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59期)
主持人发言——王义桅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4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王义桅  阅读:1433


王义桅(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非常荣幸主持今天早上的讨论。关于“城市外交”昨天讨论的,我觉得有两大收获:一是终于用“外交”的概念了。以前都是用“外事”,现在终于把“外交”放在地方,也可以叫外交了;二是不光是“地方”的概念,还有“城市”,所以相对就有了更加有平等的观念。昨天世界首个城市日,说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住在城市里了。中国也一样,中国有一半的人住在中国的城市和城镇里面。中国城镇化率现在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了,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成就。城市之间的沟通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前沿和最有活力,也最能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和伟大光明前景的渠道。所以我们在上海这个地方开“城市外交论坛”真的是最佳选择,因为上海是中国近代革命和改革开放前沿,它引领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进中国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独特的作用。我们今天在这里面一会儿要发表关于“城市外交上海共识”实际上就是把我们会议的精神和上海在近代以来沟通世界桥梁角色总结。明年我们要在柏林开讨论的话题更加进一步,城市外交不仅是为了两个城市之间、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而是因为我们现在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是共通的。比如:中国的雾霾问题。据说在巴黎也有雾霾,在欧洲一些地方也有。比如:关于很多城市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人类共通的问题,所以现在“城市外交”有一个新的含义。不仅是增加两座城市、两个国家、两种文化的相互了解,而且通过城市的外交治理这个城市,为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人类共同难题献计献策。这使得我们的城市外交有更大的意义了,所以明年我们在柏林准备更多的讨论“城市如何提供所谓的公共产品”的问题。我们今天城市之间的外交,能不能够超越原来意义上的城市双边外交,能够为人类的城市化、城镇化,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展示我们城市的魅力、文化的底蕴和市民的智慧。

这个我觉得是今年到明年的一个重大的转型。明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所以我觉得明年也是一个非常历史性的时刻。城市是中欧之间沟通的不仅是一般的桥梁,而且是更加前沿的。明年能不能够把它放在人文交流机制里面,我们刘延东副总理或者欧盟教育文化委员来一些贺信来看,我觉得都是有可能的。

希望今天我们讨论更多的围绕城市外交怎么让相互更美好,而且通过相互的美好让世界更美好。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