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公共外交季刊文章
愚君看天下 | 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国际合作与对外传播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5日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  作者:于洪君  阅读:963

2020年G20特别峰会以“推动全球协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为主题、以视频会议的特别方式于3月26日成功举行,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联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各国必须更深刻且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本质属性,中国也应进一步认识到参与并推动全球抗疫合作是我国义不容辞的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同时抓住新形势下对外传播的抗疫合作与发展合作两大重点。



举世瞩目的2020年G20特别峰会,以普遍期待的“推动全球协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为主题,以视频会议这种前所未有的特别方式,于3月26日成功举行。由于本年度主席国沙特阿拉伯积极筹办, 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各方大力支持,与会领导人就抗疫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预示着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联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到底如何认识这个突如其来并且肆虐全球的病魔,中国应当怎样参与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对外宣传与传播又应当如何改进和加强,必须有更加清晰冷静的认识和思考,实施更加坚实有力的内外政策和行动。

必须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本质属性


人类社会从来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薪火相传、繁衍生息、走向未来的漫长进程中,人类各个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人类社会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总要出现各种困难和问题,总会面临可以预见和无法预见的危机与挑战。


目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百余年来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浩劫。虽然世界各国在科技进步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人类社会的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水平已今非昔比,控制疫情传播的能力和手段普遍多样化和现代化,但此次疫情传播速度之快、感染面之大,超出人们的预想。它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意识带来的深重危害,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治理现代化等现代文明议程造成的消极影响,特别是由此产生的以邻为壑、相互仇恨、彼此隔绝、制造和散布阴谋论的“政治病毒” 和“精神瘟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绝对不可低估。因此,综合地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危害程度,可能超出上世纪人类社会经历的任何一次疫情, 包括一百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3月27日,亦即G20特别峰会召开后第二天,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全球199个国家和地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大数据显示,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时已累计超过10万例,累计死亡1706例,这说明,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已超过中国成为第一大“疫区”。欧盟成员国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以及刚刚退出欧盟的英国,东北亚地区经济和科技均较发达的日本和韩国,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国家伊朗等,都成了灾难深重的“疫情大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病死率竟超过10%!从全球角度看,此次疫情袭击几乎没有“死角”,幸免于难的国家寥寥无几。


为了阻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防止疫情持续蔓延,保护本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相继采取了对内断路封城、禁绝社交、停工停产,对外关闭边界、中止人流、停止货运等极端措施。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防控大规模传染病而陷入自我瘫痪的半停摆状态。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新冠肺炎爆发初期采取的那些曾被视为极端行为并且遭到攻讦的超常规措施,已陆续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借鉴效法。同样,许多国家在中国疫情爆发时采取的封关断航、撤走侨民、中止人员交往的极端措施,中方迫于防控疫情需要,后来也不得不采取对应性行动。


显然,各国政府所做的这一切,没有什么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因素, 有的只是安全考量,目的都是为了断绝疫情的传染源,将可能发生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也正是由于各国纷纷采取别无选择的极端措施和手段,世界经济受到意想不到的重创。各国人流物流突然中断,服务业、制造业大幅萎缩,继之而来的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面积断裂,期货市场与股市大幅度震荡,本来就脆弱不堪的世界经贸秩序和国际金融格局进一步趋向崩塌。越来越多的专家预言,世界可能因此次疫情而遭遇比20世纪20年代末大萧条更为惨烈的经济危机。


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社会安全与发展利益密切交织、前途与命运彼此相关的本质属性和时代特点,早就有了与时俱进的新认识和新思考。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官方文件频繁出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提法,用以强调中国发展利益、安全利益与世界各国发展利益、安全利益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说,更加明晰和透彻地阐述了他的新时代观和新世界观。他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在这个时代和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此后,习近平主席在许多场合一再呼吁和反复强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2017年1月,他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专门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发表演说。他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人类正处在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内的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中国的方案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此次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以及全球抗疫局面的逐渐生成,再一次彰显了人类社会安危相依、命运与共的根本属性,充分验证了习近平主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构想、政策主张的真理性与适时性。他在本次G20特别峰会上做出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的科学判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认同,为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更积极、更有效地支持和参与当前的全球抗疫行动,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与并推动全球抗疫合作是我国义不容辞的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组织动员能力等各方面因素,人类社会在遭受大规模传染病袭击、或者遇到无法预测和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时,某些部分或群体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寻求外部支持和帮助理所当然,外部力量尽最大可能施以援手也是天经地义。这也符合人类社会所固有的人道主义本质和品格, 符合大难关头必须和衷共济的永久诉求。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全球持续蔓延,除中国疫情控制整体形势继续向好以外,美国和欧盟许多国家、伊朗等一大批发展中国的疫情控制形势仍相当严峻,这已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事实。虽然个别国家和某些势力企图利用疫情蔓延制造“冷战”气氛,甚至企图将国际抗疫合作引向大国对立与冲突的歧途,但大敌当前,人类社会要求共克时艰、相互救助的健康意识和主流诉求,归根到底还是不可违逆的。此次G20特别峰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世界各国共同抗疫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作为本届特别峰会主持人,一开始即明确表示, “我们一定要对此流行病作出有效与经过协调的回应,恢复对全球经济的信心。”他呼吁世界各国、特别是与会各方为疫苗研发提供更多资金,尽快恢复正常的货运与服务,协助发展中国家对抗疫情。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各方均意识到,G20必须发出强有力的信号并采取相应行动,尽快恢复商品和服务的正常流通,特别是重要的医疗用品的流通。


就此,本次特别峰会作出如下承诺:保护生命,保护民众的工作与收入,保持金融稳定与恢复增长,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干扰,向全部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帮助,协调公共卫生和财务措施。会议郑重承诺,要采取一切必要的卫生措施抗击疫情,即时分享各种资讯以及共享研究所需资源,各方将为全球经济注入至少5万亿美元,实行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经济措施和担保计划,抵销此次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财政影响。


对于人类社会面对共同性灾难和挑战实行精诚合作,中华民族和中国政府历来秉承坦诚开放、积极参与的建设性立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突然鼠疫流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受到极大威胁。毛泽东当时亲自致信苏联领导人,要求提供紧急药品,如疫苗等防控物资,同时要求派遣医疗卫生专家前来指导。这一要求很快得到满足,疫情恶性传播的势头也很快得到遏制。此后数十年来,除上世纪70年代唐山地震时因特定情况未能接受国际救助外,其余的历次重大灾难发生时,中方总是开诚布公地向国际社会陈明事发原委与相关损失,并且在情况需要时适度接受外部援助和支持,与国际社会开展必要的相关研究,共同分享相关经验和成果。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不仅非常成功,甚至可以称之为经典范例。


同样,正是由于长期恪守济世达人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努力奉行命运与共的现代国际政治思维,无论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遇到困难或者灾情,中国都会挺身而出、慷慨解囊。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坚持派遣数万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奔走于非洲大陆各个角落救死扶伤,在世界上传为永久佳话。近年来,中国又与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合作,联手美国等卫生防疫较有经验的国家,共同抗击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谱写了国际抗疫合作的新篇章。凡此种种,有目共睹,不一而足。


在经济上,尽管中国并不发达,但在国际上早就享有对发展中国家“乐善好施”的良好声誉。近些年来,中国因积极而广泛地参与国际减贫活动, 成长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扶贫解困的重要力量。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也都尽自己最大可能为相关国家提供支持, 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中国的作用和贡献,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均可谓有口皆碑。


此次新冠肺炎在中国武汉首先爆发,中国同样采取了与国际社会合作抗疫的建设性做法。首先,中方无选择地、无差别地接受了世界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友好人士以各种方式表达的善意和援助, 并且一再真诚地表达了谢意。其次,中国一开始就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积极合作,及时通报疫情发展情况和中国政府为此采取的各种措施,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和赞赏。中国同时也向特别关注此次疫情的美国政府,及时通报相关信息,保持适度交流与合作。此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刚刚趋稳,即开始向意大利、伊朗、韩国、日本、巴西等80多个国家提供实质性支持和援助,赢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在国际社会期待甚高的这次G20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针对目前全球疫情态势和国际合作状况,再次重申:“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愿同有关国家共同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就此,他提出如下四点建议:“坚决打好新冠肺炎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这四点建议,包含一系列很有操作性的具体主张,如:尽早召开G20卫生部长会议,开展药物疫苗研发与防控合作,各国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探索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合机制,适时举办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级别会议,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等。


当天,习近平主席还复信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向他表示:“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我们愿同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一道,为维护全球公共安全作出贡献。”显而易见,无论形势多么复杂、斗争多么艰巨,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承担应有责任、履行相应使命的意志和决心将愈加坚定,而不会有丝毫犹疑和动摇。


新形势下的对外传播要注重抗疫合作与发展合作两大重点


此次新冠肺炎全球性大流行,凸显了人类社会安危与共的根本属性和时代特点。国际社会对于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通过广泛深入的多领域合作走向共同安全进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和感受。但另一方面,国际抗疫行动总体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也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和预判。

新冠肺炎全球性大流行,预示着人类社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人类社会自身的生活与生存方式,都在发生始料未及的深刻变化。这可能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最大变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大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问题、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全面崛起的中国应对这场疫情的超强能力、特殊手段和惊愕世界的示范效应,使美国和西方某些势力愈发惊恐不安。从来就不是风平浪静的国际舆论场上,当前的博弈和较量比疫情发生前更显尖锐和复杂。

目前,国际舆论场上风诡云谲、异影婆娑。一方面,美国和西方某些势力借疫情在中国爆发而大肆污名化中国,对中国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说三道四,甚至无中生有地编造谎言,把各种污水泼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头上,不遗余力地抹杀中国抗疫经验,力图抵消中国对全球抗疫合作的积极影响。整个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被美方搞得剑拔弩张。双方竟然走到相互驱逐对方记者的地步,这是中美建交四十年来从未有过的。


另一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各国防控措施不断加码,人流、物流严重阻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变得支离破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方企业执行已签合同、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大打折扣,有些项目严重拖延甚至被取消。各种有关务实合作的宣介活动,包括招商研讨会展,均无法举行。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和西方某些势力唱衰“一带一路”, 抹黑中国企业,挑拨中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力度增大。


有鉴于此,现阶段我国对外传播的工作重心和着力方向,自然而然地对准全球抗疫合作这一核心领域。境内外各类传播机构,要妥善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反复陈述一个道理: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大规模传染病传播从来不分民族和种族、不分区域与国别,当前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也不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任何国家如果应对失策,不论发展程度如何,都可能被完全攻陷。整个人类如果不齐心协力,各自为战甚或不战而降,人类社会健康繁衍的能力可能严重受损。面临大灾大疫,世界各国除了捐弃前嫌、共克时艰、相互救助、联合行动,没有其他出路。要理直气壮、毫不含糊地向各方阐明: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就与经验,不容诋毁;中华民族为全球抗疫合作付出的努力和贡献,不容歪曲!


与此同时,我们的对外传播仍然要大力宣介“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基本国策,大力宣介“合作发展、共赢发展、联动发展”的对外政策主张。要在国家领导人持续推进政策沟通、努力厚植互信根基的大前提下,积极而有效地利用各种传播工具和手段,深入浅出、细致扎实地继续做好有关“一带一路”的宣介工作,使整个国际社会,尤其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相信我们的决心和意愿,信服我们的实力和能力。对于个别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持续和进行的项目,要通过政策沟通与舆论引导相辅相成的工作手段,做好释疑解惑和善后事宜。


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过程中遭遇最大挑战的一年。新年伊始,千头万绪,习近平主席在元旦贺词中表示:“我们愿同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新形势,国内国外两个工作大局必将面临更加艰巨的新任务。但无论如何, 中国需要世界和世界需要中国的历史大势不会改变。我们的对外传播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既要适应当前全球抗疫的新形势、新特点,又要服务于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永远与时代同步、永远与世界同行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责任编辑/徐坤阳 方柔尹



作者:于洪君,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2020年春季号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