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2年 > 第11期
日本公共外交:迫切需要打破沉默的性格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5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平林博  阅读:1595

  长久以来,日本人一直信奉“沉默是金”,视“沉默”和“倾听”为美德。但是,当前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日益深化,日本不断受到国际化波涛的冲刷。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视为美德的“沉默”和“倾听”正在成为日本的“负遗产”。日本和日本人应该更多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在隐约显露武力压力的同时,在国际上展开了宣传活动。中国坚持对尖阁诸岛(钓鱼岛)的领土主张,在日本看来是对“法律和史实的歪曲”。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名日本进行批判,在美国大报刊登整版广告;同时,还通过外交渠道和政要访问等各种方式,不断宣讲中国主张。中国还通过国际广播向全球阐明中国的主张,对受众展开锲而不舍的“洗脑”活动。

  在慰安妇问题上,韩国也逐渐让该问题国际化。从法理来讲,日韩基本条约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决;从道义上看,日本也通过亚洲女性基金等渠道进行了解决。即便如此,韩国还是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及慰安妇问题,并在相关委员会上不断对日本进行批判。同时,韩国使用的“性奴隶”等词语说服力极强,知日派美国人也在议会上对日本进行批判,并且这种倾向逐渐增强。众所周知,加利福尼亚州的国会众议员迈克·本田向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提交“慰安妇”决议案,要求日本正式承认“慰安妇”问题。迈克·本田虽为日裔议员,还是提交了慰安妇决议案。

  在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一直主张“从历史和法理上主权都归日本,不存在领土问题”。为了对抗中国政府的宣传攻势,外务大臣玄叶光一郎指示日本驻外使领馆要展开全球规模的宣传,阐明日本的立场。但是,比起中国量大压人的宣传工作,日本明显处于落后位置。比起韩国富有战斗力的舆论攻势,日本在慰安妇问题的应对上显得不冷不热。

  在政府间的外交交涉和商讨的场合,日本一贯切实强调本国主张。我本人多年从事职业外交官,从我个人经历来看,这一点毫无疑问。从明治时代开始对以往不平等条约进行外交交涉,外交官对国家利益的重视是一贯的。问题出在公共外交方面,也就是对国内外舆论展开的宣传工作。在媒体发达的当前社会,大有“得媒体者得天下”的趋势。日本需要面向国际舆论展开直接的传播,同时要对各国富有影响力的媒体开展细致且持续性的工作,这些努力可以有效捍卫日本的国家利益和日本人的国际声誉。

  在公共外交活动中,最有效的传播者是影响力大的领导人。领导人亲自展开的公共外交活动最为有效。在日本,总理大臣、驻外大使馆的大使、领事馆的总领事等人都是公共外交活动中理想的信息传播者。官房长官、外务大臣、驻外使馆的媒体宣传官员也是重要的信息传播者。不管怎么说,高层传播的信息最为有效。在这一点上,小泉纯一郎首相是“杰出”的传播者。官房长官兼任政府发言人,每天都要举行两次记者会,当然是重要的信息传播者。但是,有的官房长官工作能力欠缺,有的则沟通热情不高。此外,官房长官是政府各部门的协调者,也是政府与各执政党、国会之间的沟通桥梁,很多情况下,官房长官难以有足够精力进行信息传播。外务大臣应是公共外交的尖刀连,但往往公务繁忙,如果不付出相当的努力,很难开展丰富的公共外交活动。

  在外交一线担任外交官时,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并且不断向他人推销。那就是,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应有意识地把自身能力和精力的至少一半分给公共外交工作。如果没有舆论的支持,精心制定的外交政策在执行时会大打折扣。同时,在外交交涉过程中,舆论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谈判砝码。在开展公共外交时,不能把舆论工作交给宣传负责人就了事。对实际情况最为了解的,还是外交事务负责人自己。

  90年代初期,笔者在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担任公使。当时,日美摩擦依然十分频繁,做美国议会和媒体的工作十分重要。在摩擦发生时,美国电视台总会向日本大使馆发出邀请,希望做客电视节目,讨论相关问题,解释日本立场。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可以讲出自己的观点:收到此类邀请,最应该及时出现在美国媒体上的,是日本驻美国大使。然而,当时的大使对美国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表现消极。如果大使参加电视节目的讨论,其影响力和传播效果自然更强。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应该具备一种精神,那就是站在最前沿发布信息进行传播。不管是外交还是企业经营,信息宣传都是必不可少的。使宣传最为有效的一个要素,就是最高领导的意识和努力。

  在国际会议上,流传着一句笑话:“国际会议的议长有两件事情最为头疼。一件是如何让印度代表住嘴,另一件是如何让日本代表开口。”在多元化社会中,印度人为了在生存竞争中获胜,从孩童时期就学会强调自我主张。日本社会同质化程度很高,相互理解,和谐相处,很少强调自我主张,甚至对惯于强调自我主张者充满厌恶,不予赞赏。中国人和韩国人也比较强调自我主张,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人与日本人的心理状态有相似之处,从我的个人感受来看,爪哇人、泰国人、缅甸人和老挝人在这个方面与日本人有相似之处。

  笔者长期参与日本和印度的外交工作,对印度有一定地了解。在演讲等场合,经常有听众问我在印度开展商业活动的注意事项。我最经常强调的一点就是印度人与东南亚人的行为方式不同,尤其善于表达自我主张。很多企业和个人试图将在东南亚国家的成功经验移植到印度,但往往以失败告终。简单地讲,印度人的思维方式与欧美人的理性主义更为接近。也就是说,在印度独特的风土和严酷的社会生存条件下,印度人的自我意识得到磨练和强化。在与印度人进行交流时,须对印度人有上述的基本认识。“差不多吧”“双方默契”等想法是危险的。

  国际社会的全球化程度在日益加深,日本处于这样的国际背景中,日本人必须在这样严峻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去。企业和个人都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式的行为方式往往会行不通,甚至引发巨大的误解甚至损失。在国际交往的世界中,“心存默契”是行不通的。沉默并不是金,只能被看作没有知识或者没有自信。不能很好表达自我主张的人,会被认为是笨蛋、没有能力。当然,在表达自我主张时,必须做好细致思考,做好完全准备。

  (来源:《自醒》杂志,日期:2012年11月,作者:现任日本国际论坛副理事长、曾任日本驻美国公使、驻印度大使、驻法国大使平林博,编译:赵新利,链接:http://www.jfir.or.jp/j/info-research/hirabayashi/121115.html)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