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葛红亮:美国在南海的对华认知与反制行为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6日  来源:国观智库微信公众号  作者:葛红亮  阅读:105
  中美在贸易领域的摩擦尚未得到解决,两国在南海议题上的矛盾也渐趋呈现出“激化”发展的特征。在中美南海矛盾的阴影笼罩之下,南海海域近期可谓是波澜不断、“闹剧”频现。9月,英国、韩国与美国先后派遣军事力量进入南海争议海域,开展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挑衅中国在南海的相关权利主张。10月初,美菲日三国联合举行的“海上战士合作”联合演习在菲律宾举行;澳大利亚军方于10月2日起,联合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及英国军方,在南海海域进行为期三周多边军事演习“五国团结-2018”。在内容上,以美国为首、包括英澳等相关国家接二连三来南海“秀肌肉”及开展所谓“航行自由”是近期南海闹剧的主要内容;而在根源上,中美南海结构矛盾持续发酵和渐趋烈化则是一系列闹剧上演的根本推动因素,美国在南海议题上的对华认知及在中美竞争大背景下呈现出的情绪则在根本上决定了中美南海矛盾的烈化发展态势。


一、美国在南海议题上的对华认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南海政策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改变,第一次是由“相对中立”、不介入转向介入,第二次则是由介入转向深度介入。美国冷战后的第一份涉及南海议题的声明发布在中菲“美济礁事件”以后。彼时,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认为,在南海地区出现的单方面行动和反应加剧了本地区的紧张,美国强烈反对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解决领土争议。”这不仅是冷战后美国南海政策出现第一次转变的象征,也清晰地表明,美国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将矛头指向中国,及将中国视为一个在南海议题上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国家”。时至今日,美国在南海议题上的对华认知不但依旧如此,而且由于中美结构性矛盾的发展及南海议题在美国地区战略、对华战略中地位的抬升,呈现出更为坚定与内容丰富的特征。在美国的视野下,中国在南海议题上作为一个“改变现状的国家”不再仅仅改变的是南海一岛一礁的主权,而是在多方面改变着美国所主导下的地区现状。



  首先,美国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改变现状”的国家正在改变着南海及地区力量的对比。坦诚地讲,南海及周边地区至今笼罩在美国及其塑造的盟友和友好国家安全体系框架之下,而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动下日趋将大规模海空力量调聚至南海及周边地区。但是,在美国人看来,美国在地区力量对比中的这种主导地位正在受到中国南海岛礁建设与相关军事设施部署的挑战。例如,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在个人社交工具中直言,“中国在南海中部修建大规模军事设施——如果问我们这样到底可不可以?我认为不可以!”其次,美国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改变现状的国家”挑战了美国所主张的规则及试图将美国在地区海上规则拟定中赶出去。前一点表现为中国南海巡航执法力度的加强及对美国“航行自由”主张的挑战;后一点则表现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磋商“南海行为准则”进程中的方式。基于这两点,在美国看来,中国在南海及周边地区正借助于力量的崛起和拟定中的规则改变与重塑着亚太(印太)地区的秩序。

  美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霸权国家将中国视作是一个“正在改变现状”的国家,实际上是美国传统欧亚地缘战略延续。在美国战略界看来,欧亚大陆任何一种力量的崛起都可能被美国视为对其地位的挑战,而中国由于经济崛起和海上影响力增强,日益被美国视为这一角色的扮演者。因而,从这一角度来看,正如美国地缘战略专家罗伯特·卡普兰在一篇题为《未来的冲突在南海》的文章中说,当一方采取行动要维持现状,而另一方要改变现状时,发生冲突就无法避免;当前中美在南海的角力正是如此。因此,美国在南海议题上的对华认知在本质上是中美结构性矛盾作祟。

二、美国在南海对华的反制行为

  美国将中国视为一个在南海议题上“改变现状”的国家,自然也会据此认知对华采取一系列反制行为并希望以此来维持现状。这一系列反制行为虽然总体上可梗概为美国对南海议题的深度介入,但在种种不确定因素和特朗普个人傲娇情绪下,美国在南海议题上的深度介入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主要表现是:美国不仅在南海奉行“前沿-前线”的策略,而且日益呈现出手段“军事化”的色彩。


  众所周知,以往美国等国更多地从政治、法律等层面介入南海地区事务,辅之以派遣军事力量在南海进行巡航与开展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但如今却不同,美国日益奉行前沿军事化策略。美国在南海奉行“前沿-前线”策略发生在奥巴马照政府时期,但彼时美国奥巴马政府还尚未将军事手段放在最高位,而是偏好于从政治、法律层面介入南海地区事务。但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在南海除继续奉行“前沿-前线”策略外,还将军事手段抬升到新的高度,美国南海政策“军事化”色彩渐趋浓厚。仅以“航行自由行动”为例,美国2018年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次数至今已达到了4次,而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在南海开展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总数已达到8次,这与奥巴马执政期间的4次相比显然已经出现了大幅度增加。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军方正在起草的提案包括太平洋舰队11月某一个星期展开系列行动,派出美国军舰、作战飞机和部队,以证明美国能够同时在几个前线迅速对抗潜在对手,而美国海军的提案则重点聚焦于南海及周边地区。

  美国在南海前沿军事化策略不仅仅停留在本国军机、舰船的飞越、航行“自由”行动与巡航,而且还日益展现出集体“秀肌肉”的味道。在美国的战略牵引下,南海“航行自由行动”或双边、多边军演新添了不少成员。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在南海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不仅次数少,而且极为“孤单”。彼时,美国曾极力鼓动日本、澳大利亚加入,但成效不彰。但如今却不同,在美国的鼓动下,美国的盟友,例如日本、澳大利亚、英国、韩国等,也纷纷加入南海军事行动的行列,派遣军事力量进入南沙争议海域,在南海举行双边、多边军事演习,在南海相关海域实施“航行自由行动”。

  同时,美国为了给自身南海前沿军事化策略制造舆论支持和谋取东南亚等国家的认可乃至于参与,还积极在南海议题上渲染“中国威胁论”。一则,美国极力渲染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决决心及以此宣传中国南海政策激进化的转变。例如,就近期发生的中美军舰南海对峙事件,就有美国学者发出了一个疑问,即中国海军在此次行动中采取的近距离接触行为,是否是未来中国南海政策转向激进的信号?在对待外国海军的态度上,中国是否会采取阻止外国军舰驶入有关海域的举动?这对中国南海政策而言是一块试金石。该学者还认为,如果中国采取更多类似的激进行动,未来“航行自由”行动将面临着冲突升级的风险,将恶化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关系,更将会加剧南海地区局势向着动荡不安的方向发展。

  二则,美国极力渲染中国在南海采取“军事化”策略,并以此挑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在美国主导下的舆论场中,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及相关军事部署不仅仅对地区力量对比的改变,而且还足以引起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不满意不安。通过对中国南海岛礁与军事部署的渲染,美国人还给自身在南海的军事化倾向寻找到了理由,及借由中美南海军事对峙与角逐给东南亚国家的国家安全笼罩上了一层阴影。例如,在中美此次南海对峙之后,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明显在东盟国防部长会议上表达了这次事件令人不安的看法。

三、启示与因应

  美国在南海议题上的对华认知及采取的一系列对华反制举措,在现今看来已然成为南海局势最深刻又最负面的影响因素。在这之下,中美在“航行自由”上的不同主张之争、在南海航道上的控制权之争与在地区秩序拟定方面的主导权之争也仅是外在表象,而中美结构性矛盾在南海议题上汇聚则是根源,及深刻地作用于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的关系。着眼于此,中国在面对中美南海角逐显著烈化的情形下,应从下述多个渠道管控南海局势和在南海地区创造稳定、有利的战略环境。



  第一,保持畅通的对话机制和建立规则意识,管控好中美在南海的分歧。中美在南海议题上的矛盾从属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虽然如此,中国应对与美国的对话保持着积极态度,并在不同层次的对话机制中建立起中美在南海的互动规则。

  第二,通过“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和中国-东盟南海军事合作的加强,增强中国与相关东南亚国家在南海议题上的互信关系。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积极进展。这在某种意义上给外界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与东盟国家能够通过此来推进双边关系及以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南海争端。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如今已进入了“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双边或多边的军事合作与防务对话逐渐建立起常态化的机制。显然,这对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安全合作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更对中国-东盟国家互信关系的增强十分有益。

  做好南海舆论工作,重塑中国在南海的良好形象。美国在南海议题上渲染“中国威胁论”,一在于给中国贴上“军事化”的标签,二在于渲染中国海上安全操作的“不安全和不专业”,进而使中国日益成为南海议题上的改变现状国家和激进政策实施者。显然,这显然不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南海对话渠道的通畅,不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议题上互信关系的发展。因而,在加强力量建设之外,如何使中国在南海的力量展示成为东南亚国家视野中的一个积极因素及构成了南海安全治理的重要力量,成为一项重要考验。对于此,中国既要做好南海舆论工作,还要言行一致地在南海安全治理中成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与东南亚国家视野中的积极因素。



责任编辑/康巳鋆 顾心阳



作者:葛洪亮,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国观智库微信公众号,2019-06-25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