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1年 > 第2期
环球视野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8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编辑与出版事务部  阅读:1575

  
     
微博外交:启动公共外交“升级版”

   【编者按】2011年新年伊始,公共外交在世界范围内热浪涌动,各国都在适应信息革命的新形势,在公共外交方式方法上推陈出新。美国、日本驻华大使馆开设微博,引发舆论关注。推特、脸谱、YouTube等社交网站在北非动荡中效应凸显,令整个世界为之侧目。作为升级版的公共外交,微博外交所代表的Web2.0公共外交,成为新时期公共外交的重要实现形式。本期快讯我们选编了近期发生的几件公共外交事件,供业界参考。
  
美国之音拟停中文广播
  
  
2011年2月14日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台长丹佛斯·奥斯汀(Dan Austin)分别向两班中文部员工宣布了决定:从今年10月1日起,美国之音将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卫星电视广播。普通话广播组将从目前的69人裁减到31人;粤语广播将全面取消,7名员工全部裁撤。就在同一天,广播理事会向国会提交了总额为7.67亿美元的2012年度财政预算方案,比2011年多了2000万美元。如果预算得到国会批准,美国之音将节约800万美元的支出。缩小编制后的人力将全部投入互联网和手机传播;将原美国之音12小时中文广播时段转拨给1996年开始向中国进行普通话播音的自由亚洲之声;裁员所省经费则分流到美国之音其他语言部门(除了中文广播,还有一项预算遭微删的语种广播是克罗西亚语)。裁减方案提到,“本机构将裁减美国之音传统的中文广播和电视节目,集中于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中文网站报道。这一新策略承认新媒体在中国日益增加的重要性,未来的中文节目将主要针对这一受众群。美国之音将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针对移动通讯设备的报道,增加对突破网络封锁的技术支持。”有着近70年历史的美国之音中文广播面临着“销声匿迹”的命运。对于这一决定,美国之音的“上面”给出的解释是,根据调查,除了特定区域外,在中国的短波收听率大幅下降。
  对于这一裁撤计划,美国国会内部一些重要保守派人士已经明确表示反对,有民主党议员称应当敦促众议院议长出面阻止,加州共和党众议员、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委员达纳·罗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说:“我很难相信,开销如此之大的美国政府认为节省下来的800万美元会解决什么预算问题?”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亚洲问题专家史剑道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美国政府需要做的是削减社保和医保这样的大型项目开支,但由于这些问题太过敏感,政府转向美国之音这样的小项目开刀,“是一个错误”,并不能解决美国庞大的财政赤字问题,“美国之音是一个政治牺牲品”。不少欧美媒体也对美国之音即将中止对华广播表示惊讶,感慨“这将意味着美国政府对中国广播时代的终结”。
  《华盛顿时报》在一篇题为“美国之音对华广播削弱,中国对外宣传力度加强”的文章中写道,中国政府大力加强对西方的宣传攻势,比如广播公司将在美国启动60个分站,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节目已进入美国有线电视网络等,而美国之音作为美国政府重要的对外宣传机器,却被挥刀自裁。该报网站有关“奥巴马政府是否应该中止对华中文广播”的民意调查显示,90%的人投反对票,7%的人投赞成票。美国之音首播是1942年2月24日,也就是美国宣布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79天之后,主要向目标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二战结束后,美国之音的定位一度不明。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美国之音的法案,也正是这项被视为“救命稻草”的法案,避免了它被解散的命运,并继续在推广美国对外政策及施加意识形态影响方面发挥“急先锋”作用。美国之音中文广播也开始于1942年,一直是收听人数最多的西方中文广播节目。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之音逐渐加强对中国的广播,扩大中文部编制,并逐次增设卫星电视及网络平台。是因为“过时了”。美国广播理事会最新市场调查显示,这些年美国之音中文广播遭受冷遇,收听率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促使理事会做出裁减决定的原因之一。

数字媒体:开辟新战场
  美国媒体认为,奥巴马及其政府希望关闭美国之音对华广播,并非“让步”,而是向美国人传达新的环球宣传的策略——数字媒体,其中互联网广播是一个重点。2010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在华盛顿发表演讲称,要“以互联网为工具推进海外民主”。号召国际社会在网络世界中保护言论、结社和集会自由。在数码时代中,美国希望通过保护这些权利,赢得所谓的战略制高点。2011年2月8日,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也明确强调了争夺公共空间与网络空间主导权和优势的战略方向与重点。即便美国之音停止对华广播,我们别以为美国停止了针对中国的政治宣传,而是其宣传策略出现转向。美国广播理事会成员维姆·布什称:“我们很清楚,我们要保持短波阵地,因此我们将美国之音的频率和时间段拨给了自由亚洲电台。我们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广播,我们只是重新校准了广播。”今年1月底,英国广播公司表示,为节省成本,已关闭包括汉语普通话等7种语言的广播。路透社分析说,美英等国关闭各自的对华广播绝不是放弃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的竞争,而是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电视及互联网等受众更多的领域。这也是美国之音为何会将中文网保留下来的原因。
  时下,美国正在兑现它保卫互联网和其他联络技术开放性的承诺。美国国务院民主人权暨劳工局在2010年拨款500万美元,以支持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上的信息获取和安全通信。2010年3月,主管民主和全球事务的次部长玛里亚·欧特罗和主管经济、商务和农业事务的次部长罗伯特·荷马茨召开了第一次信息技术公司会议,讨论私人部门和政府共同工作提升互联网自由的方式。美国外交官们在政府最高层面提出了被关押的博主、记者和网络活动家的案例,企图利用此事大做文章。2010年,美国公开提出了从埃及和突尼斯到阿塞拜疆、叙利亚和中国等国家的网络活动家和记者的案例。美国正在一个致力于推动互联网自由的全球政府联盟中发挥主导作用。该承诺在2010年9月立陶宛维尔纽斯互联网治理论坛上,及在2010年6月瑞典赞助的人权理事会互联网自由跨区域声明中得到强调。
  通过国务部和美国国际开发署,美国承诺继续在下一年中推动互联网自由:正如在四年一度的外交与发展回顾中所公布的,美国国务院正在筹建网络问题协调员办事处,并已指派克里斯托弗·培因特先生领导该处。该新办事处将就网络安全和其他问题协调本部内部及与其他机构的工作。美国国务院将拨赠不超过3000万美元的款项来增加上网的开放度,支持所谓“数码活动人士,并阻挡对互联网的镇压”,不论其发生在何处。美国国际开发署将执行一个项目,把急需的数码安全能力建设引介给世界各地的地方媒体和民间社会组织。美国国务院还将继续在多边论坛中将互联网自由作为一个经济问题推进,并将继续在双边关系中倡导互联网开放。
  美国国务院近期推出的“21世纪治国方略动议”进一步加大了推进互联网自由的努力。21世纪治国方略通过将新资源和合作伙伴汇聚在一起,使用连接技术将私营和民间部门与外交政策联系起来并使外交更具创新。美国认为,所谓“互联网自由”是技术在这些方面应用的一个先决条件:一个开放的平台为外交、发展和其他创新创造了新的空间。通过新的连接科技,美国正在直接连接到美国以前不能接触到的人们。例如,使用阿拉伯语的推特(USAbilAraby)在其开通的几天后,就被57万人转发,USAdarFarsi语言推特在几小时内就达到了28万8千。它不只是简单地使用政府笨重的老办法转播我们的信息,看到来自各地人们的积极和消极的回复后,美国能够进一步相互平等地参与。2010年9月,希拉里启动了“女性倡议”:一个旨在缩小全球移动电话使用性别差距的由“世界女性倡议”领导的公私合作伙伴。启动了“公民社会2.0”,建立公民社会组织的技术能力,以通过使用连接技术来完成他们的使命。“公民社会2.0”力争让这些机构与技术手段和技术娴熟的志愿者相配合,以帮助提高数码扫盲,加强非政府组织的信息和沟通网络,扩大公民社会运动的影响。作为“公民社会2.0”项目的一部分,美国通过国务院已经举办了几次
“Tech@State”会议以及一次在智利圣地亚哥的技术露营,话题涉及从在自然灾害之后的科技使用到移动货币,再到博主培训。国务院也与该地区的当地伙伴合作启动了第一个Apps4Africa竞赛,给申请者提出挑战,使用数码技术连接到他们的社区并为共同的问题制定创新性解决方案。
  
微博外交:世界蔓延
  随着近两年来,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在我国人气最旺的新浪微博中,目前已开通并认证政府机构1300多个,其中公安微博692个,政府机构216个,官员个人426个。在国外,微博也被不少政府和领导人重视,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智利总统皮涅拉等均开通微博问政。微博为政府与民众“牵线搭桥”,政府微博正逐渐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稳压器”。和我国政府重视微博力量一样,国外政府及领导人也纷纷开通微博,增人气、拉选票、抗危机。
  日前,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首次以普通微博用户身份祝一名女大学生生日快乐。据悉,这名女大学生名叫奥莉娅·奥列伊尼克,目前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就读。她在微博中向俄总统发出请求:“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今天是我17岁的生日,请您祝贺我吧!我是奥莉娅。”对此,梅德韦杰夫在微博中回复道:“是的,奥莉娅,生日快乐!祝您幸福!”这位女大学生显然没想到总统会对自己的请求做出答复,因为她后面的留言这样写道:“梅德韦杰夫在微博中祝福了我!我高兴得快疯了,因为我没想到这一天会有如此美妙的开始!”
  而随着去年智利所有被困矿工即将重见天日,智利总统皮涅拉的微博也因此人气高涨。拥有一家电视台的皮涅拉极富新闻策划头脑,善于通过发布“独家消息”来吸引眼球。智利矿工被困以来,他时常在微博上发布最新营救信息,俨然成为一家官方通讯社。在去年年初的智利8.8级大地震中,皮涅拉的微博更成为全世界了解灾情的实况窗口,还拉来不少国际募捐。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微博粉丝已多达620多万人,堪称元首微博的“人气王”。微博成为国际政要们包装自己,宣扬党派理念,国家外交政策和方针的扬声器。正因为有了微博,草根粉丝不再仰望首脑,而有机会向首脑发表自己的声音。
  “我们要通过新型社交媒体与全世界的年轻人沟通,我们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将美国的政策传到这些年轻人的耳朵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月20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再次强调以推特为首的社交网站对于美国政府的重要性。此前几天,希拉里还宣称美国国务院的推特信息已新增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等多个语种。在中东、北非愈演愈烈的动荡中,推特被西方认为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这个只有350名员工的旧金山科技公司或许没想到,创立仅5年后,它已被推上美国外交阵地的最前线。
  “武器”在今天的阿拉伯世界中,含义早已超越枪支炮弹,延伸至电脑和手机。在近来中东、北非多国的街头抗议中,高举着手机记录现场画面的年轻人代替荷枪实弹的军人,登上世界媒体。英国《金融时报》2月10日报道称,37岁的埃及男子卡里姆·穆罕默德从未参加过选举投票,更没参加过任何抗议活动,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经营房地产生意上。但当成千上万人走上开罗街头呼吁穆巴拉克下台时,卡里姆和两个朋友也加入抗议人群。鼓动他们的,正是推特和脸谱网等西方社交网站。
  法新社2月21日报道说,推特等社交网站令阿拉伯世界的抗争愈演愈烈,“社交网站、手机摄影头、躁动不安的年轻人:对中东政局影响深远。用手机记录的、无论是平静抗议还是政府镇压的画面,都被上传到脸谱、推特上,成为进一步示威的助燃器”。CNN则宣称,没有人能否认社交网站在中东政治运动中发挥的作用,它扮演了组织和宣传等极其重要的角色,“美国两大数字发明(脸谱网和推特)竟然能够拯救中东那些受压迫的民众,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并非是推特与政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早在2009年,摩尔多瓦就爆发了一场美国媒体口中的“推特革命”。当年4月,摩尔多瓦举行议会选举,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取得50%票,反对派表示不满,并利用推特发布煽动信息,号召群众游行抗议。随后上万名年轻人走上街头示威抗议,甚至一度占领了议会大厦。同样在2009年,伊朗的选举骚乱也让推特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当年6月伊朗总统大选中,官方宣布内贾德以绝对优势成功连任,但反对派候选人穆萨维称选举存在严重舞弊,要求重新选举。大量批评政府、号召民众示威的信息通过推特传播,多起示威抗议活动从首都德黑兰蔓延到伊朗全国。西班牙《起义报》曾披露,伊朗街头的对抗事件实际上是美国中情局暗中煽动的,他们利用推特鼓吹伊朗政治危机,还散布政府镇压群众的消息。在伊朗骚乱期间:推特公司曾计划暂停服务进行系统升级,但在美国国务院供职的科恩“未经上级批准”,给推特公司管理人员也是大学同窗的多尔西发了一封邮件,要求其“设法解决这个问题”。紧接着,推特就宣布推迟系统升级的原计划,继续在“决定伊朗命运的时刻发挥作用”。  
  推特是由位于美国旧金山的Obvious公司于2006年7月推出的微博社交网站。用户在电脑或手机上键入不超过140个字节的短消息,即可与其他人分享资讯与思想。推特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2亿用户,每天约有6500万条信息通过推特传播。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上月预计,推特在2011年的广告收入可达1.5亿美元。不久前有消息说,谷歌有意收购推特,收购价可能高达100亿美元。推特的创始人名叫杰克·多西,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美国《商业周刊》曾将他选入技术领域“最出色和最聪明的人”之列。熟悉他的人评价说,杰克性格内向,可能还缺少人际交往技巧,但他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杰克处事低调,2008年就从CEO的位置退下来,改任董事会主席。推特的创始人之一威廉姆斯接任公司CEO。低调的杰克可能没想到,自己为推动科技进步而创立的社交网站会成为美国政府的外交工具。在被一些国家的反对派与异见人士密集当作宣传工具后,推特逐渐成为美国外交政坛新宠。2010年,媒体屡次传出希拉里夜宴谷歌高管等美国互联网精英的消息,美国外交与互联网“联姻”成为公开的秘密。美国“Truthdig”在线杂志2009年10月6日称,美国国务院公开支持将推特扩展到伊朗和洪都拉斯等国的政治领域使用。《纽约时报》2010年7月称,推特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延伸。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称,奥巴马政府正抓住时机,把社交网站当作外交新武器纳入21世纪国策。日前,美国国务院相继在推特上用中文、俄文、阿拉伯文及波斯文传达讯息。对此,路透社2月24日评论称,希拉里已经让美国政府深深扎进社交网站的深水区里。她曾声称,“脸谱网、推特乃至互联网,都是美国人的发明。我们对这些发明深深感到自豪,因为这些发明让人们团结在民主、人权和自由的周围,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美国的“互联网革命”已引起多国警惕。22日,俄罗斯副总理伊戈尔·谢钦公开指责谷歌在埃及革命中煽风点火,表明俄罗斯对互联网卷入阿拉伯世界骚乱的担忧。
  事实上,近两三年来,美国以“网络自由”为名,一直在巩固其在互联网领域的霸权。2009年4月,摩尔多瓦发生未遂的“颜色革命”,因有“推特”参与,这次革命被称为“推特革命”。2009年5月,根据美国政府授意,微软公司切断了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的微软网络服务(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2010年1月,谷歌公司威胁退出中国市场,希拉里随即宣称要“维护网络信息自由流动”。美国在网络上投入了很多资源。目前,互联网上运行的硬件、软件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可以说,美国在网络中的资源十分充足,“如果美方有针对性地去做一些事情,对方是很难防范的”。2002年,美国外交官詹姆斯·霍姆斯组建了“E外交研究小组”。2003年,该小组并入美国国务院,更名为“E外交办公室”。如今,美国白宫、国务院等政府部门的官网都在首页标出该部门在“脸谱”、YouTube等网站的链接。2009年11月,在奥巴马访华前,美国驻华大使馆还专门邀请了一些博客作者,举办针对中国博客的奥巴马访华吹风会。国务卿希拉里上任后,一直致力于推行E外交,重视利用“脸谱”“推特”、YouTube这些平台传递外交政策信息。随着网络在全球各地的事件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美国政府更是加大了在线宣传的力度。而美国政府希望利用网络达到政府目的,这是显而易见的。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