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公共外交季刊文章
吴建树:论国际压力下的中国在北极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9日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  作者:吴建树  阅读:2984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提出和逐步推进,它对中国防范力度是日益增加,这就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挑战。随着北极地区冰盖融化速度正在超过人们预期速度进行,北极航道在不久的未来即将实现全天候的通航。北极及附近地区即将成为新的大国竞技场,世界各大国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战略上的准备,以便在北极为自己国家争取到最大战略的利益。同时,这对正在崛起的中国,也是一个摆脱美国战略遏制的机遇。因此,中国在问题上应做好相应的战略和政策准备,以此为中国在北极地区获得合法的海洋和自然资源开发权益。这一新的战略变化可能将给目前在印太地区面临着美国越来越大战略压力的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选择,以减缓和疏导,来自美国巨大的战略压力,进而为以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战略环境。


保罗·肯尼迪(Paul M.Kennedy)研究指出,大国的兴亡取决于它在本地区和其他地区,获得财富与权力的能力。还有研究则认为,一个大国要实现自己的国家安全,不仅要获得它在本地区的霸权,并且,它还应拥有能力对其他地区进行有效的干涉,而在该地区建立起对本国有利的均势格局。这一观点虽有偏颇,但研究大国的兴衰和它的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离不开考察它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或控制力的提升和减弱。随着北极及周边地区气温迅速上升,北冰洋在不久的未来,两条主要航道,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它们即将可以实现全天候的通航,使北极圈内国家和本地区外的大国,对它的航路和自然资源的争夺,将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该地区将会成为新的世界上主要大国竞技场。因此,北极地区气温迅速的上升,已经开始直接影响到国际政治的格局和世界上主要大国的战略选择。


北极气温急速升高对全球环境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全球气候有加速变暖的趋势,使北极冰盖有加速融化的迹象。有研究指出,北极地区常年冰的覆盖范围是1980年约为780万平方公里,2000年约为630万平方公里,而到了2015年大幅下降为460万平方公里。另外一项研究也显示,在全球变暖总的趋势下,北极地区相对于地球其他地区升温速度快两至三倍。该项研究还指出,以北极地区现在的升温速度趋势,北极航道将在2095年实现全天候通航。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北极地区气温的逐渐升高,会使该地区的冰盖和北冰洋的海冰加速融化,并且这种状态正在导致恶性的生态循环。占北极地区地表面积的五分之一是由永久冻土覆盖的,而它在之下是数十亿吨,以甲烷状态形式存在着的碳。随着北极地区气温不断对升高,其冻土将逐渐出现松动的迹象,而这些被深埋北极地区永久冻土之下的,数十亿吨的甲烷气体也会被释放出来,其生产的升温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三十倍。 


最近的研究也指出,随着北极及周边地区气温的快速上升,进而使该区域内湖泊向大气释放出的甲烷气体,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在5亿年前海洋中的动植物大量出现。随后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分解了大量海底的有机物,而生产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使在永久冻土下的大量甲烷气体被释放出来,彻底结束了地球历史上最长的冰河期。另外,还有研究指出,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北极及周边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增长了六十倍。综合这些相关研究来看,北极地区气温上升,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这种趋势发展将会加速进行。


此外,据日本海洋研究与开发机构研究显示,强劲的北极风也是北极地区冰川加速融化重要原因之一。该研究表明,在北极风活动强的年份中,北极地区的融化速度要比北极风活动的正常年份融化速度快得多。同时,这项研究还指出,是强劲的北极风把北极冰川中的大量冰块,吹向温暖的大西洋海域,使它们在那里大量融化。


随着北极及周边地区的冰川和海冰加速融化,北极航道的运输量将成倍增长。有研究指出,在1940年北极航道可以通航的一百天时间里,一百艘货船和十三艘破冰船艰难地穿过了冰冷的北冰洋,尽最大限度地运输了十六万吨货物。而到了2018年,仅俄罗斯一国从北极航道运输的货物量就超过了两千万吨。另外,俄罗斯还计划,在未来的十年中,会大力推进北极沿岸港口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北极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海路,到2024年前将该航道货运量提升至8000万吨。同时,还有研究指出,北极地区或有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天然气,石油储量则占全球总量的13%。除了油气,北极还有大量矿产资源。除冰岛之外,所有北极国家均矿藏丰富。随着冰盖融化,新的矿藏陆续被发现,但短期之内,开发仍将继续集中于现有矿山。 


假设北极及周边地区,冰盖融化速度按现在这一趋势发展下去。蕴藏在这些地区冰盖下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即将成为北极圈内的地区国家和地外大国争夺的重要战略资源。再加上,经由北极航道运输的货物运输量逐年大幅增加,使得北极地区具有了航运和大量自然资源待开发的双重战略价值。随着北极及周边地区的气温急速上升和冰盖的加速融化,这不仅给本地区航运和自然资源开发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全球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大国之间在北极地区新的博弈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北极的环境变化对中国战略的影响


经典现实主义理论研究认为,国家都具有着追求权力最大化的普遍倾向。国家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不可能准确估算出获得多少权力是恰到好处的状态,因此,国家只能去获得相对较多的权力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也成为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最理性的选择。国家自身所具有的固有领土和领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它的权力最稳定的基础和来源。除了此天然权力的来源之外,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权力来源,就是国家通过在其他地区拓展自己的影响,来获得更多的权力,以此达到维护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目标。在大国争衡的国际体系中,国家只有不断拓展新的权力来源,才能在最低限度上,达到国家生存的战略目标,并且,使国家有足够的权力,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安全威胁。尤其是,当国家遇到严重安全或潜在安全威胁及巨大的战略挑战时,国家是否拥有额外的权力来源,对国家是否可以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和危机,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同时,它也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有研究指出,西方世界之所以在十五世纪之后能够傲世全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获得了来自美洲地区新的财富供应和权力来源。大国崛起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它能否在其他地区获得廉价和更多新的权力与财富来源,而不是与其他国家争夺现有的权力和资源供应来源。这种开拓现在尚未开发权力和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的战略行为,已经深深影响到世界主要强国的大战略制定中去。北极作为一块,现在世界上尚没有大规模开发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必然会成为世界各大国下一个进行争夺的战略焦点。


01北极即将成为大国之间新的角斗场


早在冷战时期,北极地区已经成为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主要的战略据点之一。北冰洋被厚厚冰层所覆盖,成为苏联战略导弹核潜艇隐蔽的场所,核潜艇在这里发生战略导弹只需要十分钟的时间,就能击中美国心脏地区。而美国也在北极圈地区部署了弹道导弹预警雷达,以此对来袭弹道导弹进行早期预警和作为北美防空区最前沿的阵地。沃尔兹(Kenneth N. Waltz)研究认为,在国际体系中,每一个国家都紧密相连,一旦国家没有遵循其他国家的成功实践,自己将处在非常不利竞争劣势上,这将会使在国际体系中的,所有国家的行为将会趋同。因此,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对北极地区成功的战略运用,会成为其他大国效仿的对象。同时,随着北极冰盖逐渐融化,蕴藏在那里的大量自然资源将会得到开发。这使得世界上各大国,都会效仿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而在北极地区进行大规模军事和经济活动,使得北极成为新的大国博弈的角斗场。


随着北极地区地缘政治竞争的日益加剧,它对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加。因此,在2013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布了首份系统性的,美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北极区域国家战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Arctic Region)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明确指出,美国在北极的利益事关它的国家安全。随后在2016年3月,美国政府又发布了《2015年北极区域国家战略实施报告》(2015 Year in Review—Pregress Rerport 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the Arctic Region),在这份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要迅速推进美国在北极地区新的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以确保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在北极地区的实现。同时,在美国国近几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报告》中,就多次提到北极地区对美国的安全重要性。例如,在美国所发布的2017年度的《国家安全报告》就明确的指出,在北极和北极圈地区,建立一套有效约束相关国家、个人、企业的国际制度对美国国家的利益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向北极地区投入相关的资源。例如,美国未来计划,将太平洋司令部所属的第11航空队驻扎在阿拉斯加,下辖第3飞行联队、第354飞行联队以及第176飞行联队,主要装备有F-15、F-16以及F-22战斗机,E-3B预警机和C-17运输机等武器装备。美国海岸警卫队近年来,还不断加强对阿拉斯加北部巴罗镇基地建设的投入,以强化对北极地区的监控能力。此外,在2019年6月6日,美国国防部所发布新的《北极战略》报告。在该报告中明确指出了,美国应该在北极地区加强军事存在,并在那里部署长程导弹防御系统,并且,正在大力研发和测试用极地作战的武器和后勤保障装备, 使美国在北极地区重新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俄罗斯是紧邻北极地区的大国,也是拥有在北冰洋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同时,它的北部地区大部分在北极圈内或邻近北极圈地带上,这使得俄罗斯与其他大国在北极地区进行战略时,拥有了天然的地缘优势。早在2007年,俄罗斯组织的北极科学考察队前往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它们运用自己所携带的深海探测潜水机器人,对北冰洋海底4300米处,地质结构和水文情况进行了科学探测,并在那里抽上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 以此来宣誓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拥有的主权。接着在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政府发布了《2020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该报告中强调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主权是它的国家核心战略利益,俄罗斯为了捍卫这一国家核心利益,必须在北冰洋沿岸地区,逐渐整合和加强军事力量的部署,以此确保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主权不会受到任何的国家侵犯。 


为了实现这份战略报告所提出的战略目标,近年来,俄罗斯加强了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从2014年年底开始,俄罗斯在北方舰队基础上组建北极战略司令部,负责所有俄罗斯部署在北极地区军事力量的管理。2018年12月18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俄军已经成立一支专门负责北极考察的集团军。该集团军是在俄罗斯北方舰队科拉分舰队的基础上成立,总部设在北冰洋沿岸科拉半岛北部的波利亚尔内市,下辖水面保护旅和潜艇旅等部队。2018年9月,俄罗斯国防部表示将在北极地区的科捷利内岛部署“堡垒”岸基导弹系统。该系统采用“红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其有效攻击距离为300公里,可用于防卫超过600公里的海岸线,将主要用于监控和保护北极航道。 


综上所述,当前世界上两个最主要政治和军事强国,美国和俄罗斯都逐渐把北极地区看作是,它们国家安全战略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有研究指出,北极地区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二十,其中石油储量达到900亿桶,天然气储量47万亿立方米,可燃冰储量440亿桶,是地球上可与中东地区媲美的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仓库, 面对这样一座战略资源的宝库和潜在的世界贸易重要的航道。现在,美国和俄罗斯都在逐年加大投入和部署在北极地区,来争夺北极资源开发和潜在贸易航道的使用权益。在此背景下,北极地区将成为未来全球最主要新的大国角斗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战略趋势。


02大国在北极地区竞争加剧对中国的战略影响


随着北极地区冰盖超预期的消融,美国与俄罗斯为了争夺在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贸易航道,进行的战略竞争已经日趋白热化。正如美国国防部最新发布《北极战略》报告中指出,美国国防安全在北极地区首要战略方针是三军联合作战必须能够威慑,并在必要时击败大国的入侵。国防部必须优先而努力解决国防安全的核心问题-即三军联合作战侵蚀与中国、俄罗斯的竞争优势,以及国防安全必须确保对美国有利的印太和欧洲地区的均势状态。因此,美国在北极地区,不仅在战略上重点防范俄罗斯,同时,又加强了现在对该地区事务涉及不多的中国战略防范。


作为正在崛起的中国,现在南海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海上贸易通道,中国每年百分之五十以上对外贸易运输要通过南海。近年来,由于美国不断地强势介入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在南海地区所发生的海洋权益之中去,并且,它试图拉拢其他在南海地区之外的大国,来共同对中国在南海地区维护现有合理的国家海洋权益行动,施加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压力。这就给南海作为中国外贸的主要海运通道安全性,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的战略风险。中国为了化解或分散这一潜在的战略风险,在世界其他地区开辟新的海上运输航道,已经是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了。


随着北冰洋海冰的迅速消融,北极航道也将会成为世界上新的主要海运贸易通道之一。因此,北极地区虽然与中国距离遥远,但对事关中国国家海上运输和贸易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同经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传统的运输路线相比,东南亚经俄罗斯北方海(北极的东北航道)航道至西欧的过境运输具有以下优势;1.运输距离明显缩短,从东南亚各港口到西欧港口的传统航线为23200公里(经苏伊士运河)和29400公里(经好望角),经俄北方海航道只有14300公里,同时北欧至东北亚国家(中国、日本、韩国)之间的运输距离缩短28%,而北美东部沿海地区与东亚之间的距离缩短17%;2.运输时间明显减少,同传统航线(经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相比,可节省约9天或27%的运输时间;3.可以避免目前世界各地日益猖獗的海盗和海上恐怖主义行为造成的损失。 


在今后北极航道货物运输量益提升的趋势下,这为中国分散南海外贸运输通道政治和军事的风险,带来一个很好的战略契机。同时,随着北极地区冰盖的迅速融化,该地区所蕴藏的巨大自然资源宝库也将开启,这就为相对自然资源缺乏的中国分散战略资源供应的风险,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选择。不仅北极已成为大国间新的角斗场,并且,为中国加速崛起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


因此,中国必须加强对北极及周边地区的战略、外交、地质、大气、海洋、地球科学等多学科综合性研究,能够较为系统性的分析中国在北极进行战略活动的利弊得失,为它尽早制定系统性的北极战略和相关的国家安全战略,提供理论和现实的战略依据,进而给中国崛起添加新的战略助力。同时,中国也是为全人类和平利用在北极航道航道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北极环境的突变对中国北极战略选择与实施


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生态环境即将发生的剧变对中国的战略影响是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并在地缘和生态两个方面上对中国大战略制定的倾向性带来重大的变化;第一,随着北极地区的气温快速升高将会给中国更多的自然灾害, 同时,它也会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进而改变中国大战略的选择或倾向;第二,随着北极覆盖的迅速融化,其航道的运输量也会大幅提升,让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了一条更加便利和安全的海上贸易通道,并且,中国也可以在北极这个自然资源宝库的开发中获得自己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第三,在中国的北极战略逐渐制定成形的状态下,如何实施好该战略,使中国在北极地区保障现在已有合法开发自然资源和通航权益得到真正的维护和保障,并且,让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同和支持在中国的北极战略,将会成为这一战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现在正在崛起的中国,在南海和东海两个战略方向上,都受到美国及其盟国强力的战略围堵,如何避免冲突和摆脱围堵?就成为中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战略挑战。而尚待开发的北极地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它即将实现全天候的东北和西北两条航道,也是中国突破马六甲之困, 最佳的战略选择。


01北极地区地缘与生态环境的突变对中国北极战略的影响


北极地区气温迅速的升高,在本地区原先存在着大量的冰盖和冰川也会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这对全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缘政治的格局都即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同时,也给中国对外战略的制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18年1月26日首次发表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 这部白皮书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较为系统性的阐述了,北极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和相应的政策实施方案。例如,在该白皮书的第二部分中指出,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是陆上最接近北极圈的国家之一。北极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对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而关系到中国在农业、林业、渔业、海洋等领域的经济利益。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官方层面上首次提出了,北极地区对于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北极地区逐渐成为中国关注的战略重点,中国北极战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实施方案也会陆续推出。中国政府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向全球庄严宣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是: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维护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北极的共同利益,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北极政策正式的推出,既有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地缘环境突变的客观因素,也是十九大以来,中国外交更加积极进取的主观因素叠加所决定的。有研究指出,国家大战略和具体的外交政策选择,直接受到国际体系和国内政治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另有研究指出,罗马帝国自公元1世纪至3世纪,之所以能够牢牢掌握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的主导权,是因为它能够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而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大战略和相关政策,使它在地中海地区的权势经久不衰。因此,中国在北极自然生态和地缘环境都在发生剧烈变化时,及时推出了自己的北极战略和相关政策,这也是领导人应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战略挑战的能力比以往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此外,相对于美俄两国在北极地区战略的排他性, 中国在北极的战略选择是强调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发该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以及承担相应地在北极地区的生态保护的义务,进而实现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政府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指出,中国支持有关各方依据《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涉北极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支持有关各方维护北极安全稳定的努力。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北极国家在海空搜救、海上预警、应急反应、情报交流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妥善应对海上事故、环境污染、海上犯罪等安全挑战。因此,中国在北极的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实施细则,都是建立在整个人类共同开发和保护北极地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基础上的。


02中国在北极的战略制度安排与政策举措


有研究指出,中国的军事、经贸、外交、文化实力,统筹设计和具体执行对外战略有关部门的见解完全不同。该研究认为,过去(2012年以前)中国在对外战略,缺乏相应地制度安排而导致了中国政府无法在国内进行有效地统筹规划,使国家的整体资源不能充分用于对外战略的实施,来应对中国现在所面临着外交和安全问题上的严峻挑战。因此,在十九大之后,中国领导人作为中国新的战略进行选择和制定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其在选择和制定调整国家新战略开始就意识到了,中国政府必须通过某种制度上的创新或安排,而在国内进行相关的战略资源整合和重新对相关部门行政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以确保这项战略成功地实施。正如杨洁篪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奋力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一文中指出,中国外交要善于把握内外全局,善于统筹不同领域,善于驾驭复杂局面,有效应对和处理对外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挑战。  


中国在北极要想达到自己《中国北极的政策》白皮书中,所预期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有相应地政策措施和举措,以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北极政策制定者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迫切性,因而在该政策推出伊始,就对具体政策实施举措做出了相应地安排。第一,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坚持科研先导,强调保护环境、主张合理利用、倡导依法治理和国际合作,并致力于维护和平、安全、稳定的北极秩序。因此,中国在自己北极的政策推出伊始,就非常重视国内和国际制度相关协调,来确保中国在北极政策的顺利实施。正如中国政府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所说,中国主张构建和完善北极治理机制。坚持依法规范、管理和监督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北极活动,努力确保相关活动符合国际法并尊重有关国家在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国内法,切实加强中国北极对外政策和事务的统筹协调。在此基础上,中国积极参与北极国际治理,坚持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现行北极国际治理体系,努力在北极国际规则的制定、解释、适用和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维护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第二,在十九大之后,重组了国家海洋局,将它划归了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其职责范围是,对自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负责测绘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等。中国政府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指出,北极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中国倡导保护和合理利用北极,鼓励企业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和国内市场优势,通过国际合作开发利用北极资源。而随后自然资源部的正式成立,也是为了中国在准备开发北极自然资源之前所做的制度安排,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在海外资源开发所存在的投入力量分散,重复建设、审批程序繁琐等突出问题,为中国集中国内力量和资源,在北极地区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国内制度保障。


第三,中国政府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指出,合作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有效途径。合作就是要在北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关系。通过全球、区域、多边和双边等多层次的合作形式,推动北极域内外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国家实体等众多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在气候变化、科研、环保、航道、资源、人文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在中国看来,通过国际合作是中国在北极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路途之一。俄罗斯是中国的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同时,它也控制了北极东北航道中的一部分北方海航道(North Sea Rute)。该航道穿过北冰洋的五个边缘海,经过十条海峡,沿线有四个重要港口,从巴伦支海到白令海峡之间有四条不同的航线, 北方海航道在北极东北航道中的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对中国而言,想实现自己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提出的北极政策目标,通过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进行战略合作,来弥补中国开发北极和使用其航道所遇到的天然地缘战略劣势,无疑是最理想的战略选择之一。因此,在2017年7月3日~4日,习总书记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在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会见中,习总书记就俄方提出的“冰上丝绸之路”倡议,指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落实好有关互联互通项目”。这也为之后中国正式推出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指出的合作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行之有效的路径,提供现实的政策和理论依据。


总体上看,中国在北极问题上,通过进行了正确的战略选择和相关的政策调整,以应对了北极地区在全球战略中不断提升的战略地位。在该地区将会成为世界各大国新的战略竞技场趋势不可逆转状态下,中国为了确保自己的北极战略能够顺利的实施,相应地,在制度和政策一系列新的安排与调整,以确保中国的北极战略,能够为中国在北极地区争取到合法的权益和国家利益。


结语


北极及周边地区冰雪融化速度超出预期,其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北冰洋航运通道的巨大潜力已被世界各大国所公认,而它们也为争夺北极地区开始积极的行动起来。正在崛起的中国,由于美国支持和鼓励下,一些与中国在南海存在着海洋权益争议的东南亚国家,仍然坚持准备进行低强度和中国进行政治或军事上的摩擦。


此外,美国还在涉台、涉疆、涉藏、贸易等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步步紧逼,这使得原先困扰中国安全老的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并且,向更加严峻趋势的方向上发展,而现在各大国都在积极进行战略上的准备,来抢占北极治理和开发的主导权,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中国制定北极战略和相关政策的迫切性,同时,也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合法获得新的自然资源和贸易航路战略机会。因此,中国在北极战略和相关政策,需要审慎而有创新性的战略和相关的政策,以此来把握北极自然环境和地缘政治的变迁,给正在崛起的中国所带来的战略机遇,为其舒缓所受到的越来越大,来自于国际体系的压力提供了一个战略缓冲阀。


当前,中美关系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外交关系之一,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成本最低的战略选择。如果中国能在北极地区建立起稳固的战略存在,使美国感受到中国实际对它的战略压力,中美关系就有很可能缓和下来,那么,中国面临着很多安全问题也会得到大幅度的缓解。同时,也可以使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得到推进和落实,进而形成了一带和一路齐头并进、两翼齐飞的有利的战略态势。


中国的崛起速度和幅度已经超过了所有国家的预期,中国在综合国力和国际上的地位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使得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已经具备了在北极地区制定战略和实施的能力,这使得中国获得了比原先更大的战略主动权和回旋空间,同时,也使美国给中国不断施加的战略压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化解。并且,让美国政府对中国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战略要求。因此,中国应该继续加强,新的北极战略实施力度和其得到政策的落实,并积极引导全民树立新的北极战略观,使北极战略成为真正中国国家持久的战略意志。




作者简介:吴建树,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江苏省历史学会东南亚研究分会助理研究员

文章来源:《公共外交季刊》2021年春季号

责任编辑:郎亚娇,徐坤阳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