建立全新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准备。他最后指出,在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拉美的态度很关键,是继续依附于美国,陷于“中等收入陷阱”中无法自拔,还是彻底抛弃“华盛顿共识”,与中国一同建立新秩序,拉美国家需要考虑清楚。

加强中拉在非传统全球治理议题上的合作

  当今世界,除了传统的政治、经济与安全等全球治理议题,气候变化、移民、难民、流行疾病和恐怖主义等非传统议题越来越引发全球的关注。中国与拉美在这些领域的合作日渐加强,其中尤其是气候治理合作,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巴西桑托斯天主教大学国际经济与环境法教授安德烈娅·科斯塔·比埃拉(Andréia Costa Vieira)表示,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森林保护水平等领域都有着共同需求,这种需求为中拉合作提供了基础。她认为,在气候治理方面,国际上通常以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方法指南,巴西等拉美国家在生产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但尚未开展的工作也有不少。她建议巴西可以在金砖国家框架内与中国开展合作,提高气候治理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徐世澄认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在气候治理领域的合作,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机制和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例如,在资金支持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基金向拉美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援助。在合作形式方面,中拉双方既可进行专业的气候治理合作,如在气候监测和灾害预警等方面,也可通过加强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来促进气候治理合作,如推进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绿色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在制度合作方面,可在中拉论坛和各个分论坛框架内进行多边和双边合作,制定相关产业的合作机制,签署相关的声明、联合公报、合作备忘录或协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察哈尔学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厄瓜多尔大使蔡润国认为,中拉应增强在环保方面的对话和沟通,消除误解,缩小分歧。他认为,中拉在合作项目上可以确定优先领域,考虑从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向人工智能、电商等新兴领域发展,推动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他指出,我国企业要对在拉美投资、承建项目的困难和风险有足够准备,除算好经济账外,也应加强环保意识,制定长期的公益战略,在履约同时树立良好形象。


会议现场。图中左二为袁东振高级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袁东振就中拉如何在实现2030年议程和目标中加强合作提出六点建议:通过南南合作框架推进合作;选择和确定多领域合作;确定多层面合作;选择灵活的合作方式;推进国际层面的合作;推进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双向路径。


郭长刚院长进行总结

  闭幕式上,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院长郭长刚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2019年下半年,金砖国家(BRICS)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将分别在巴西和智利举行,拉美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逐渐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上海大学举办国际研讨会,中拉各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中拉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方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建言献策,有助于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中消除误解,减少分歧,共同为构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贡献。

参会的察哈尔学会专家与部分友好单位嘉宾合影。左起:顾心阳、蔡润国、徐世澄、江时学、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陈才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项雄参赞。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闫勇、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新闻等综合)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