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 丁咚
丁咚:李克强访印谋求中印新战略定位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来源:美国侨报  作者:丁咚  阅读:1226

安徽合肥 丁咚


5月20日,正在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辛格

共同出席两国有关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中新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把自己出访的第一次给了俄罗斯,而总理李克强则将印度作为首访第一站。

中国领导人以往访问南亚,往往将“全天候朋友”巴基斯坦排在前面。而此次将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顺序作了调换,这本身就意味深长。倒不是说巴基斯坦与以前相比不重要了,而是由此表明,印度在中国外交战略的棋盘上更加重要且具有全局性意义,超过了巴基斯坦对中国所扮演的地缘政治战略伙伴的角色。

李克强的这次访问是在中印发生帐篷对峙事件不久,两国边境问题谈判拖延日久、进展甚微。而且据印度有关机构调查,印度民众对中国的心态复杂,不信任情绪居高不下,主张防范中国乃至与中国争夺影响力的观点处在主流位置,与主张和中国合作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人数几乎同样多。在这一背景下,李克强的访问能否克服双方歧异,取得预期目标?

不过,从双方会谈达到的成果(比如双方签订的内容丰富的《联合公报》以及双边协议等)来看,中国总理此次“破格”访问还是产生了政治上的效果,中国试图与印度建立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虽然分歧犹存。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印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诸多方面展开,呈现出全面性、复杂性和战略性交相作用的特点,它们如何演变,以及对未来全球和地缘政治新秩序的形成发生哪些影响,都取决于双方加深和拓展战略关系的决心和作为。

在中国外交战略图谱上,中印关系首先具有全球性意义。印度以其国家规模和雄心,作为独立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全球性大国或者组织的潜在一极而存在。中国战略选择的前提是这一判断。因此,加强与印度的战略关系,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在全球政治层面上,平衡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的影响力,防止印度与其中的任何一方建立超越性的关系,对中国在全球的平衡需求构成威胁,培育和发展多极化全球新秩序;二是在政治和意识形态层面上,避免印度完全倒向美国主导的民主价值体系,挤压中国的战略生存空间,从而减少中国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日益窘迫的压力;三是中印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多边组织和联合国作用、气候变化、多哈回合谈判、能源和粮食安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全球治理等重大全球性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其次,中印关系着眼于提升两国在地缘政治领域的合作水平。全球性平衡最重要的基础是亚洲的平衡。东亚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亚欧会议等地缘政治组织内,中印理所当然需要加强合作。此外,众所周知,中国东南方向麻烦不断,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资源应付东亚已逐步显露的潜在危机,一方面中国要力阻印度与东亚区域的某些国家势力合流,对中国形成威胁,另一方面也要确保维护西部边陲的战略稳定,避免在东边有事的情形下腹背受敌。对于前者,诸多迹象表明,日本、越南等国都将目光盯向与中国存在地缘政治冲突的印度,企图与之建立针对中国的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增强相对优势。中国感受到了这一点,因此将排除这一因素视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第三,中印关系是致力于促进更加密切和全面的双边合作。中印边境问题由来已久,自1962年边境战争以来,时而造成摩擦。就此问题最终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并确保在此之前边境争议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是中国希望通过总理首访达到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经贸议题是李克强访问的重中之重,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强烈的发展欲求的驱动下,加深双方经贸合作,扩大相互投资,并为彼此提供条件性支持,成为双方的共同诉求。

对于中国来说,边疆地区的稳定还体现在民族和宗教问题尖锐,消除印度作为“藏独”运动的大本营作用,也是双边关系的重点。

无论是从全球层次还是地缘层次以及双边层次看,中印关系都超越了一般性范畴,变得更具全面性和战略性。对于两国来说,最大挑战是有效应对双边关系中的复杂因素,比如加强对边境冲突和在全球和地缘范围内争夺影响力的冲动的管理。这些隐患的存在也为两国关系增添了变数。

(作者系大陆民间智库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