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61期)
邓好雨:“搭便车”佯谬与大国协调的结构条件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9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邓好雨  阅读:1105

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存在一个从权力政治的角度看非常正常的现象,就是这个国家越来越强了,参与国际生产的入场费越来越高。那么他参与了生产以后,分得的租利也越来越多,这两者其实都是很正常的一种判断。但为什么在这个判断之下会有那么多“中国搭便车”?可以说介乎于道德指摘和学术讨论之间的这样一种模糊地带呢?

观察搭便车现象首先要定义什么是“搭便车”。我觉得“搭便车”这个词在引入的过程中有一些不适应国际政治的Context。因为如果你想弄清楚他到底有没有按照规定付费或者怎么样,必须要有一个很清晰的账本,账本这种东西在政治里面是比较难计算的,考虑到大家的收益不同,很难有一个基于不同类型账户的一种总的均衡。所以我这里界定的“搭便车”是玩家没有按照规定付费的情况下利用共用品,但是这些共用品的供给者对这种行为的回应是很有限的。

首先搭便车是不会有免费搭车这种事情的,要么你会交暗费,要么你会通过加入国际生产去优化生产结构,因此你会对整个的国际生态有贡献,并不是说就免费搭上了,大家也就袖手旁观了。另外,作为供给者来讲,只要利益受到了损失,他就会停止供给。因为租余本身是在变化的,不同的管理方式之下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公用品有限的使用权分配到更有能力的玩家手上时,会有更好的生产回报,这个生产回报会使得这个供应品的供给者即使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影响的情况下,但只要收益大于他隔离不同玩家所付出的费用的话,他就会持续地供应下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年来我们搭着便车,车主也没有太大行动上的反响这样一个事实。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