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2年 > 第5期
首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5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杨牧  阅读:1521
    以“公共外交的智慧:中欧美对话”为主题的首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今天在北京GBD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部主任梅利森,美国公共外交顾问委员会前执行主任阿姆斯特朗,欧盟驻华代表团团长艾德以及国际问题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研讨会。赵启正、阿姆斯特朗、艾德等分别在论坛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本届论坛由察哈尔学会和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联袂举办,荷兰外交部、荷兰驻华使馆协办。论坛是不久前启动的中欧人文交流机制的组成部分,也是中荷建交40周年庆典活动之一。察哈尔学会是中国一家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是欧洲重要的公共外交研究机构。
    19日,作为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的中方主旨演讲人,赵启正再次强调了“普通人”作为公共外交执行者的重要性,“公众不再只是宾语,他们也要做主语。”
    而这番谈话,为近日媒体正在热炒的“英籍男子猥亵中国女性”、“中国车主在新加坡肇事致死3人”等事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普通人是国家形象“名片”的热议。
    5月8日,一名持旅游签证的英籍男子在北京涉嫌猥亵17岁中国女孩,被多名附近居民出拳阻止。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后,引起中国网民愤怒。网民表示:“外国人在中国越来越肆无忌惮”、“竟然敢在中国的土地上欺负中国人,中国人要愤怒了”等等。5月12日,新加坡市区内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在事故中丧命的中国籍车主被认定负有主要责任。随后,新加坡当地互联网论坛上大量涌现攻击中国侨民的帖子,“将中国人赶出新加坡”的声音此起彼伏。
    “任何政府都不可能不关心民意。”赵启正说,一旦民意被激发起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就会受到影响。
    在如今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人员流动远超以往。中国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外国人入境已达到2711万人次。2010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5738.65万人次。数量如此巨大的人员往来,为公共外交提出了新的课题。每位出国,或者与外国人接触的人,一旦做法失当,就极易损害国家形象。
    “一筐苹果里面总会有几个烂苹果”
    “西方有个谚语:一筐苹果里面总会有几个烂苹果。”参加察哈尔-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的欧盟驻华代表团新闻处处长峰威力如此说到,每个国家都有没受过良好教育、举止粗俗的人,这的确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形象。
    “但是同时也要意识到,在中国有数千万的外国人,不管是进行教育,还是投资,和中国人在进行非常多的交往和文化交流。所以这些例子都是十分极端的,是孤立的。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因为这件事产生一种反欧盟、恐西方的情绪。”
    “在海外的华人可能也会出现类似事件。但是我想这也不应该影响整个中国作为国家的整体形象。总的来讲,我认为多数人的行为举止还是符合该国的礼仪和法律的,我认为这样的事件只是个别的,不应该影响全局。”
    清华大学中国战略与公共外交中心主任赵可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这是国际交往增多后,必然会出现的情况。从公共外交的角度来看,无论在新加坡的肇事中国车主还是那位英国流氓,对国家形象的负面影响,一定是有的。但是没有必要把个体行为上升到国与国关系的角度。
“应该为公众进入公共外交提供游戏规则”
    公共外交需要?“国退民进”,即政府首先需要退一步,顶多提醒每一个公民抱有一颗“自觉”的心,促使民间进一步。
    “但是,我们既然欢呼或者拥抱普通民众参与到外交事务中来,是不是应该为他们进入外交游戏提供一些相应的游戏规则?”这是赵可金在论坛上抛出问题。
    “因为如果当所有人都涌进跨国交流的时候,没有规则是很可怕的。”赵可金说,比如一批中国人到欧洲去,如果不遵守欧洲的规则是非常可怕的。同样一批西方人到中国,如果不遵守中国的规则,也是很可怕的。所以在全球化时代,虽然跨国交流在加速、在上升,但是制定游戏规则,敦促遵守各方的相关法律,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随着我国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向世界各国敞开国门之后,不排除有犯罪分子乘机而来。媒体报道称,我国针对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的法律法规长期滞后,我国现行与在华外国人服务管理相关的涉外立法多出台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对外国人服务管理形势。
    赵可金指出,涉及跨国交流的立法,不能限于经济、政治方面,也要进入社会领域。“这是筑牢国际交流的堤坝,保护公民利益的方式。”
    “规则制定好后,政府首先应该加强引导,在窗口行业,例如机场、公交系统、宾馆等,加强宣传介绍,满大街都是中文肯定是不行的。另外可以在外国人进入中国时,给他们发放小册子,让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其次,媒体代表公共利益,要有社会责任感,积极向外国人表明立场等。
“荣辱感是相互的”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周虎城在一篇评论中提到,我国应当重视对外国人在华行为的引导,应当让在华的外国国民明白,他的一言一行也代表着其所属国的国家形象,荣辱感是相互的。
    公共外交永远是以人为本,靠人推动的。它不仅是政府的任务,更是每一个走出去的企业家、留学生、游客等民间人士的责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赛博在论坛上说,各国的文化、习俗都是不一样的,了解人的本性,是公共外交的核心所在。我们必须要了解到,在公共外交中,我们应对的不是政治实体,而是“人”。
    “我们需要给人们以教育、力量。每个人都是这个国家的大使,他们都会影响别的国家对这个国家的形象。”?参加论坛的美国公共外交顾问委员会前执行主任阿姆斯特朗表示,比如说我们有一本书叫做《丑陋的美国人》,有很多美国人在海外旅行时候的笑话,我们鼓励对普通民众的教育,不管是谁,只要到国外去旅游的时候,必须有意识,你是代表你的国家的。
    促进中外文明的正向交流、交融,既考验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智慧,也考验国民与国民之间的交往智慧。遏制坏的行为,发扬好的文明,才是各自文明的王道,周虎城评论说。
(来源: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作者:杨牧)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