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郁志荣:日本改造“出云”号能实现航母梦想吗?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2日  来源:授权发布  作者:郁志荣  阅读:118



2017年下半年开始,日本举国上下都在热议改造“出云”号直升机航母使之成为搭载战斗机的攻击性航母。为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日方即将采取的举措违反了宪法第九条。日本宪法第九条是日本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法律保障和象征,也是日本向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中方敦促日方坚持遵守防卫,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军事安全领域慎重行事,要多做有利于增进地区国家互信和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其实201411月在北京举行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国家主席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就指出,希望日本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采取审慎的军事安全政策,多做有利于增进同邻国互信的事,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可见,作为日本近邻的中国对其改变军事政策,加强军事建设和提高军事装备技术水平,一直高度关注和十分警惕。


一、日本建造航母梦想由来已久。战后,日本在美国的逼迫下制定了和平宪法。其中,第九条规定了日本“专守防卫”,永久放弃“行使集体自卫权”也就是放弃对海外发动战争的权力,并具体规定了自卫队不可逾越的兵力、军备的数量等。在和平宪法的限制以及美国占领军的严格控制下,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官方和军方根本不敢提出建造航母之类的想法。但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正值日本服役的大型舰船年限到期,需要更新换代。日本借口派兵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及在国内进行大规模救灾活动需要提出建造新舰大型化的构想。1989年和1999首次提出未被批准,直到1993年再次提议建造8900吨“大隅”级坦克登陆舰时才获批。“大隅”级登陆舰计划建造四艘,实际最终建造恐怕只有“大隅”号、“下北”号以及“国东”号3艘。日本海上自卫队早在1995年就有个明确说法,“大隅”级舰只可用现成的成套器材改装为直升机母舰,这表明“大隅”级登陆舰在设计上早就留有改装的余地,而且不需要对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一旦需要,加装滑跃起飞甲板,搭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并不非难事。由此可见,日本战后拥有航母的想法不是现在产生的,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萌发了。当初日本是想把登陆舰设计建造成两栖攻击舰,对外名曰登陆舰,其实已经是两栖攻击舰的设计了,需要的时候改造一下就能增加航母功能。2004年,日本开始建造16DDH即“日向”级大型直升机护卫舰,其目的是要取代即将退役的7,000吨榛名级护卫舰。“日向”号20078月下水,20093月服役。第二艘日向级护卫舰“伊势”号于20098月下水,2012年服役。日本在建造日向级直升机护卫舰期间,有了更加大胆和务实的设想——将直升机航母改造攻击型航母,即2009年开始拟建造新一代直升机驱逐舰22DDH两艘,就是后来服役的“出云”号和“加贺”号。日本在2010年国防预算中编列新的直升机驱逐舰,代号为22DDH,建成后将担任海上自卫队舰队的旗舰。22DDH驱逐舰长248米,宽39米,尺寸几乎比16DDH“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大50%。其2.4万吨的排水量竟然超过意大利海军13,850吨的“加里波第”号航母、西班牙1.7万吨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和英国皇家海军2.1万吨的“无敌”级航母。战后由于和平宪法的限制,日本无法名正言顺发展航母,但拥有航母的野心一直存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首先建造出排水量为4,700吨的“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飞行甲板、大型机库一应俱全,初具航母规模。1999年,“大隅”号直升机登陆舰服役,这种排水量达8900吨,具备直通甲板的舰艇,号称可以在48小时内改造成航空母舰。而“日向”号直升机驱逐舰也在2009年投入现役,更具现代航母特征,排水量高达1.35万吨,具备指挥3个舰队的能力,号称日本海自的浮动司令部。然而,22DDH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日本的航母情节,若F-35BV-22如愿上舰,势必有效提高日本海外派兵的能力,尤其是对日本海上自卫队应对所谓“西南区域有事”时帮助极大。22DDH高灵敏度的声呐与直升机远距离作战能力相结合,在战时有助于阻止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邻国潜艇靠近日本水面舰队,为海上自卫队扫清方圆300海里左右海域的水下障碍。可以想见到2020年,亚洲各邻国特别是中国海军将拥有数倍于日本现代常规动力的潜艇,并辅以相当数量的攻击核潜艇乃至航空母舰,日本必须要建造类似22DDH那样的大型舰船以弥补装备上的短板。如果说主要执行反潜作战的“日向”级舰船只能算是“准航母”,那么能搭载F-35B战机的22DDH舰船将极大提高制海和制空能力,而“鱼鹰”旋翼机则使该舰具备了快速两栖攻击能力,届时反潜、制海、制空两栖攻击能力相结合,22DDH完全符合现代轻型航母的发展趋势。日本从上个世纪7080年代末就渴望拥有航母,此次把大型舰船22DDH型直升机航母改造成为攻击型航母以此将梦想变成现实。


二、日本改造航母重于政治意义。目前,日本从上到下对改造“出云”号为航母议论纷纷,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主要反对的理由是,因为改造费用太大,得不偿失。首先,要采购买搭载航母能垂直起降的美国F-35B战机,其价格相当昂贵。按照每架F-35B单价1.16亿美元计算,11架战机就需要12.76亿美元。其次,还要加上应对F-35B在起飞和降落时产生灼热加固飞行甲板的费用。这样一算,改造一艘“出云”号成本最终可能接近20亿美元,其费用相当于建造这艘舰船本身的成本。如果除了“出云”号之外,再改造一艘“加贺”号,需要单列一笔高达4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尽管日本是现在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但是也没有必要把那么多“闲钱”投放在防务上。何况,日本公共债务接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0%。尽管上述反对声很强烈,理由非常充分,令人信服。但是,日本官方和军方的想法完全不同,他们对改造“出云”号心里早有自己的盘算,完全不考虑军费开支大小和改造价格的高低,而是更看重美国对日本军事装备技术限制的政策改变即放宽。大有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感觉,所以“出云”号乃至“加贺”号改造即便价格再昂贵,甚至技术上有难度也在所不辞。其根本原因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日本悟出了一个道理,国土安全防卫美国不可靠也不可信,只能靠自己。大家都知道,原先日本的国土安全防卫日美之间有明确分工,“小打小闹”由日本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自行解决;遭到大规模进攻或攻击时按照“日美安保条约”由美国帮助日本进行防卫。但是,美国受到全球两次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走下坡路,出现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迹象。而且几十年来的实践也证明,美国为日本守土有“义务”但没有“责任”,即便“傻瓜”也能想明白的一个道理,美国用本国国民税收“养活”的军队,他们能为保卫日本国土安全及其国民的利益无缘无故流血牺牲吗。有鉴于此,在日本官方和军方看来,改造“出云”号成为攻击型航母决不能只是考虑经济问题,必须从长远利益和现有的实际状况出发考量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日本改造航母战斗力有限。22DDH“出云”号与16DDH“日向”级相比,防御能力超出后者两倍,前者装备有3部“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和2部“拉姆”导弹发射装置。值得一提的是,“日向”级有一座导弹发射装置落于飞行甲板前部,会对固定翼飞机的作业造成阻碍,而22DDH“出云”号舰则将所有近战系统安装于舷侧,不会对飞行甲板产生影响,更为改造现代航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日本新一代直升机驱逐舰22DDH“出云”号的设计细节突然被媒体曝光后,官方依然遮遮掩称其为护卫舰。防务专家质疑称,这样的设计毫无疑问属于航母,完全和驱逐舰没关系。它的飞行甲板和机库布局显然不满足于搭载直升机,还能搭载固定翼战斗机、旋翼飞机乃至无人机。与16DDH“日向”号比较,22DDH“出云”号的一部升降机由飞行甲板中心线移到甲板边缘位置,甲板宽度显著增加,而为飞行甲板上的机群提供弹药的升降机数量也由两部增至四部,这些改动都是为尺寸和载弹量更大的F-35B战斗机和V-22“鱼鹰旋翼机上舰做准备。22DDH“出云”号的飞行甲板采用特殊材料制造,强度及耐飞机尾焰烧灼的能力均可满足F-35B的起降要求。日本防卫省已决定向美国购买大约40F-35战斗机,作为本国未来空中力量的支柱。一旦F-35B上舰,22DDH“出云”号将从直升机航母变身为真正的现代航母,制海空能力大大增强。但是,22DDH“出云”号从设计到建造毕竟并非出于专门的普通航母,而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为将直升机航母改成攻击性航母留有余地,在诸多的地方显得十分牵强。“出云”号改造不仅造价高,而且效果并非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使改造后堪称现代航母达到理想的最佳效果,一艘舰船最多也只能搭载11F-35B战斗机,“出云”和“加贺”两艘航母加起来一共只有20多架。虽然在理论上22DDH改造成为攻击性的航母,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增强了制空能力。但是,这种战斗力和制空能力与普通的“正宗”航母不能同日而语,不是一个数量级,差距也不是一点一点。难怪,有人问“出云”号改造之后与中国“辽宁”号相比性能哪个强时,日方军事专家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可比性。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两艘航母无论是吨位还是设计功能不是同一个级别,“辽宁”号虽然不像美国航母那样吨位大战斗力强,毕竟从结构、吨位以及布局等完全是专门为航母设计和建造的,而且不管是改装,还是修理都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而日本改造“出云”号名不正言不顺,本身由于法律规定的限制建造时就有点不伦不类,既不像登陆舰,也不像两栖攻击舰,更不是航母。这种四不像的设计和建造可谓劳民伤财,此次“出云”号即使改造得非常成功,十分完美,也只是“修旧如旧”只能满足日本政府“心理”上的需要,无法达到普通航母应有的战斗力和制空能力。


作者:郁志荣,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太平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研究员、浙江海洋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授权发布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