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59期)
总结评论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4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赵启正  阅读:1239


赵启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名誉主席,《公共外交季刊》总编辑)今天上午有几位主旨发言,下午有10位贵宾发言,一共有15位发言。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有收获,大家对于城市外交的内涵,大家的认识比较统一了。中国一向有城市外交活动,但是我们没有用“城市外交”这个词。中国和外国有1400多对“友城”,那都是属于城市外交的范围。从大家的发言来看,城市外交的内容既有地方政府的参与也有地方公众的参与,并且城市的地方政府,不仅面对对方的政府,也面对对方的公众。城市的公众,不止面对对方的公众,也面对对于的政府。就像刚才熊炜教授说,民间和政府,在城市外交当中有很多的互补,这正是城市外交的优势。道书明先生说,我们关于外交的词用得很多,有点混乱。有城市外交、有民间外交,还有公共外交。他说得对,社会科学名词的定义,往往不如自然科学名词的定义那么清楚。再加上翻译的障碍,大家对同一个名词的理解就有区别。有些哲学家或历史学家在讨论的时候,争论得很激烈,最后发现他们说的主题定义不一样。所以,道书明先生说,对公共外交大家有一个大体、一致的认识比较好,因为它并不需要联合国去定义,也不需要某位教授定义,供全世界使用。南加州大学,我们知道那是世界各大学当中,第一个开展公共外交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大学,中国大学现在也开始跟上了。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

公共外交,比较古来的定义就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利用政府的资源向外国公众表达本国的国情、本国的文化、本国的外交政策,面对的是公众,所以叫公众外交。中文的翻译就有多种,但都是Pubilc。在今天我访问了接近10个国家,和公共外交的官员、和民间团体交流,大家都认为今天的公共外交有新的变化。公众不再是听的、读的人,也要说话,也要表达。因此,新的公共外交应该增加一部分,公众也作为主体外国公众、外国政府说话。这样来看,城市外交的确属于公共外交的范畴。大家的发言,我觉得没有冲突,都是一致的。

德国的格拉茨先生提出技术、人才、包容,我是赞成的,但我觉得也许还有更多的内容,我会举一些例子。龚建忠大使说,城市外交要接地气,我觉得这很重要。

有两个例子说明城市外交的确有三个“T”的内容,有技术、人才的交流。中国与欧洲的交流案例很多,我想举上海和沃尔夫斯堡的例子,这是大众汽车的根据地。上海,是中国大众汽车的根据地。两个厂的合作,从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超过了于美国GM,超过了TOYOTA等等。前天我到距上海很近的宁波,参观中国和德国大众联合设计、建设的最新汽车生产线。德国大众总裁说,这是德国大众全世界最好的、最现代化的流水线样板,刚刚开工,已经达到每分钟一辆汽车,并有上百个机器人,86%的岗位是机器人,只有14%的岗位是人。生产的汽车,有多个品牌,可以在同一个线上交叉的、轮流的生产。这也算一种城市外交的结果吧。

还有一个例子,中日关系目前处于一个严峻的状态,众所周知的原因是领土的争端,并且日本政治领导人不承认存在着岛屿的争端,他根本不承认有争端。对于二次大战历史的认识,与中国人相差很远,也就是中国人认为日本的领导人背着战争包袱不肯放下,彼此照会抗议很多,难以微笑面对。但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中国并不能够说中日就不友好,中国人还希望中日能够友好。文化接近,地理距离接近,怎么就不能友好相处?因此日本的有识之士和中国的有识之士,包括学者、企业家,过去的官员就建立了一个民间的渠道,在中日的寒冷关系中有一小点热流,就是城市外交。就是北京东京论坛,在中日关系最好的时候建立,我刚刚从东京回来,开了第十次,并且认为还要再开10次,一年一次,北京、东京轮流进行,这也是城市外交的一个扩展。

德国的梅理森先生说,城市外交应该从对话走向合作,英国的米歇尔·阿库托教授说,城市外交要稳定、长期的进行,我觉得是这样的。不是彼此派一个歌舞团表演一下本国的舞蹈,唱一个本国的歌,而应该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内涵,现在也包括环境的治理。我觉得城市外交就像电视连续剧,要一个季度、一个季度的演下去。编剧就是大家,在座的诸位都是编剧。我们还是导演,我们还是演员,这样的电视剧连续演下去,必然对国家的关系有所改善。因为国家的对话,不只是中央政府的对话,也有地方的对话,而城市对话就像航空的航线那样密集,那样的线条,那是丰富多彩的。

刚才韩国的宋基出先生说,做好公共外交希望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信任感,一个是实力。信任感,可能不产生于公共外交的开始,而产生与公共外交的过程。如果你不开始交流,信任感就不会产生。至于实力,我们不要寄希望于上帝,要靠我们自己,在座的,我们努力,就有实力。所以,今天下午的讨论,我觉得大家很有收获,我就做这样的简单概括。我们大家都继续把城市外交的连续剧演下去,下次听说在德国,也可能在法国、韩国,也可能在日本,大家都要参加,不要只出席一次,因为我们要长期、稳定、连续,参加者要比较稳定,才能有连续感。每次都换演员,这个戏演起来一定不像。

       谢谢各位“编剧”、“演员”、“导演”!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