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新闻发布会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致辞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1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1608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致辞
(现场速记稿)

    大家下午好,我代表《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2012》的三家研发机构之一——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中心,谈几点看法,和大家交流。
    我主要讲四层意思:
    第一,还是要表示对大家参与、关心、支持表示感谢。第二,谈一谈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调查。第三是我们对调查结果的一些理解。第四是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
    首先还是要重点感谢各位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天气里大家来支持、关心我们的这项事业。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是一项很重要的事业,尤其是做对外传播工作的人来说,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对我们来说永远是一个很神圣的使命。此次调查由我们三家机构共同合作,中间经历了一些过程,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对两位合作伙伴表示感谢。再有,北外还有英语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都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对他们也要表示感谢。再有就是要感谢今天来参与报道的媒体朋友,因为只有经过大家的努力,咱们这件事情的意义才会被充分的发挥和放大出来。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 乔柯摄

    第二点,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个调查?我们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2005年承担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里面有一个子课题是国家对外形象的受众调查,因为我们觉得要做好这样的课题必须有大量一手的调查材料。2006年我们尝试做了一个国外的受众调查,但是因为手段和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应该说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这次调查可以说是强强联合,我们找到了民间知名智库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这样一家专业调查公司,经过一番的酝酿和设计,我们开展了对7个国家,涉及了2000多个样本量的调查。等会儿我的合作伙伴的柯秘书长和谭先生还会对调查的技术方面、专业方面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做这个调查,我们觉得很重要的意义就是说,现在大家都强调做很多事情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要真正做好推动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工作必须有大量一手的调查数据,这样才能解决好长期说的受众是怎么看待我们的,解决知己知彼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想讲一讲我们对调查的理解。首先,我们这次调查突出了国民形象和产品形象的问题,或者叫中国品牌形象的问题。我们目前一个粗浅的看法是这两个形象是中国形象急需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制约中国形象提高的关键问题。国民形象上至国家的领导人,下至咱们普通的民众。大家都关注到最近很多外媒都在热议,其实国内的舆论也在讨论,就是新一代领导人亲民务实的作风。这对国家形象就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行胜于言”,你首先是做到了,然后形象传播和展示才能好,这也是我们强调形象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其次,大家关注的舆论事件就是这次莫言先生获诺奖并在瑞典领奖,包括他的演讲、穿着、他说的话、讲的故事,我们觉得这也很好地代表了中国作家的形象、中国文学的形象,乃至中国人的形象。而产品形象、品牌形象更好理解,这跟每个人的生活有关。你用的中国产品质量好不好?自然联想到中国国家的形象是什么样子,“企业和产品就是国家的名片”。
    其次,我们调查有一些特点。我们把中国也放在调查里面,除了选了6个海外国家以外,我们还选了中国,除了“外外比较”以外,我们还有一个“内外比较”,就是我们认为自己的形象是怎样的?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有没有反差,或者是差距到底有多大。大家可能看过,雷默写过一本书叫《淡色中国》,他在书中写到中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和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有一个巨大的差距,这是对外工作要解决的战略性的问题。我们想从这个角度比较一下国人对自己的形象认知和世界对我们的认知到底有什么样的差距。
    此外,我们认为调查虽然很重要,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我们的数据,虽然说从样本采集和调查的方法上是科学的,是严格遵守社会可调查的标准规范流程,但是因为民众回答调查问题的心态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所以说里面很多的结论只是反映那一个特定时刻的认知。请媒体的朋友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把握好这一点。
    最后基于以上几个认识,我们认为这项工作很重要,而且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会将此项工作继续做下去,2013年的调查已经在筹划当中,相关成果计划明年8月,在我们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发布,我们也会选择更多像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些的合作伙伴,也希望在座各位继续关心、支持我们。谢谢!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