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5年 > (总第68期)
从两会掌声看中国政治文化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26日  来源:  作者:  阅读:259

围绕李克强这位政治人物,不管是共青团时期、河南省时期、辽宁省时期,还是进入常委前后和当总理前后,人们的议论很多,持续不断。从外界对他政治生涯的关注时间的长短看,李克强在现任国家领导人中间是最长的,至少据我观察。说明他的角色重要,尤其从中共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

听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内容在预料之内。我想了半天要不要在这里评论点什么。不过,实的、虚的、数据、主张、警告……从当今习李施政的维度和进度来看,都是可想而知的。

相对来说,我对李克强的报告留下印象的反而是关于其鼓掌或掌声的。

自从2003年与中国、中国人打交道以来,我对中国社会的鼓掌或掌声文化持有好奇和困惑的双重态度。比如,在校园内领导讲话,不管其会议大小,无论是发言者还是倾听者,在场的人基本都明白怎么处理鼓掌,应对掌声。

相信,其背后没什么规章制度,更多体现的是中国的政治生态和中国人的谋生文化。若要弄清现场的等级关系,就要学会鼓掌,需要掌声;若要维持现有的上下关系,就要学会鼓掌,需要掌声;若要建立现实的秩序关系,就要学会鼓掌,需要掌声。

那么,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时,现场掌声如何呢?

我注意到,李克强明显不适应那些来自人大代表们的掌声。他开始报告不久,第一个掌声赤裸裸打断了他的讲话,不得不暂停。不止一次,还发生了几次。有时,跟着现场掌声自己鼓掌时,李克强似乎心不在焉,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报告的内容本身,不怎么看现场反应,继续看手里的稿子。

在我看来,这也充分体现着李克强的做事风格。我也愿意相信,这或许也体现着本届政府的执政风格,不太在乎那些没有意义的事,就抓实事和果实。这里指的意义与党的权力建构和改革事业密不可分。

当然,李克强向在座的代表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祝福时,还是用了力的,也知道接下来掌声的意味,但这也不超过在中国无处不在的、普通开会现场的程序和程度。

李克强更加注重的反而是当今比较敏感、容易引起争论的事宜——比如经济指标。

他介绍2015年中国经济目标时提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

他非常用心表述了“左右”、“以上”、“以内”。因为,这些数据容纳着经济内涵和政治理由,作为国务院总理,他不希望被国内外市场和舆论人士听错和误解。

他接下来还专门解释了为什么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7%“左右”:“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以这样的速度保持较长时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加雄厚。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随着服务业比重上升、小微企业增多和经济体量增大,7%左右的速度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挖掘潜力,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这段话也是国内外市场和舆论人士最渴望了解的,也是我唯一记了笔记,使我进一步触摸到本届政府在关心什么,担心什么的段落。经济增长率降低到7%左右本身不重要,关键在于“左右”背后的逻辑,以及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中共高层对此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措施。

在中国共产党复杂的历史和庞大的体制面前,外国人观察中国,始终抱有一种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彷徨心态——既不能高估习李施政成绩能有多好,也不能低估他们的决心能做多少。理想是为现实而服务的,现实是为理想而存在的。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