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3年 > 第11期
民间外交是一剂中药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5日  来源:《华闻周刊》  作者:唐小松  阅读:1959

“外交”,顾名思义,必须带有国家因素。“民间外交”也是如此,它往往需要一国政府的支持或授权。没有政府支持的民间互动不能称为“外交”,只能是民间交往。

民间外交的事例有很多,比如通过非政府组织、文化团体、企业、跨国机构、财团等开展的民间互动,都可归于这一类。比如,最近几年中国出现了一个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该机构建立五年来已经做出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促成了大量的中外民间交流,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又如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日本财团法人世界和平研究所在中日民间互动中也起过作用,在中日关系出现低潮时,这些团体都提出过通过民间互动促进双边交往等建议。还有中国一些文化机构举办的中外文化节等,都属于民间外交。类似的例子还有,中国学生暑期到美国参加各种交流项目,尽管交流主体是学生,但内涵却是两国文化之间的对话。

民间外交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难以精确评估,但肯定会有促进作用,民众通过了解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发展、社会和人文状况等,应该有助于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民间互动,建立“正面舆情”,改善双方的民间环境。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又引导舆论产生正能量。民间外交的作用往往是“渐变”的,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效应,它不是一种危机外交,是一剂中药,而不是西药。

2011年11月,我受学校委托,到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民间外交活动。我走进该校东方系学生的课堂,与他们进行文化互动,并对该校师生作了“孔子学院与中国公共外交”的讲座,向俄罗斯的老师和学生们解释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我发现,很多俄罗斯学生对中国的印象是模糊的,负面声音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中国是一只老虎,将来要吃人的。我向他们解释,中国并不是老虎,而是温顺的大象。他们对于中国的误解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俄罗斯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他们的外来人口结构比较单一,他们见到的外国人大多是中国的学生和商人等,没有其他国家的人和中国人作比较,于是他们把一些社会问题归咎于中国人,认为中国人表现不好。我告诉他们,要下这种结论,需等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看到更多外国人在俄罗斯活动,然后再作比较,实际上哪个国家都有不守规矩的人,只不过俄罗斯目前见到的外国人太单一而已。我向他们解释这个原因后,多数学生认同我的判断。

从历史因素看,中国要素目前在俄罗斯并没有很大的优势。在与俄罗斯的学生交谈中发现,俄罗斯人崇拜德国,他们告诉我,在俄罗斯很多地方,德语是他们的第一外语,中文至多算第二、甚至第三外语。所以,要想强化中俄外交,传统外交和公共外交或者民间外交需双管齐下。

就中英而言,我认为,中英之间的民间外交具有很大潜能,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众多,是潜在的民间外交参与力量,目前的问题是两国政府如何挖掘这些民间外交资源。

在信息社会时代,单一的外交形式已难以满足当代外交的发展,外交形式的多样化是大势所趋,只有各种外交手段相互配合才会产生倍增的效果。

(唐小松: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原载于《华闻周刊》,2013年11月15日)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