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丛书
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简介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7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编辑与出版事务部  阅读:4096

《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是由察哈尔学会于2011年推出的一套关于公共外交研究的丛书, 旨在推进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和战略研究,为中国公共外交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本丛书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担任主编,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赵可金和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担任副主编。本丛书的编委主要是来自著名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刘宏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教授、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义桅教授等。

目前, 《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已出版了4本,它们分别是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赵可金著的《软战时代的中美公共外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系主任檀有志著的《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讲师赵新利著的《中日传播与公共外交》,以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主编的《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第四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编辑委员会


主 编:韩方明
副主编:赵可金 柯银斌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义桅 《公共外交季刊》学术编辑、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刘 宏 《公共外交季刊》学术编辑、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终身教授
  刘贞晔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教授
  李晨阳 云南大学中国—东盟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肖欢容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余万里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张 爽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副教授
  张志洲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张胜军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陈雪飞 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公共外交教研室主任
  周庆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
  庞中英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赵 磊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所副教授
  赵可金 《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副主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
      员、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
  胡 伟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
  柯银斌 《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副主任、察哈尔学会秘书长
  段跃中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日中交流研究所所长
  贾庆国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郭惠民 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唐小松 《公共外交季刊》学术编辑、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外交学系教授
  韩方明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创会主席
  韩召颖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总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世界。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加速发展,信息爆炸不胫而走,无论是加拿大传播思想家麦克卢汉的“地球村”预言,还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的感叹,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日益将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蝴蝶效应”已经日益明显地为当今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深切感受到它的威力。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焚烧科威特油田造成的浓烟,在喜马拉雅山造成了黑色的降雨,南联盟的冲突造成了欧洲的难民问题,来自冰岛火山喷发的灰尘几乎令全球航空陷入瘫痪,而爆发在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令几乎所有地球人都胆战心惊。
  然而,在整个世界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全球范围现起了一场“结社革命”,过去长期在国际关系中被漠视的社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日益活跃,成为各国外交不得不面对的重要力量。根据《国际组织年鉴》统计,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在过去的10年中已经增长了4倍多。有人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对20世纪后期的意义,如同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的意义一样重大。”被卷入全球化体系中的世界各国几乎都陷入了“我们是谁”的身份认同危机,差异化、多样化和多元化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的特征,除了传统的阶级差异、意识形态差异外,“文明的冲突”、民族分离主义、族裔政治、女性主义、同性恋群体、新宗教、恐怖主义、网络组群、生态运动等日益崛起,人们又不得不面对更加紧张的多元文明、复杂差异和社会断裂而产生的深刻矛盾和频繁摩擦。如何在一个以信息、权力和公共资源为主要生存轴心的社会平台上,在多元化、多样性和差异化的公共空间中有效的调适差异主体之间的交往,调适人-自然-社会间的矛盾关系以及调适“我”与“它者”之间的断裂,在社会多样化的矛盾空间中寻求全球治理的一体化,妥善协调矛盾和谨防冲突,谋求全球正义,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一个主要任务。
  环顾世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内政和外交之间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国内问题国际化和国际问题国内化两种趋势交织发展。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传统硬实力竞争依然激烈的同时,以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制度模式、政治主张、民族精神、国家形象、文化传统影响力等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竞争也日渐升温。公共外交是加强“软实力”建设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各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升。面对这一世界性的问题,公共外交不胫而走,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新宠,都在把开展公共外交作为一项“国际民心工程”纳入国家大战略中来。作为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在2001911日之后加大了对公共外交的投入,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多年来鼓呼的“软实力”理念到奥巴马政府在世界各地推行的“巧实力”外交,从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提出的“转型外交”到克林顿国务卿倡导的“公民外交”,美国从理念到战略,从体制到措施,已经形成了体系完整、多管齐下的公共外交战略,在世界各地开展的如水银泻地般的国家形象传播活动。除了美国以外,英国近年来竭力推进的“创意英国”活动,加拿大政府谋划已久的“轻松连线加拿大”,韩国政府全民推进的“活力韩国”,甚至连太平洋岛国文莱、海湾小国阿联酋以及北欧国家挪威等都把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摆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开展了一系列饱受关注的活动。此外,如果加上法国、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各国在世界各地经营多年的以海外语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语言外交”,世界各国轰轰烈烈开展的各种文化节、文化年以及旅游促销活动,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都高度重视公共外交,强化相关机制,大力推进公共外交已成为国际潮流,以致于有学者惊呼,“当今世界已经步入公共外交代”。
  对我国而言,加强公共外交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长期战略。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硬实力层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形成领先局面。现在,我国外汇储备世界最多,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和最广阔的消费市场,有世界上最好的高速铁路和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手中握着的“世界第一”头衔日趋增多,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在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在国际上得到更多关注和认同。但从总体上看,我国“软实力”建设仍相对滞后,国际上对中国的不了解、误解和成见、偏见仍然普遍存在,西方有些人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态矛盾复杂,心存疑虑、戒心,甚至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评估我们。西方占主导的国际媒体也不时炒作“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这不仅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给对外交往带来不少消极影响。同时,我国国内媒体、公众对外交事务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也不断提高,作用和影响正在增大,在对我国外交工作形成有力支持与配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够冷静、不够理性的声音和行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公共外交成为我国外交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
  在公共外交在世界范围内拓展的潮流下,中国成为其中一个耀眼的角色。从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到2009年国庆典礼,从2010年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到遍及世界各地的“中国文化年”活动,公共外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国日益重视开展公共外交,将其作为总体外交工作大力拓展的新领域,加大投入,致力于增信释疑、扩大共识,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式,这方面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我国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在出席重要国际会议和出访时,主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向外界介绍中国国情和大政方针,取得很好效果。我国驻外使节和各级外交官积极“走出去”,通过接受采访、发表演讲、公开撰文、座谈对话等多种方式向驻在国各界宣传介绍我国发展成就和理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规划”中也专门提出要“加强公共外交,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往,推动人文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不难想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公共外交将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尽管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还很短,但是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公共外交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门显学。包括许多高校在内,纷纷成立了公共外交各种研究和教学机构,各高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也举行了多次有关公共外交的研讨会。以上努力,对进一步推动中国公共外交领域的研究,为政府公共外交实践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国民参与公共外交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公共外交的热潮中,我们作为早期推动者更应该冷静下来,不要重复“一窝蜂”地上、“热闹”半天、无果而退的老路子。应该夯实基础,切实地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公共外交实践进行全面、具体地研究梳理,对已有的公共外交理论有真正地把握,尤其是要对中国的公共外交活动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和提炼,从中探索出中国的公共外交理论。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非官方国际关系与外交思想库,察哈尔学会在200910月成立伊始就迅速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公共外交的研究。目前,除了承办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第一本公共外交杂志《公共外交季刊》、邀请在公共外交领域具有深入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学会的高级研究员、以及每年定期举办察哈尔公共外交研讨会之外,公共外交研究与传播是我会近两年内的工作重点,我们非常愿意与各类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在扎实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我国的公共外交研究与传播事业。
  为了推进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和战略研究,为中国公共外交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自2011年起,察哈尔学会推出“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通过支持国内学者关于公共外交研究著作的出版,翻译引进国际学界对公共外交研究的优秀成果,推出中国学者研究公共外交的最新成果,激励中国社会各界展开热烈的学术讨论和战略辩论,不断推陈出新,把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我们盼望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加盟,深化公共外交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推进我国公共外交事业而不懈努力。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    韩方明   
                                                                         2011
2月于北京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