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丛书
赵新利著《中日传播与公共外交》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3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编辑与出版事务部  阅读:2203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由此引来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是在一定范围内,中国的国家形象并没有得到准确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曲解还广泛存在。在中国对外关系中,中日关系敏感而特殊,舆论环境对两国关系的影响超过其他任何双边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入、广泛开展中日公共外交活动非常迫切。该书深入分析了中国对日传播和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是对相关理论研究的一次运用和深化。本书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从对日宣传、对日传播到对日公共外交各阶段的对日舆论工作及其效果,通过《人民中国》进行的对日宣传、温总理访日进行的公共外交等案例贯穿其中,还涉及了日本大地震后主要的公共外交活动。在中日邦交正常化
40周年之际,该书的出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 赵新利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

邮编:100029

电子信箱:guoji@ssap.cn

总经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行部(01059367081  59367089

读者服务中心:(01059367028

印装:北京季峰印刷有限公司

字数: 295千字

版次:20123月第1  

页数: 323

印张:17.2

印次: 20123月第1次印刷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97-3105-5

 

 

 

 

《中日传播与公共外交》目 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概念界定....................................................................................................................(1)

   第二节 研究现状.....................................................................................................................(6)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13)

  

第二章 中国对日公共外交概观..................................................................................................(21)

  
      
第一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日宣传工作..................................................................(2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公共外交传统.......................................................................................(33)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主要对日公共外交活动.......................................................(37)

 

第三章 新时期对日传播和公共外交的现状...............................................................................(41)

  
       
第一节 新中国对外传播的发展历程..................................................................................(42)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对外传播机构.......................................................................................(50)

  第三节 对外传播与公关外交...............................................................................................(58)

  

第四章 对日传播的受众环境.......................................................................................................(62)

  
       
第一节 日本媒体涉华报道分析..........................................................................................(62)

  第二节 日本媒体在“3?11”地震海啸中的表现 ...............................................................(77)

  第三节 从记者俱乐部看日本媒介环境...............................................................................(84)

  第四节 日本官员与媒体关系...............................................................................................(93)

  第五节 日本传媒企业上市情况概览...................................................................................(98)

  第六节 在日华文媒体的有限话语权.................................................................................(104)

 

第五章 对日传播与国家形象.....................................................................................................(114)

  
       
第一节 国家形象.................................................................................................................(114)

  第二节 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122)

  第三节 不断改善的中国形象..............................................................................................(128)

  第四节 日本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143)

  第五节 中国对日传播的主要问题......................................................................................(153)

 

第六章 新时期对日传播面临的挑战..........................................................................................(165)

  
       
第一节 新闻报道客观性的有限性......................................................................................(165)

  第二节 对外翻译中的“信达雅”与“外宣三贴近”.......................................................(170)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内和谐舆论构建.......................................................................(175)

  第四节 负面事件的应对与国家形象...................................................................................(182)

  第五节 “走出去”与“引进来”.......................................................................................(188)

  第六节 对日传播中媒体的人文关怀...................................................................................(194)

  第七节 网络环境下的对日传播...........................................................................................(204)

  第八节 日韩留学生公共外交对中国的启示.......................................................................(212)

  

第七章 从对日传播到公共外交...................................................................................................(220)

  
       
第一节 对日传播活动的泛化..............................................................................................(220)

  第二节 从政治语境看宣传新思维.......................................................................................(228)

  第三节 从外传播到公共外交...............................................................................................(232)

  

第八章 温家宝对日公共外交活动分析.......................................................................................(239)

 

    第一节 温家宝的棒球外交...................................................................................................(239)

  第二节 温家宝的俳句外交...................................................................................................(251)

  第三节 与百姓交朋友...........................................................................................................(260)

  第四节 日本大地震后温家宝对日公共外交活动.............................................................  (261)

  第五节 温家宝访日的公共外交艺术析.................................................................................(267)

  

第九章 日本对华公共外交初探...................................................................................................(274)

  
       
第一节 日本对华公共外交综述...........................................................................................(274)

  第二节 中国涉日报道信息通道的拓宽和挑战....................................................................(280)

  第三节 近年来日本主要对华公共外交案例........................................................................(287)

  第十章 结论............................................................................................................................(306)

 

参考文献............................................................................................................................................(313)

  

致谢....................................................................................................................................................(322)

 

 

 

近年来,世界媒体在西藏、人权、民主等问题上对中国指责较多。在这些方面,中国政府和对外宣传部门则显得疲于应对:出了焦点事件或问题以后才不断去解释和应对,显得较为被动。为了更加主动地展开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传达中国观点和立场,近来中国各方面动作频频。200910月初,中国60年国庆刚过,由新华社牵头主办的“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召开,全球主要媒体首脑汇聚北京。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致辞。他提出“保障外国新闻机构和记者合法权益,为外国媒体在华从事采访报道业务提供便利”的同时,表示“希望世界各地媒体为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为巩固和发展各国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此前有媒体报道说,中国政府将斥资450亿元,要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的新闻单位打造出像“半岛电视台”或“CNN”那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媒体,增强中国在国际传媒界的发言权。2009年,420《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推出英文版,是继《中国时报》之后中国第二家全国性的英文报纸;71,新华社通过欧洲部分城市的超市和中国使馆的电视屏幕播出英语电视新闻节目;725,中国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开播,仅两个月后又开通俄语频道,201011,由新华通讯社主办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正式上星向亚太地区和欧洲部分地区播出,表明新华社利用权威的信息资源和遍布全球的记者站,提供第一时间的实地报道,将从中国的角度报道全球新闻,增强在国际媒体中的“中国声音”,使中国的对外传播更加主动。

也有人担心中国严格的新闻管制很难让这些新出现的媒体在报道内容上有新的突破。所以,中国在国际传播和对外传播中,应该有更开放和包容的媒体管理理念,让这些新媒体发出能够说服海外受众的报道,而非一直以来中国式宣传口吻的报道内容。

2009年由中国商务部主导的《中国制造》宣传片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放后,国新办再次启动国家形象宣传片拍摄,并于20111月在美国亮相。该系列宣传片汇聚中国50位名人,以“中国人”的视角阐释中国形象。以“名人秀”的方式展示国家形象,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全新尝试。中外媒体认为中国由此开始步入了“国家公关”时代,对外传播方式多元化。2011101,中国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世界的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国人自信大方、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国家层面的公关不断彰显。

20072月,温家宝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中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外界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也不回避中国存在的问题。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对外宣传和交往方式,尽量使用国际社会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增强宣传的有效性,努力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营造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这段讲话,精辟概括了中国对外传播工作开展的方式和遵循的原则,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对外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20081月中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对外宣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团结进取、平等友好、坦诚负责的良好国家形象,介绍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主张,向世界说明中国昨天的灿烂文明、今天的发展进步和明天的和平愿景,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外宣工作的重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国际上的地位正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引来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媒介市场的地位也在不断得到巩固,中国媒体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各国对中国的看法逐渐理性,偏见和误解逐渐减少。但是在一定范围内,中国的国家形象并没有得到准确反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扭曲还广泛且长期存在。2007年初,英国广播公司国际广播电台公布了一项在全球22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各国民众心目中,中国的国家形象良好。被调查人群中,认为中国对世界影响积极和正面的国家和人数,超过了对美国和俄罗斯进行的同类调查。其中,对中国看法最积极的是黎巴嫩,约有74%的人认为中国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只有9%的人认为中国的影响是消极的。对中国看法最消极的国家是日本,仅22%的日本人认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是积极的,但认为中国对世界影响是消极的人数比例也不高,为25%,多数人未发表意见。可见,日本民众对中国持有负面影响的比例较大,通过对外传播改进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消极看法的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对外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向各国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准确塑造中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国家形象,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显得十分迫切。

20111018,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此次会议将“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反映了中国开展对外传播和改善国家形象的迫切心情,也将促使中国对外传播和公共外交事业取得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相关书评:

《中日传播与公共外交》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