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第十七届中韩未来论坛·公共外交分论坛
推动公共外交 繁荣东北亚文明——第17届中韩未来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谢方  阅读:1572


    【核心提示】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东北亚三国应坚持在文化方面求同存异,尊重个性,尊重差异,摒弃极端民族主义,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活动,共同繁荣东北亚文明。
   8月9—10日,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察哈尔学会和韩国国际交流财团主办的第17届中韩未来论坛在京举行。中韩双方40余名高层人士和学者围绕“中韩关系20年回顾与展望”、“朝鲜半岛最新局势与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和“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等三个议题展开研讨。

  民众疏离感严重 影响中韩双边关系发展
  近年来,尽管中韩两国关系越来越密切,但两国民众之间的误会和不愉快却时有发生,这对双边关系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全国政协委员孙振宇指出,中韩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潜力巨大。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理事长金宇祥同样表示,中韩两国之间的关系上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但若两国国民相互不了解,对双方的政策合作将产生不利影响。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指出,目前,中韩两国民众之间,特别是年轻人之间还存在一些比较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些情绪有时夸大了历史和现实问题,使两国年轻人之间的疏离感愈发严重。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一些负面或虚假消息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在未经过滤的情况下,引发两国网民的激烈讨论甚至争执,给两国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亟待通过公共外交手段来解决。
  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李熙玉呼吁,中韩两国应一起努力,构建公共外交的共同舞台,比如建立大学联盟和中韩商界合作伙伴关系,有意识地控制上述狭隘民族主义,增加两国人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促进两国民众互相尊重和理解,降低疏离感。

  公共外交 国家关系的新范畴
  在“公共外交分论坛”上,两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专家围绕“公共外交与中韩关系”这一主题,对公共外交的理论和历史、如何通过公共外交增强两国关系、如何促进东北亚地区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赵启正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对其他国家公民所开展的旨在提高本国形象和声誉,从而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活动。他强调,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增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时至今日,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社会和传统文化仍感陌生,甚至时有误解,世界对中国的全面了解有待加深,公共外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骤然提升。
  韩国外交通商部公共外交大使马宁三认为,目前公共外交的施行主体由政府、民间组织、企业等组成,对象则是本国和他国民众。随着文化价值、制度、网络、价值资产等软实力手段代替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成为外交的主导方式,公共外交的主体与对象往往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双向沟通,公共外交已成为国家关系的新范畴。

  传统文化 东北亚三国对话交流的基础
  今年5月,经过多方努力,中日韩三国首脑在公共外交领域形成了较为具体的三国合作模式——建立长期的公共外交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此举不仅将进一步促进东北亚人民的沟通和了解,也将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共同繁荣。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认为,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日韩三国自古以来就保持着密切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三国文化相互借取、彼此渗透,积淀成为厚重而又富有特色的东北亚传统文化。“共有、共享、共荣”的东北亚文明是未来东北亚合作的重要基础,也是东北亚地区民众对话和交流的基础。
  与会专家学者呼吁,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东北亚三国应坚持在文化方面求同存异,尊重个性,尊重差异,摒弃极端民族主义,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外交活动,共同繁荣东北亚文明。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