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5年 > (总第65期)
李英桃 女性外交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5日  来源:  作者:李英桃  阅读:1390

李英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对我来说,我是来学习的,刚才我跟柯老师也说我是来学习的,我们是一个接地气的过程。刚才周主席和钱老师两方面的讲话,我从中都学到了很多。钱老师后说的,所以我先总结。她提到的忠诚、责任、使命感,包括真诚、爱国主义这些,我觉得是我们这代人最缺乏的。您用您这么多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放在今天指导我们的工作,我觉得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外事无小事,这一点我们都会跟我们的学生说。像钱老师这样用亲身体会来告诉我们,我听得很少,这点使我特别感动。您刚才说您孩子那段,我自己眼泪都下来了,特别令人感动,很敬佩,所以希望多给我们这种机会。我从钱老师这里学到了很多。

周主席的讲话,故事我都知道,内容呢,其实中间还有我参与你们的活动,但是您那样特别清楚地给我们梳理出来,我觉得特别的丰富多彩,特别的智慧,而且符合了国际关系的主流思想。现在美国讲女权主义外交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smart”,另外一个是“power”,“smart power”其实就是“巧实力”。在美国外交中,希拉里时代所谓的“巧实力”所强调的,一个是够聪明,我的理解有点像“白猫黑猫”的道理,我们要聪明地使用我们的硬实力和软势力。在你们的活动中“smart”有了,然后“power”实力也有了,整个性别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其实是权力在中间,所以我觉得把握住“smart”,对女人来说是“be smarter”,要比男人更聪明。这一点通过您的介绍,我特别有感触,这也是我们接地气的过程。从两者身上学到了很多,非常感谢。

说到项目本身,因为我们用到了“女性公共外交”这个词,其实之前我跟李老师交流过,我更倾向于用“妇女外交”或“女性外交”,而不是“女性公共外交”。原因呢,女性作为个人参与外交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大一块是官方的,他们真的是一轨外交,是外交,不算公共外交,按民间来分,回头再说这个概念的混用。同时,我们有像妇联组织这样子的,算官方,又算NGO,我们的定位是处在社会和官方中间的这么一个过渡。你们从事的外交,我觉得这是个广义化的外交,而不是原来的一轨外交,我们是另外一个轨道的外交。更多像我们学术交流,这种对外的活动,包括刚才韩国女士谈到的活动,肯定算是一种更泛化的外交概念。这些可能纳入到公共外交或民间外交,或者学术外交里面,因为我们用的框架是九轨外交,有九个轨道外交,有各种不同轨道的外交,我们可以把外交放在这么多的轨道之中。

这样的话,如果从广义上讲,我个人觉得用“妇女外交”比用“女性公共外交”的外延更大一些。但是像我们做的,而不是周老师做的这种,可能更多的是公共外交,或者民间外交,或者people to people的人民外交。我觉得在主体的划分上、概念的区分上,因为我们在学术界,不接地气嘛,首先就是我的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是什么,怎么样对我的工作更有利怎么选择,这就涉及到“be smarter”的问题了。怎么做这件事呢?我觉得在概念上不重要,但是做起来,像今天这项工作,先做起来是最重要的,特别佩服柯老师和妇联的行动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学者能帮忙做的就是怎么样把概念更细化、更精准,更聪明地做。在这个方面,如果能用到我做什么的话,会很愿意,而且会很感谢让我参与你们的活动,为中国的妇女外交或女性公共外交实践做出贡献,这都是我愿意。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