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45期)
《光明日报》:“战争、冲突与非暴力化解”学术研讨会在湘潭召开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5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1548

由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察哈尔学会、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战争、冲突与非暴力化解”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来自中国、德国、印度、日本4个国家的近50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本次会议通过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就和平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促进中外学者共同分享和平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教学经验,从而推动我国和平学研究与和平学课程建设。

和平学是一门具有跨学科特点,以和平与正义为基本价值,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和平的新兴学科。和平学最初发端于19世纪的美国和西欧,但真正意义上作为一门学科则产生于二战之后。1948年,美国曼彻斯特学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和平研究机构。1959年,“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在奥斯陆成立了国际和平研究所,并于1964年创办第一本和平学学术期刊《和平研究杂志》。和平学研究最初集中于传统的战争与和平领域,目的在于防止战争,尤其是世界大战与核战争的出现,主要关注战争分析、裁军、军控和外交等问题。随着和平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尤其是结构暴力和文化暴力等新概念的提出,和平学的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战争等直接暴力,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人权问题和妇女问题均被纳入了和平学的研究范畴,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和平成为研究的新主题。经过多年发展,和平学的研究方法涵盖了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宗教研究、性别研究等学科,并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西方国家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极大关注。

本次研讨会上,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刘成教授作了题为“和平学的核心概念”的主题报告。他认为,和平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个更加公正与和平的世界,研究重点是如何用和平方式实现和平。和平学的丰富性、应用性和多维性,使它将全球作为研究对象,关心从人际关系到国际关系的所有层次上的相互作用,鼓励任何一门学科为和平学的理论和实践作出贡献。德国费希塔大学教授埃贡•施皮格尔的报告从哲学层面建构了和平学体系,解读了“和平学的基本主题”。他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对和平的关注和渴望并非只是因为战争的减少。一个想法的实现,通常需要多个因素的共同努力。他还强调推广和平学教育、发展和平学研究、创建和平文化的重要性。

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介绍了自己的和平学相关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政治史、战争史、外交史、思想史、国际关系、动物的冲突与和平研究等方面,并就和平学理论研究、和平学体验式教学、和平学未来发展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会议增进了学者们对于和平学概念和发展现状的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者们推广和平学、维护和平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和平学理论的传播与和平学教育实践的交流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白爽 叶觅)

光明网:察哈尔学会主办“战争、冲突与非暴力化解”

学术研讨会近期,“战争、冲突与非暴力化解”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察哈尔学会、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德国、印度、日本4个国家的近50名学者,围绕追求和平、避免冲突的主题进行讨论。

学会高级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成主持开幕式。学会秘书长柯银斌代表学会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柯银斌说,学会在2014年初决定开拓“冲突与和平”这个新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在他自己看来,“公共外交”与“全球和平”有着紧密的联系,世界和平是公共外交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二者的结合,公共外交需要提升其研究目标;而和平学研究则需要落地,与公共外交实践相结合。学会愿与国内外和平学研究机构和人士通力合作,弥补国内和平学研究的不足,为中国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德国费希塔大学教 授Egon Spiegel,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朱川曲也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随后的讨论中,与会学者各抒己见。学会高级研究员,南京大学刘成 教授对和平学的核心概念进行了辨析。Egon Spiegel教授围绕“和平学的基本 主题”进行了报告,提出了“自我-多样-互动-融合”的实现和平的模式。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和平学自身和在各国的发展问题、各国追求和平的努力、以及如何进一步维护和平等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的专家学者还对和平学课程在国内的推广和课程设计等相关问题特别感兴趣,并进行了讨论。

在一天的时间里,与会专家学者对于和平学本身以及和平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世界各国关于和平学的研究现状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推广和平学、维护和平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亚东主持了闭幕式。学会高级研究员刘成教授、日本大阪女子学院大学教授奥本京子在闭幕式上致辞,总结了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在闭幕式上,柯银斌说,不仅全球和平是公共外交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和平”的形象应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主要内容。和平学研究机构、和平学推广活动以及和平学研究与实践人士是公共外交的重要资源和力量;和平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在和平学指导下的公共外交必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学会还向全体参会人员赠送了《公共外交季刊》。(察哈尔学会 吴丹供稿)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