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成锡忠:重大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4日  来源:  作者:成锡忠  阅读:284

编者按:223日,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成锡忠参加中国经济网/巴基斯坦电视台访谈,所谈内容现授权首发。

 

背景:去年6月以来,巴基斯坦东部地区持续遭受近27年来最为严重的蝗灾侵袭。今年131日,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以应对严重蝗灾。同时,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下令成立消灭蝗灾高级委员会。伊姆兰·汗表示,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拯救全国的农作物,保护农场和农民。2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与巴基斯坦政府签署蝗虫防治技术合作项目协议。据此,粮农组织将向巴基斯坦提供技术援助和用于采取蝗虫防治应急措施的70万美元专款。

 

迁移而来的非洲蝗虫在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土地上产下大量蝗虫卵,预计4月蝗虫数量可能再次大幅上升,已经控制住的蝗灾很可能再次失控,这将使农作物受到极大影响。面对下一轮可能爆发的蝗灾,巴基斯坦该如何提前做好防治工作?

 

这里,我想告诉巴基斯坦朋友,巴基斯坦遭受近27年来最为严重的蝗灾侵袭,中国政府和中国普通百姓对此都高度关注。中巴两国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素有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双方都是全力相助,中巴关系日益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我知道,每年的4月是巴基斯坦粮食成熟的时间。如果再次爆发蝗灾,所有庄稼就会被新一轮蝗虫吃掉,损失肯定要比最近发生的蝗灾更加严重。

 

在巴基斯坦拉响蝗灾警报的关键时刻,中国政府紧急援手相助。尽管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新冠病毒疫情,中方还是决定派出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灭蝗工作组赴巴基斯坦,协助巴方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共同应对蝗灾挑战。同时,中国已经专门设立一个紧急项目,帮助巴基斯坦筹备农药和喷洒设备。中国无人机已经开始在巴基斯坦参加与蝗灾作战。这充分体现了中巴两国之间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采取各种防治手段,我国境内很少有大规模蝗灾出现,但历史上中国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我记得小时候,在我们农村黄豆田里能经常看到小蝗虫,现在几乎见不到了。

 

纵观历史,蝗灾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繁殖能力强,繁衍速度快。据专家估计,这次非洲发源的沙漠蝗,繁殖速度很快,在40摄氏度左右,大约一个月繁殖一代,每代存活期长达3个月,每繁殖一代,蝗群数量增加20倍。如果不加以遏制,到6月蝗群数量可达500倍之多。第二,蝗虫喜欢群居,密度大。据统计,比较大的蝗灾,蝗虫密度可达每平方米1万只。第三,蝗虫是多食性动物,能吃几乎所有的绿色植物。第四,蝗虫飞行能力强,飞行速度快。蝗虫可持续飞行五六天,飞行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40公里。

 

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防治蝗灾呢?首先,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防治技术。可用蝗虫的病原微生物加以防治。鸡鸭鹅也是战蝗小能手。据报道,中国浙江省曾经“派出”3万只鸭子乘飞机赶往新疆吃蝗虫。其次,农药防治是蝗灾大爆发时必须采取的措施。

 

第三,生态防治是治理蝗灾的根本性措施。主要方法是通过整改土地、提高植被覆盖来切断蝗虫的食物链,创造不利于蝗虫栖息、繁殖,而有利于蝗虫天敌繁殖的良性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控害目标。

 

第四,GPS等现代技术加上飞机施药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精准施药,可采用卫星遥感照片结合GPS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气象数据等对蝗灾的发生地点、面积等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理蝗灾的水平。大数据也可运用到治蝗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曾研制出蝗灾防治的智慧决策辅助系统,通过对“蝗区”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形成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

 

背景:信德省农业总会秘书长布尔古里说,卡拉奇和信德省其他城镇约40%的农田被毁。蝗虫入侵摧毁了棉花、小麦、玉米、西红柿等作物。巴基斯坦政府表示,蝗虫一天造成的破坏相当于3.5万人的口粮,若任由蝗灾发展,巴基斯坦将无粮可收。目前的作物损失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严重影响巴基斯坦的粮食供应。

 

作为可食用的昆虫,蝗虫蛋白质含量极高,口感也比较丰富,深受中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追捧,同时蝗虫也可应用到动物饲料方面。那么,此次蝗灾能否拉动巴基斯坦国内蝗虫制品的消费?是否可向中国或其他蝗虫消费地区出口?

 

我最近从中国经济网看到一个消息,新华社218日援引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称,此次蝗灾席卷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其中,非洲之角最为严重,仅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境内的沙漠蝗虫数量就达约3600亿只。

 

有关专家称,如果把3600亿只蝗虫制成干粉就可以创造数千亿的价值。蝗虫蛋白质含量很高,占干物质重的66.37-86%,蝗虫蛋白质含18种氨基酸,蝗虫蛋白质生物可以用于制成饲料。除制成饲料,蝗虫在食品领域极具开发潜力,可做成罐头、饼干、面包、糕点、糖果、虫酒等初级加工产品,也可深加工做成蝗虫蛋白粉、氨基酸口服液等。

 

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巴两国科研机构和人员可以就此开展合作,变害为利,有关产品当然可以出口,特别是向喜欢消费蝗虫产品的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出口,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南亚国家的朋友也可以尝试蝗虫制品的消费。

 

背景:在中国与新冠肺炎疫情做斗争之际,巴基斯坦举国深陷蝗灾侵害,并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在国内遭受蝗灾的情况下,巴基斯坦仍然向中国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表示,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全体巴基斯坦人民都坚定不移与情同手足的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世界各国都处于全球经济链,面对灾难,我们应该如何向世界发声,呼吁各国共同抵抗?

 

首先,我想引用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的一句话。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时,伊姆兰·汗总理表示,由于中方的有效防控,疫情并未在世界蔓延。整个世界都感谢并赞赏中方应对疫情的努力和成效,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得比中国更好。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人流、物流、信息流每日都在快速流动,相互依赖、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活动链可能因一个经济全球化、影响力大的国家发生自然灾害而直接波及其他国家。如一农业大国发生干旱或洪水导致粮食歉收,就会直接引发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波动。此外,跨国界的重大自然灾害极易造成受灾难民四处流散,还会引发诸霍乱、疟疾等传染病,给周边国家造成一系列稳定与安全问题。因此,近年来世界范围频发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应急与救援的国际化已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趋势。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重大自然灾害不断,给有关国家的人民带来巨大苦难和心灵创伤。面对自然灾难,各国更紧密携手合作以共渡难关。自然灾害频发也促使各国产生了要加强救灾合作、加快救灾协调机制建设的强烈愿望。


重大自然灾害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加强国际救灾合作、共同抵御自然灾害是人类安全发展、和谐共存的必然要求。每次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种国际救援行动都显示出巨大力量。


各国联手抵御自然灾害,形成相关合作机制是关键。世界各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从灾前预防、灾害风险管理、信息共享、社会协作等各方面共同应对挑战。


这次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不是孤军作战,国际社会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援助。各国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情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升华。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病毒和蝗虫都是人类的公敌,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和蝗虫灾害,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责任编辑/张玲 徐坤阳


来源:作者授权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