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 丁咚
丁咚:中国为何高调介入巴以冲突?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5日  来源:凤凰博客  作者:丁咚  阅读:1560

丁咚  文

在中国周边烽火不断之际,刚刚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不久的习近平同时邀请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以调和巴以冲突,并展现中国外交的新形象。

阿巴斯和内塔尼亚胡访华时间有重叠,但却不碰面,颇为微妙。一方面它显示了中方的“精巧”设计,以巴以领导人同时访华作为凸显中国对中东事务的影响力的表现,一方面也暗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早在1993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调停阿拉法特和拉兵在华盛顿签署巴以奥斯陆协议,实现历史性突破。正如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所形象指出的,中国人在和平的典礼上负责“放鞭炮”,把剪彩的光环留给美国,因为实质上美国掌握着“巴以和谈”的钥匙,是巴以和谈的主导政治力量。

传统上,美国和俄罗斯是中东和平问题上的两个主要势力,中国介入巴以冲突的效应,从此次访问的具体情况看,没有取得预期的或者外界所期待的目标。看上去双方只是“碰巧”在中国同时访问,但各说各话,各行其是,没有任何相互交流。

无疑,巴以两位领导人在同一个时间点上访华,给足了中国面子,反过来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官方媒体刻意渲染的中国外交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某种提升。不过,据《纽约时报》报道,阿巴斯访华前表示,他将请中国利用同以色列的良好关系消除巴勒斯坦经济发展的障碍,解决巴财政困境,以色列同中国外交关系的重点则是更大范围的中东问题,特别是伊朗核计划和叙利亚持续恶化的局势等问题。《耶路撒冷邮报》也说,内塔尼亚胡访华的重点在于推进经济关系,打开中国市场,希望中国成为以色列的经济增长引擎。

换句话说,它们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都有求于中国的帮助,而中国现在也乐于扩大经济外交,积极协助他国摆脱经济危机。双方在此问题上取得了高度的契合。正因如此,它们在明知不可能在中国会面的情况下,一起到中国,为中国展示外交新姿态提供便利。

可见,中国邀请巴以领导人同时访华所取得的实质性的外交成果依然停留在传统领域:即分别加强与两国的政经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拓展市场,扩大能源合作,而在促进巴以和谈方面并无可以看得见的成效。

在外交上真正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借这次外交行动所欲传达的丰富信息。中国向来以严格遵守前领导人邓小平的“韬光养晦”外交国策著称,但在领导层换届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朝鲜半岛、钓鱼岛、南海以及南亚,都有所表现。而主动高调趟入巴以冲突浑水,是首次在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地缘政治利益或者领土纠葛的国家之外运用“外交影响力”,旨在更清晰地表明中国正在因应新的外交挑战,决意持续地突破传统外交战略,更积极和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改变美国单一主导的国际体系。

这和习近平首访俄罗斯的表态是一致的。不过中国以往也曾运用同样的语言表达相似的意思,但多数在宏观和战略层面推动,而鲜有在具体的外交案例中体现而已。

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强硬面对周边冲突,都是由于执政者需要仰赖民族主义者扩大和巩固执政资源,保持长久执政趋势,另一方面也是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增长,国家利益遍及世界,在多个敏感地区包括中东,都拥有重大战略利益,因此有意塑造中国全球性大国形象,通过有效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影响力,确保中国在有关地区的利益不受损害。

 (非官方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本文发表于2013510日《上海商报》)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