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 丁咚
丁咚:美国的现实主义外交:与中国战略共存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3日  来源:美国侨报  作者:丁咚  阅读:1268

丁咚 文


寻思良久,想给中美两国正在做的事下个精准的定义,如题中所示,习奥会的最大成果,就是为中美推进战略合作和管控分歧冲突提供了一个基本共识和战略底线。

对于此次会谈的成果,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中美峰会后的记者会上作了详细的说明。中方预定的这些目标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实现。不过,他的介绍是典型的宣传语言,不无溢美成分。

事实是,针对中方大力推介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并未按照中方意图单纯附和。奥巴马避开使用现成语言“新型大国关系”,另造了一个新词:“新型合作模式”,描述中美努力的方向。

相比前者,后者战术性、策略性更强,表明美方对“新型大国关系”持谨慎观望态度,而更愿意从策略层面推进双方在各领域合作,着重就管控、化解冲突和对抗因素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框架和管理机制,既回避对中国所界定的“新型大国关系”内涵照单全收,又试图有效遏止中美关系走向对抗和冲突,重走争霸路。

美国对此保持审慎是有缘由的。中方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描述包含三点,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三者的关系,前者是方法论。中间是核心内容,要求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后者则是目标。

中方提出“新型大国关系”内涵,旨在化解中美价值观矛盾,继续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小心翼翼地避免成为美国主导的民主价值观同盟合力围剿的对象。

然而,中美之间最重要的分歧主要表现在经济合作失衡、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歧异、在亚太地缘政治上具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等三个方面。而第二点又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并导致双方在经贸关系和地缘政治方面出现问题。比如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就是因为信奉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中国变得强大引发了地区恐慌以及全球权力中心向亚太转移。

由是分析,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继续观望中国的发展是否与其承诺的相一致,观望它所构想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能否承载两国间存在的广泛的问题。

美国的保留态度不仅体现于奥巴马在会谈开始时的讲话中,而且体现于中美双方在涉及彼此都很关切的重大问题时各说各话上,体现于美国对此次高峰会谈的成果展示上。

有关“各说各话”,比如关于人权问题,在奥巴马表达关切之后,习近平所回答的仍如其旧。双方没有就此达成进一步的共识。

有关成果展示,比如,和四十多年前不同的是,“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并没有像“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那样,达成双方都认同的联合公报或者类似文件,而是以杨洁篪对记者发表谈话的方式宣布会谈成果。

美国的目标与中方存在明显不同。它并不期待在中美之间急于界定纯属语词领域的关系,以此自缚手脚,毋宁说,它更关注现实问题的研讨和解决。在习奥会举行之前,美国政府就列出了主要会谈项目清单,针对的就是当前中美面临的突出问题。

显而易见的是,现实主义外交成了美国决策者们的主流观点。这就为中美暂时搁置重大分歧,在一系列领域扩大共识、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双方从理性角度出发,管控、约束对抗和冲突提供了理念支撑。

美国对现实主义外交的依赖,主因乃在于与中国硬实力的上升相比,美国实力总体有所下降。据《华盛顿时报》网站6月4日刊登的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克里斯多夫题为《美国在海上撤退》的文章披露,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海军渐渐式微,截至2012年底,舰艇数量减少一半多。2013年奥巴马又公布了防务新战略,有可能会加速美国海军力量的衰落。而海军力量的变化正是美国总体实力变化的一个缩影。

或许正因如此,超级大国对履行道德责任已颇显力不从心,与中国战略共存,从彼此合作中减少战略损耗、扩大利益积累,维持并巩固其全球首要大国地位,成为其主要诉求,为此不惜和中国共舞。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