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愚君看天下 | 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始末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8日  来源:  作者:于洪君  阅读:21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根据毛主席所宣布的新中国外交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方针和中苏两国共产党早就达成的共识,10月2日,即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便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紧接着,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东德)、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陆续跟进。亚洲的朝鲜、蒙古、越南也相继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当时,各国情况不尽一致,新中国与这些国家建交的时间和方式各有不同。


中国与苏联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举行后,周恩来以新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长身份,签发致各国原驻华机构外交代表外交公函。外交部筹备组有关人员,立即将其送达苏联原驻北平总领事齐赫文斯基等外方人士。次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致函周恩来外长,告知苏联政府承认新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建交。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0月3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复电苏方,中方同意两国建交。苏联则通知中方,任命罗申为驻华大使。4日,已在莫斯科的戈宝权为任命为中国驻苏使馆临时代办。5日,中苏正式宣布驻对方大使人选。苏方确认罗申为首任驻华大使,中方确认王稼祥为驻苏大使。


  实际上,早在1949年初,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访问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时,中苏两党已经就中共重要领导人之一王稼祥拟任新中国驻苏大使一事交换过意见,双方早就达成了共识。因此,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成立后仅仅20天,王稼祥就离京赴任了。当时,王稼祥大使还没有护照,随身携带的是两封介绍信,一封由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副主任联署,请求苏联沿途有关方面予以外交礼遇。第二封是毛泽东致斯大林的介绍信,说明王稼祥同时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主管东欧事务。他同时还是中共中央驻苏联共产党的全权代表,请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中央为其提供工作便利。因此,王稼祥到任后,除按国际惯例向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递交毛泽东、周恩来联署的新中国第一号国书外,还向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呈交了毛泽东的亲笔信。


  王稼祥生于1906年,安徽人,曾在苏联学习工作生活多年,熟悉苏联问题和国际事务,理论素养很强,是“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在党的历史上,王稼祥曾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声望很高。他不仅是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主管东欧事务的副部长,同时还是中共驻苏联党的全权代表。他以三重身份在苏联工作,过去很少有人知道。


中国与保加利亚


  1949年10月3日,保加利亚外交部长致函中国政府,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全中国人民之意志,保加利亚政府已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换外交代表。”10月4日,周恩来外长复函,对此表示“热忱欢迎”,同意双方立即建交并“互派外交代表”。为赶在保加利亚国庆节前递交国书,中方立即选派曹祥仁为中国驻保加利亚特命全权大使。


  1950年8月25日,中国外交部致电驻苏大使王稼祥称中国政府拟任命曹祥仁为中国首任驻保大使,请他在莫斯科代为征求保加利亚政府意见,以确保曹仁祥9月9日以前赴任。保方很快予以认可。9月7日,曹祥仁抵达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次日上完成递交国书事宜。曹仁祥的国书编号为国字第十三号。当年12月8日,曹祥仁大使以中共党员的身份会见了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契尔文科夫。会见时,曹大使请保方派人到中国,做有关集体农场和工业问题的报告,契尔文科夫当即表示同意,同时表示,他希望能够多看到些毛主席的著作,特别是关于民族问题的著作。


  曹祥仁为湖北大治人。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1938年任军委二局局长,1948年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曹祥仁出任驻保加利亚大使时只有36岁。


中国与罗马尼亚


  1949年10月3日,罗马尼亚外交部长安娜·波克女士致电周恩来外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示欢迎,同时告知:罗方研究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10月1日公告,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电文表示,罗马尼亚政府坚信罗中建立外交关系“将对我们共同的伟大朋友苏联为首的民主、和平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有特别的贡献,同时也有助于这一阵营所进行的反帝国主义、争取和平、世族独立与民主的斗争。”10月5日,周恩来外长答复安娜·波克,表示欢迎中罗立即建交并互派外交代表。1950年7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就中方任命王幼平将军为驻罗马尼亚大使一事,联署了致罗马尼亚国民议会主席团主席巴洪的第四号国书。


  8月11日,王幼平大使在布加勒斯特向罗马尼亚国民议会主席团副主席尼库里递交了国书。尼库里表示,“中国人民沿着联共(布)党和苏联人民用斗争开辟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府及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领导之下替自己赢得了独立、自由和自由生活的权利。”他对于“英勇的中国人民通过彻底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及美帝国主义者,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在经济及文化建设方面成功地进行了斗争,取得很大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全世界和平与民主事业的胜利”表示热烈赞扬。他还表示,罗中两大民族是“以强大的苏联和伟大的斯大林为首的不可战胜的和平阵线的积极因素。”


  王幼平系山东恒台人,1910年7月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参加过长征。出任驻罗大使前,王幼平任第二野战军第15军副政委,第5兵团政治部主任。


中国与匈牙利


  1949年10月4日,匈牙利外长卡莱·古拉致电周恩来,对新中国成立表示祝贺。他同时表示,匈牙利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并愿意籍此机会建立我们两国间的外交关系。”10月6日,周恩来复电匈牙利政府和卡莱·古拉外长,予以回应,两国正式建交。1949年11月26日,匈牙利驻苏联使馆临时代办拜会中国驻苏使馆官员,表示匈方拟任命夏法朗柯为驻华特命全权公使,征求中方意见,中方表示同意。1950年2月15日,已经在北京的夏法朗柯公使向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递交国书。1950年5月13日,中方通知匈牙利,中国政府决定委派黄镇为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征求匈方意见。匈方6月3日做出回应,表示同意。此时,中方向匈方提出了中国派驻匈牙利的是大使,而匈牙利派驻中国的却是公使的问题,听取匈方意见,实际上是希望匈方做出调整,使两国外交代表机构完全对等。6月12日,夏法朗柯公使通知中方,匈牙利决定将驻华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7月17日,夏法朗柯向毛泽东主席递交了匈牙利政府任命其为驻华特命全权大使的国书。


  当年8月19日,中国驻匈牙利特命全权大使黄镇率参赞方复生、一秘李树正等人抵达布达佩斯,受到热烈欢迎。次日,匈牙利工人党机关报《自由人民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中国大使抵匈消息,同时配发大幅照片。文章称黄镇为“亲爱的朋友”,赞扬他是“毛主席的光荣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战士。”8月24日,匈牙利外交部举行隆重仪式,黄镇大使向国民议会主席桑德·罗奈伊递交了国书。


  黄镇为安徽省桐城人。1927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曾经担任过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出任驻匈大使时,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第一室主任,时年42岁。


中国与捷克斯洛伐克


  1949年10月5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副总理兼代外长维廉·西罗基致电周恩来外长。他在电报中表示,鉴于捷中两大民族伟大理想的共同性,捷克斯洛伐克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周恩来次日复电表示同意。1950年1月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任驻新中国大使魏斯科普夫取道苏联,乘火车来到北京。1月14日,魏斯科普夫向刘少奇副主席递交了国书。


  中方派驻捷克斯洛伐克首任大使为谭希林。1950年5月27日,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照会周恩来,表示捷方同意谭希林为新中国驻捷大使。当年8月,谭希林偕夫人一行30多人,乘火车经苏联前往布拉格,途经莫斯科时,受到捷驻苏大使热情接待。进入捷境内后,捷外交部礼宾司副局长引导谭大使等人换乘总统专列,由捷党中央政治局保卫人员全程警护。沿途各站,均有毛主席、列宁、斯大林、哥特瓦尔德画像并列悬挂。各地车站欢迎情绪尤属特别热烈。9月13日,谭大使向哥特瓦尔德总统递交国书,仪式隆重热烈。谭大使深受感动,极其翔实地向国内提交了长篇报告。


  谭希林,1908年生,湖南人,参加过井冈山保卫战和长征,担任过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新四军支队参谋长、皖江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期间曾任山东野战军师长、军长等职。出任驻捷大使前,为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司令。


中国与蒙古


  1949年10月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乔巴山致函周恩来,表示蒙古“真诚不渝地愿与中国人民建立密切的友好关系”,决定与新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当时,蒙古与国民政府尚有所谓“外交关系”,因此,蒙古决定与新中国建交时,同时宣布与退守广州的国民政府断交。10月16日,周恩来对蒙古建交提议积极回应,两国正式建交。1950年5月14日,周恩来通过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中国拟派吉雅泰为驻蒙大使,请他转告蒙古政府并征求意见。蒙方对此表示同意,吉雅泰遂成为新中国首任驻蒙古大使,也是第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大使。


  吉雅泰时年50岁,1900年出生于绥远省土默特旗。1925年入党,1933年毕业于苏联东方大学。出任新中国驻蒙古大使前,任内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参议会副议长。


中国与波兰


  1949年10月7日,中波两国正式宣布建交。新中国首任驻波兰特命全权大使为彭明治,1950年7月20日,彭明治向时任波兰总统贝鲁特递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书。由于身体等各种原因,彭明治在印度工作时间不长。1952年彭明治调回祖国,新中国驻波兰第二任大使为前驻苏联大使馆参赞曾涌泉。


  彭明治,湖南常宁县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兵团副司令、军区副司令员、警备司令、省政府委员等职。


中国与东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政权的诞生晚于新中国。1949年10月7日,德国民主共和国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周恩来10月25日致电东德临时政府外长窦丁格尔,对其表示祝贺并通知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将派遣外交代表。10月27日,德方复电表示欢迎,两国正式建交。


  中国首任驻东德大使为姬鹏飞。1950年9月7日,中国副部长章汉夫会见东德驻华外交使团团长柯尼希并向他表示,中国政府拟派姬鹏飞为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使团大使衔团长,就此征求意见。柯当即就中国不派驻大使提出疑问。章汉夫表示,苏联派驻德国的是外交使团,德国驻华外交亦是外交使团。他反问柯尼希,其他国家驻德使节全称如何?柯表示,他要调查一下,但在外交使团名称和官衔上,“中国不能在他国之后”。9月21日,柯尼希致函周恩来,表示德方同意中方任命姬鹏飞为驻德外交代表。1950年10月11日,姬鹏飞抵达东德首都柏林,很快就以中国外交使团团长身份,向皮克总统递交了国书。但递交国书的程序和仪式相对其他国家简单得多,总共只有20分钟。


  姬鹏飞时年40岁,原职业为医生。在中国工农红军中历任军、军团及军委各级卫生部长。1946年起,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苏中军区政委、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


  1949年11月21日,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兼外长霍查准上将致电周恩来,对中国新政府成立这一“历史性胜利”表示热烈祝贺,同时表示愿在两国间建立外交关系。周恩来23日复电霍查,对此表示同意,双方正式建交。中阿建交后,由于双方均缺少外交人才,没有考虑立即互派大使。1952年11月7日,阿尔巴尼亚驻苏公使向在苏访问的中国副主席刘少奇提及互换大使一事,刘少奇当即表示,欢迎阿方派大使来华,但此事久拖不决。1954年2月,阿通过其驻苏使馆,正式向中方提议互派大使。中方3月2日通过驻苏使馆答复阿方,同意互派大使。随后,双方开始就两国互派大使的公报草案进行协商。阿方告知中方,阿决定派外交部副部长纳赛为首任驻华大使。


  4月22日,周恩来赴日内瓦参加五国外长会议途经莫斯科,时任中国驻苏张闻天大使汇报了有关情况。周恩来随即电告刘少奇并党中央:中阿互派大使事关政治上对阿支持,不宜再迟。他提议5月10日双方发表公报,中方由外交部苏欧司司长徐以新出任驻阿大使。考虑到当时外交部工作繁忙,周恩来建议徐以新在公报公布后推迟两个月赴任。4月30日,中国通过驻苏、驻匈使馆,答复阿方称中方同意纳赛为阿驻华大使,中方拟派徐以新为驻阿大使。阿方很快答复同意,双方商定5月11日发表公报。


  1954年9月中旬,徐以新抵达地拉那,当月18日,向阿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哈奇·列希递交国书。递交国书后,徐以新会见了阿部长会议主席谢胡。谢胡表示,中国大使可以自由地在阿各地参观,虽然阿外交部对外国驻阿外交官的行动范围规定为四十公里,但这“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外交人员,对兄弟国家不在此规定内。”


  徐以新是浙江人,生于1911年,16岁即从军参加北伐,曾任中央军委机要秘书,后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因卷入派系斗争,被认为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半个布尔什维克”。回国后历任鄂豫皖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参谋主任等职,参加过长征。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中央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沈阳卫戍区政治部主任。他的国书编号为第二十二号,这意味着,阿尔巴尼亚是新中国派出大使的第二十二个国家。


中国与朝鲜


  1949年10月6日,中朝两国正式建交。1950年1月,朝鲜首任驻华大使李周渊到任。此时,中方已内定倪志亮为驻朝大使,但倪志亮身体不佳,任前培训未能完成,经周恩来特批回到武汉治病。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时,倪志亮仍在武汉。原准备派驻东德的柴军武经聂荣臻推荐,被任命为驻中国驻朝使馆临时代办。当年7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的倪志亮,被正式任命为驻朝大使。由于朝鲜已经处于战争状态,情况复杂,临行前,毛泽东周恩来亲自召见他并做了重要指示。8月1日,倪志亮一行启程,经丹东进入朝鲜,12日抵达平壤,13日递交国书。10月9日,因战争形势逆转,朝方决定迁都满浦。刚刚到任的倪志亮不得不带病指挥中国使馆,随同朝鲜政府进行转移。


  倪志亮1900年生于北京,1925年入黄埔军校,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任红一军团长、红四方面军师长、军长、参谋长兼红军大学校长、供给部部长兼政委等。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军委四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期间在多地担任军区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校长。出任驻朝大使前,为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武汉警备区司令员。


中国与越南 


  越南1945年8月取得革命胜利,9月2日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但当时的越南仍处于战争状态。1949年9月,越南共产党的领导人胡志明派特使来华,请求中方为越南抗法战争提供支持和援助。由于中越两国共产党早就存在兄弟般友好关系,1950年1月18日,新中国宣布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其建交。考虑到越南当时仍在进行抗法救国战争,中越南双方没有立即建立使馆,自然也没有互派大使。为了支援越南党正地进行的独立解放战争,中方根据越方请求,决定派联络代表去越南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中央决策提供情报支持。经朱德等军委领导人推荐,刚刚就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不久的罗贵波,于1950年3月9日以中国共产党驻越南党的联络代表身份进入越南。


  当年7月上旬,中方加大了对越南抗法战争的支持力度,派陈庚将军从二野选调部分军事顾问人员,自云南进入越南。8月中旬,中方又从全军抽调各类干部近60人,连同其他方面工作人员,总共281人,组成军事顾问团,以“华南工作团”名义,自广西进入越南。当年秋季,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越方成功组织边界战役后,罗贵波等人相继回国。后因,越方再次请求中方派遣顾问,1950年12月,根据党中央安排,罗贵波带领一批顾问人员返回越南。


  罗贵波返回越南后,继续担任中共驻越共联络代表,同时担任中国驻越顾问团团长、越共中央和胡志明主席总顾问等职。1954年7月,越南抗法战争结束。8月25日,中国决定建立驻越使馆。9月1日,中国驻越使馆正式开馆,罗贵波以中国首任驻越大使身份,向胡志明主席递交了国书。曾经长期生活在中国、精通广东话并且谙熟汉语的越共重要领导干部黄文欢,被任命为越南首任驻新中国大使。


  罗贵波是江西人,生于1907年,1926-1927年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用名李文华、罗心夷。参加过长征,也参加过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1949年9月至12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他是在军委办公厅任上,直接赴越担任中国党驻越南党的代表和越南领导人顾问的。


  至于中国和南斯拉夫、中国与古巴及中国与老挝的的关系则较为特殊。中国与南斯拉夫相互承认较早,但因苏联及东欧各国与南关系极为紧张,中南没有立即建馆和互派大使。1956年苏南关系改善,中南两国决定互派大使并建立使馆。1960年,古巴革命胜利,转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古两国很快建交。中国与老挝1964年建交,当时老挝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1975年,老挝转向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老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些都是后话,不属本文范畴。



责任编辑/张玲 顾心阳

图文编辑/康巳鋆



作者:于洪君,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外委会委员、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

来源:作者授权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