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察哈尔评论 > 柯银斌
柯银斌:中国公共外交需要和平学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7日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察哈尔学会  阅读:1306

习近平主席近期访问欧洲时,提出了中国的“醒狮”形象:和平、亲近、文明。中国需要在国际社会树立“和平”形象,我们就必须将其作为公共外交的重点内容。

4月11日,“战争、冲突与非暴力化解”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湘潭召开。笔者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代表参会,收获颇大,认识到和平学的跨学科特性使其可以引进到任何人文社会学科,尤其是与国际问题相关的学科。

中国公共外交需要和平学。这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把握和实践。

以全球和平为公共外交的终极目标。和平学是探讨如何用和平的方式追求和平的学问,具有极强的价值性。我们通常讲的公共外交之目标和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中国的国家形象,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这无疑是正确和重要的。如果把追求全球和平作为公共外交的终极目标,把增强中国软实力作为中间目标,我们的视野将更加开阔,我们的思维将更具创新性,我们的事业也将更有成效,进而为全球和平作出中国的贡献。

把中国的“和平”形象作为传播重点。中国的“发展”,一直被世人所关注,但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不断出现“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近期访问欧洲时,提出了中国的“醒狮”形象:和平、亲近、文明。中国需要在国际社会树立“和平”形象,我们就必须将其作为公共外交的重点内容。

和平学机构和人士是公共外交重要的力量和资源。和平学机构和人士,尤其是国际和平机构和人士,包括和平理论研究者、和平教育推广者、和平运动参与者,应该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力量和资源。他们作为行为主体,不仅拥有全球通用的话语体系,把全球和平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结合起来,而且能使公共外交的双向性落到实处,避免单方性的局限。例如,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在南京乃至中国的公共外交事业中就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和平研究与实践的交流与合作是公共外交的主要形式之一。和平学的跨国性或全球性使其产生了大量的交流与合作,这些活动“天然”地成为公共外交的主要形式。由于所具有的价值性、国际性和同行性,其公共外交成效将更为明显。

在和平学指导下的公共外交必将产生更好的成效。从美国及其他国家来看,公共外交初期是作为“对外宣传”的替代品而得以发展的。在中国,公共外交就是“大外事”,诸多涉外部门需要用公共外交的理念和方法来改善和提升自身的工作。无论中外,公共外交主要是在“术”的层面,如何更好地提升国家形象和增强软实力。如果把和平学引入公共外交领域,和平学的价值性将使公共外交达到“道”“术”之结合,必将在国际、国家、本组织三个层面产生更好的成效。


作者系察哈尔学会秘书长、高级研究员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