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3年 > (总第37期)
专题论坛第1组:《察哈尔公共外交丛书》编委 韩召颖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1日  来源:  作者:韩召颖  阅读:229

公共外交经历中的亲身体验

我2007年去美国的蒙大拿大学,在那个地方有一个朋友,他是地方的一个政客,是前州务卿,04年竞选州长没选上。他原来对中国不了解,06年到中国来,我找学生陪他到西安等地转了转。来了以后,这种经历使他与中国发生了特殊的关系,实际上他不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只是一个地方的政客,可是他到中国来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回到蒙大拿,06年回去,一直到07年我在那儿待半年,他到处都在讲中国,讲他的看法,他照了很多照片。他不是一个专家,但他是政客,他有这方面的特长,善于表达。他的这种认识和了解不是完全按照我们的角度和思路,但是他讲的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比较接近于他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的中国,而他所起的作用比我们讲的效果更好。

去做公共外交或者是很多事情,有的时候不靠说,也不靠写的东西,我觉得人的个人经历,所起的作为可能胜过一部电影或者是广告片。这使我感受到个人经历对于别人了解我们,以及我们了解其他国家是多少的重要。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2009-2010年我在孔子学院里开中国历史、中美关系、中国外交课。学生上了我两门课之后找我,说:“我要到中国去旅游,我以前从来没到过中国。”我们结了课,6月底、7月初他到中国来,参加一个旅游团,先到北京,然后到西藏、广西、上海,最后从香港回去。他说原来看过很多书、很多电影,没有摸透,这次亲自到中国后,他说:“我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了。”

还有很多这样的实例。最后归结为一点,公共外交在推行的过程中,政府和民间的关系怎么处理?民间不仅仅是组织,同时也包括个人。我们现在讲加快中国的改革,讲到政府跟市场的关系。就公共外交来讲,同时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政府和民间的关系。由于公共外交具有长期性、间接性的特性,我们跟别人讲中国如何、想让人家认为如何如何,不会产生很快的成效,比如说我们有了孔子学院,中国的国际形象指标就会上去了?甚至上去了不一定跟孔子学院有关系。这样一分析,就是说公共外交是具有间接性的,另外去年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基于这两点,这个国家应该是理性的,政府越出面越不好,或者人家怀疑跟政府有关系,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复杂。所以我觉得公共外交还应该发挥民间的积极性,或者是在某种程度上让民间来做主导,政府的作用是什么呢?去补充,补充并不等于不重要,做什么呢?做民间做不了和没有做的事情,以及需要政府倡导做的事情。这样的话,公共外交效果可能更好,做得更成功。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