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3年 > 第8期
中印对比:中国该从印度学习什么?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6日  来源:SETimes  作者:MenekseTokyay  阅读:1843

每当人们谈起亚太地区的形势,印度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国家,但是其实无论从它的国土面积,近期爆发性的经济增长,对于区域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来看,它都不应该成为一个被忽略的国家。这周的早些时候, 我有幸与著名的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agdishBaghwati关于他的新书——《经济增长的困扰——在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问题上印度带给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一个面对面的问答会。下面是我们问答的一些节选: 1.JAGDISH,你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你想通过这本书传达什么? 实现什么?

由于我和我的合作者ARVIND PANAGARIYA在印度已经写过非常多的文章,所以我们在做这本书的时候特别怕读者会说:嘿,这两个又来了。但是这一次,我们的确是非常明显地感到了印度新的改革意图遭到了平民主义者和左翼经济学家的阻挠。我认为最终这种批判和阻挠会被粉碎,即使他们有像AMARTYA SEN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他们的阵营。所以此书的第一章节我们设置了“MYTHS”,也就是人们常有的误解。说来也是, 每一次当改革者希望向前能够迈进一大步的时候,总会有手榴弹扔向他们。2.你和你的联合作者ArvindPanagariya一直强调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印度相对于中国是一个更好的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模式,因为他们一直朝着TRACK I和TRACK II两个方向改革,这具体是什么意思?中国在这方面会赶上印度么? TRACK I 改革我指的是持续的革新设法使人民摆脱贫困,为穷人提供更多的摆脱现状的机会。经济的增长会大大增加政府的税收,税收的增强意味 着我们可以为穷人提供更多的钱。在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这种通 过税收来改善民众生活水平的的改革我称之为TRACK II。所以 TRACK II是建立在 TRACK I的基础上的。但是 RACK II并不能直接地增加民众的收入,相反,政府可以利用这些 TRACK II的收益提升国防等军事实力。因此我们不断强调印度的自由民主是建立在相对独立的司法系统、出版和新闻自由体系以及相当多的非官方组织以及在野党的存在等基础上的,才能确保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带来的高税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提升穷人生活水平上,那么这种收益就能更积极地促进印度的民主建设,使经济与政治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但是中国相对专制的政治制度导致这种经济对政治的互利无法实现。中国需要像印度学习的最重要一点是民主自由政治,这将是非常艰巨的一课。

事实上,中国目前在印度的形象非常不好。美国著名研究中心皮尤的 “全球态度调查 ”显示,印度公众对中国崛起持明显的 “负面 ”态度。这体现在印度公众中对中国持有 “好感 ”人数的比例明显下降。再者,印度公众对中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对印度的影响总体上持 “负面 ”评价。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与印度媒体日常沟通交流的缺失。中国自身发展模式和印度完全不一样,而这种发展模式在印度的民众心中是持怀疑态度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还没有向包括印度媒体及民众方面解释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来龙去脉。因此,许多印度媒体的记者、编辑和撰稿人对中国社会的复杂与微妙缺乏整体把握与具体认识,因此如果中国能够在这一环上加强与印度媒体的沟通交流,那么印度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相对而言会比较客观,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印度公众对中国的负面评价。事实上,由于中印在许多敏感议题上存有分歧与争端,而这些议题又与双方的民族尊严与国家荣誉相互交织,因此印度媒体出于自身的立场也不可避免会对中国进行不当指控与不实报道。更重要的是,由于印度公众倾向于相信本国媒体的报道,所以中国必须强化对这些不当指控与不实报道进行澄清与反驳的快速反应能力。相比之下,印度媒体的反应能力就强很多。3.在对于印度高等教育的问题讨论中,你认为如果要维持印度这种高速的经济增长,必须实行很多必要的改革措施。那么什么是这些措施中当务之急的呢?你对于印度政府是否会采纳这些措施抱有信心吗?如果印度政府最终没有实行这些变革,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印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虽然公共事业部门如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效率非常非常地低下,但是他们有大量的私人机构弥补这种空缺。举例来讲,你能在大街上看到非常非常多的私立学校,穷人会将他们手中的钱为孩子购买这种私立学校的教育。一些左翼的理论学家认为如果公共收入用于提升全民医疗和教育那么这些公共事业部门一定会变得陈腐和机械。更进一步来说,其实我们也需要在穷人中普及一些IT技术,这样也能有效地提升穷人的教育问题。一个受过教育的劳动者将会使我们从不断更新的设备和技术中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是我们从远东(日本)的经济腾飞中得到的宝贵经验。像SEN这样的经济学家就一直在强调:加强教育将提升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但是这个就像电影中的镜花水月,如果政治结构不去构建促进教育增长的条件,那么高端的技术人才是不可能凭空从地下长出来的。为了迎合新经济的到来,势必要以教育为突破口,因而印度政府在6 个国家级“印度理工学院”的基础上,各邦也开始设立“印度信息技术学院”,发展到现在已有400多所工程技术学院,现在正是这些学院的毕业生支撑着印度经济的大厦。这些都为印度经济腾飞培养了众多优质人才,为科技进步建立了庞大而源源不竭的人才“蓄水池”,提升了印度在国际范围内的科技国际竞争力。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印度政府还应该大力鼓励民间和外资办学,培养信息技术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只有建立庞大的教育体系,才能为印度创造无数从尖端的科技研发到基础的实际应用的各种人才。4.我对你的书最有兴趣的一点就是你在书中揭穿了很多“神话”,也就是人们约定俗成认为理所当然的一些事情。例如:改革必将导致很多的不平等。你的整个前半本书都贯穿着这个内容。我不是一个印度问题专家,但是我看了此书后也会为很多的印度人祈祷。能否分享一两个你在创作这本书时揭穿的神话?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从1991年之后,印度的经济改革非常有效地和快速地减少了贫困。那么随后,这种改革的益处也渐渐扩散到了贱民阶层(现在被称为达利特)、女性、部落和各种低种姓人群。很多人强调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平等,并没有出现,反而是正在缩小这种不平等。然后,一些观察家和政治家如ASUTOSH VARSHNEY认为印度就像一个世纪以前的美国那样, 正处在一个拜金时代。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印度的富人会花钱在豪车和奢华的婚礼上,但是也就仅限于此,并没有太过分。5.最后,你在书中就中印之间做了大量的对比。你能简单介绍一下, 印度有哪些优势是中国可以学习的吗?哪些教训是中国可以借鉴的吗?

中印两国同是“金砖四国”、“基础四国”、二十国集团成员。在这些框架内,中印两国的协调与配合,对推动建立和平与繁荣的和谐世界,进一步凸显两国合作的全球和战略意义。两国应通过相关的机制,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确保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可以说,印度的研究机构和精英更倾向于研究欧美而非中国,因此印度的中国研究其实也很薄弱。正如印度学者斯瓦兰辛格(Swaran Singh)指出, 印度的中国研究者虽然一如既往地坚持中国研究,但他们同样有孤身奋战的无奈与无助。因此,他们建议“当务之急是协调与整合印度的中国研究力量,并希望在未来能进一步整合地区乃至全球的中国研究,协调发展,以达到推动印度中国学研究更上一层楼的目标。” 这也就意味着,两国未来在进行交流时,必须扩大两国在文化、教育、旅游、宗教、科技、学术界、媒体、青年等领域的人员交流,增进合作和理解。这对未来加强对民意的引导,避免打“口水仗”,妥善引导两国舆论,为两国关系的发展营造客观的舆论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来源:SETimes,作者:MenekseTokyay,日期:2013年7月31日,编译:马馨汝,链接: http://www.setimes.com/cocoon/setimes/xhtml/en_GB/features/setimes/features/2013/07/31/feature-04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