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活动 > 察哈尔-外交与国际关系大讲堂
吕凤鼎莅临河北大学论道“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政策”全文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3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1437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同志、各位朋友:

首先,我要对河北大学的盛情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见到这么多年轻的面孔,我感到非常高兴。这使我立刻找回了我49年前从安徽农村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求学的感觉。那是一个相当贫困、封闭的年代。作为一个从很贫困、很封闭的环境下走出来的中学生,那时候的我,对外部的世界几乎是一无所知。当时连对自己如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感到相当茫然。差不多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历和见证这些巨大变化的过程中,我自己也从一个学外语的毕业生,走进外交部,在外交战线上经风历雨,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后变为今天这样年近古稀的老人。

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我总是对国家和党的培养充满感激之情,也对自己在外交战线的各种困难面前坚持前行感到欣慰。我在入部33年感怀的一首七律诗中曾这样写到:“三十三年湖海行,外交岂能计榛荆。初心未可因时改,碧血原应为国倾。已惯奔波万里苦,早知名利一毛轻。老来更觉时光短,雪泥鸿爪空自惊。”后面两句表示的是几丝遗憾:如果在我们在年轻时能遇到更多能为我们指点迷津的师长,如果我们在大学和工作岗位开始阶段能更努力点,我们走过的人生道路可能会避免掉不少弯路,我们取得的成绩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也许会更大一些。

这就是我想在讲话开始时与同学们分享的两点重要的人生感悟:一是要不能忘本,要懂得感恩;二是要珍惜时光,多学知识,多练本领,尽量在年轻时期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同志:他们常常对得不到自己理想的发展机会而怨天尤人,耿耿于怀,但对自己知识不如人、能力不如人的实际状况却不加自省。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现象啊。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让一个知识浅薄、能力低下甚至缺德少才的人登上高位,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至少是平庸,甚至可能造成灾难。他们本人的出乖露丑也许还是其次的问题。所以,我还是主张,人的一生要多学习。无论如何,多学知识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都是有益无害的啊。艺多不压身,德高无止境,自古就有定评。     

去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65届的同学举办离校四十周年聚会。我因出差未能参加。后来操办的同学告诉我,活动办得非常成功。但有几件事令大家感触最深:一是许多同学离校40年从未见面,当日风华正茂,今日鬓发皆白,而且100多同学中己有近十分之一不在人世,这使不少同学心痛不已。二是在回忆在大学读书的岁月,大家仍然感到非常温馨和怀念,有人还当场写出了声情并茂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激动感情。三是,普遍感到人生苦短,许多同学都表示希望能利用退休后的时间继续为祖国做贡献。 应他们的要求,我事后写了一首“念奴娇”词,如果大家不反对,我愿意给大家读一下,可能这有助于你们了解一个外交官退休后的心境与感悟。词是这样写的:“蓦然回首,四十载,转眼光阴已逝。执手当年话别处,记得有人曾涕。梅蕊未枯,桃花初绽,正是莺飞季。同窗情分,古今多少追忆! 常念同学风华,伏虎降龙,报国谁无志?踏遍五洲头白后,犹觉襟怀无际。灯下吟诗,屏前观网,难忘寰中事。老来重聚,喜看霞蔚天地。”

开场白讲完,应该切入正题了。我知道,大家对当前的世界形势、国际关系和中国的外交都很关心。但由于这三个方面都属于大问题,时间短,不好一一涵盖,所以我只能挑大家当前最关心的问题,比如涉及大国关系和我国周边面临的问题等,简要地谈谈我的理解和体会。

大约一年前,经常遇到有人对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感到有些困惑和不解,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现在天下还这么乱?为什么我国的周边麻烦这么多?另一个是,为什么中国发展了还要受欺负?有人甚至直接发问为什么中国外交不能硬气些?最近一年来,认为我国外交不够硬气的议论,好像少了一些,但类似的困惑或不解,可能还在一些中国人的头脑里存在,只是内容或程度会有些不同而己。实际上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如何看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最新发展的问题。

关于世界形势,中央在十八大上己经做出明确论断,其中有两个要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世界正处在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国际形势呈现稳定与动荡、合作与摩擦并存的特征,一些重要的格局性、趋势性变化越来越明显。不安定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很多。二是和平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维护国际形势的总体稳定所具备的有利条件仍然多于不利条件。也就是说,我们在观察判断形势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两个方面,抓住这两个方面。在我们看到形势乱的一面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看到总体稳的一面。在我们看到对我不利因素在增加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看到对我有利因素也在增加的趋势。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待和评估形势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信的心态。不能让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更不能让片面的现象掩盖了全面的现象,让假象掩盖了真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把握正确方向。

纵观国际形势发展,以下几点动向特别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第一个动向是,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总体上看,国际经济仍处在缓慢复苏的进程之中,并有望继续得到改善,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 数据显示,去年世界经济增长3.0%,今年仍将有所增长,但仍将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几年5%以上的增速。

同前几年相比,发达国家表现的复苏势头较强,预计今年增长率为2.2%。美国去年经济增长率为1.9%,今年预计为2.8%,在发达国家中率先进入持续复苏轨道。欧元区正在走出衰退,预计今年将实现1.0%的正增长。日本靠超大规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日元贬值刺激经济,2013年经济增长为1.6%,但由于它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高达234%一级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对而言,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经济风险依然很多。印度巴西俄罗斯增速明显下滑,去年只分别增长4%,2.3%和1.5%。美国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有可能使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金融风险增大。不过从整体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基本面尚好,2014年经济增长预计为5.1%,仍会高于发达国家一倍,而且它们的债务率平均仅为30%左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126%的水平,因此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值得指出的是,为应对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的挑战,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谋求转变发展方式,以增加自己的经济竞争能力。比如,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努力改变高福利、高赤字、高债务的模式,发展中国家则在下大力气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内需。为此,各国围绕新型能源、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力度,以抢占发展先机,是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第二个动向是,各大国在对内推进发展战略调整的同时更加重视外交战略运筹,以应对国际格局的演变。欧盟实施2020战略,推动经济实现智能、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美国公布创新战略,继续推进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向实体经济回归,加大吸引外国投资力度,并实施5年出口倍增计划。奥巴马政府强调外交要为经济服务,继续推行巧实力外交,拉别国分摊责任,在对外进行武力干预方面比以往要慎重,力求为重振美国经济积累更多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死保其“一超”地位。俄国继续推行强国战略。普京强调,俄罗斯经济增长速度要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7%的水平,以使其2020年的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五强。与此同时,俄探索符合俄国情的价值理念和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欧亚联盟建设,积极发展同新兴力量的关系,增强俄战略进取态势。欧洲在困境中坚持推进一体化建设,努力维持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活跃进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扩大话语权。

大国围绕国际规则和地缘政治的较量更加激烈。首先,美国和西方世界过去鼓吹自由贸易,现在转为更加强调公平贸易,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TPP )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 TTIP ),企图打造新一代更高标准的贸易和投资规则,抵消金砖国家的竞争优势,甚至将金砖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排除在新安排之外。其次,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它们试图推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地缘政治方面,它们图谋以“保护的责任”为名推行“新干涉主义”。第三,在网络、外空、极地、深海等战略新领域,它们企图打造由其主导的国际规则。情况表明,新一轮国际规则之争,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协调合作或竞争较量的重要战线。

近来,乌克兰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乌是俄罗斯与美欧长期争夺的地缘缓冲带。乌近期政局出现巨变,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出走,说明美欧在乌克兰策动“颜色革命”的活动有所得手。但俄罗斯随即展开强硬反击,通过策划和支持克里米亚公投,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表明西方对俄过份挤压造成的是反效果。尽管西方对俄采取了一些制裁措施,包括暂时中止俄八国集团成员资格,但克里米亚并入俄国已成既成事实,很难改变。估计,下一步,美欧与俄较量的焦点,将主要围绕乌克兰未来的政治安排来进行。双方的争斗将是一场长期的拉锯战。

乌克兰危机,对我们中国意味着什么?它给中国的外交战略运筹带来何种影响?我认为还是两个方面:一是机遇,二是挑战。说是机遇,主要是两点:一是美欧与俄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斗争客观上牵扯美国等西方大量的经力,有助于减轻美国“亚太再平衡”对我国的战略压力。二是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缺乏制服俄国的有效手段,进退维谷,而俄因此也承受巨大的内外压力,这使我国在“中俄美”和“中俄欧”等大三角关系的新一轮互动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说是挑战,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应对由乌克兰危机引发的问题方面将面临微妙的选择,将对我国的外交智慧提出考验。美西方在包括乌克兰在内的世界各地大搞颜色革命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问题与发展,我国必须坚决反对。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敲打美西方有关阴谋的做法,我们自然会给予同情和理解。但是,考虑到俄在克里米亚的行为不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特点,同时考虑到我国与乌克兰的关系,我国在外交上必须作出全面考量,妥善处理。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处理乌克兰问题上坚持了我国的一贯原则立场,维护了我外交全局,受到了多方肯定,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三个动向是,国际力量的对比继续朝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普遍的看法是,近些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已经促使国际格局呈现出“南升北降”态势。 据统计,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占据全球工业产值的52%、出口总值的48%、外汇储备的80%。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估计,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13年发展中国家GDP占全球的50. 4%历史上首次超过发达国家。一些经济专家预测,到2015年,金砖五国GDP之和将超过美国,2035年将超过七国集团。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遍及各大洲。我国所在的亚太地区,更是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这个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大批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40%的人口、55%的经济总量和44%的贸易总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其发展前景与影响理所当然地受到极高的重视。以往长期不被看好的非洲,这几年经济增长很快,势头很猛。据权威预测,2011--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国家中,将有7个是非洲国家。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的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将给世界带来多么大的冲击和变化,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实际上,近几年,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在不断增长的国际影响。它们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上升。越来越多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士在国际机构中担任领导职务,改变了清一色美欧人的状况。中国人已经担任着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等重要职务。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总体上,美国为首的西方在国际格局中仍占据优势地位,我们的头脑不能失去清醒。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有理由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大方向保持信心。对我们有利的多极化趋势还会继续发展。

第四个动向是,我国发展面临战略机遇期的大格局没有改变,但其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013年经济增长7.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各方更加看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看好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我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大幅提升。同时必须看到,随着我国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国际社会对我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期待上升。我国家利益不断向外拓展,与外界发生各种矛盾摩擦的可能性增大,同世界关系进入新的磨合期。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外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主动战略谋划,积极开拓进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善于在复杂形势中发现机遇,在风险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形势变化中创造机遇,为继续维护和用好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作出新的贡献。

下面想稍微具体地谈谈我们的外交工作。大家都知道,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在保持稳定性和延续性同时,也展现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是进取性和开创性。一年来,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领导人分别出访亚非拉和欧洲、北美各大洲,涵盖大国、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300多位外国政要会见接触,接待6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华。我国同各国签署约800项合作协议,涵盖政治、经贸、能源、人文、军事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开局气势恢宏,亮点纷呈,为今后5到10年的外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第一,我们重视大国关系并进行了全面科学的战略运筹。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一方面,中美之间利益紧密交织,双方谁也离不开谁。2013年中美贸易额超过5200亿美元,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对美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最近2年,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累计达210亿美元,比此前11年的总和还要多。中美相互投资已突破1000亿美元。2013年双方人员往来近400万人次,平均每天1万多人。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彼此不能或缺的程度。美方在朝核、伊核、气候变化等几乎所有重大国际问题上都离不开中方的协调配合。美国对华政策中借重合作的一面在上升。另一方面,中美实力对比加速拉近,美防范和牵制中国的心态失衡,神经也越绷越紧。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亚太巩固同盟体系,宣布将把60%的海空力量部署到亚太,明里暗里插手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加快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 TPP)谈判,其主要目的很清楚,就是想保住美在亚太的地位和影响力,牵制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头。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希望与美国走历史上“大国相争”甚至发生对抗的老路,而是努力消除美方的误解和疑虑,引导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去年习近平主席访美,与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就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习近平主席用三句话精辟概括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即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奥巴马也明确表示,美方希望同中方一道努力构建基于互利互尊的新型大国合作模式,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继续和平崛起。这一共识向全世界发出了中美两大国致力于搞好相互关系的积极信号和良好预期。在G20圣彼得堡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会晤时重申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围绕落实元首共识,双方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机制化沟通中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设立了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工作组,启动了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出席荷兰核安全峰会期间再次会晤,同意继续保持密切沟通,致力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上述表明,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性,并共同希望推进这一符合双方利益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有理由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怀有审慎的乐观与期待。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美对华依然奉行对话合作加防范遏制的两手策略。前不久,奥巴马不顾中方反对会见达赖,表明美不会放弃利用台湾、涉藏、涉疆等问题对我进行防范、遏制。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将会始终伴随来自美方的各种各样的反复与干扰。我们对此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以两手对两手,既坚持不懈推进中美关系沿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向前迈进,又对美损害我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敦促美方切实尊重中方利益和关切,妥善处理双方分歧。

中俄关系。很显然,俄罗斯是我们在国际上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当前,中俄两国都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都是国际上重要的新兴力量,都承受着美西方的战略竞争压力,双方共同关注和共同语言很多。中俄两国深化战略协作的共同需要进一步上升,两国关系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

去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即把俄罗斯作为第一站,之后又在国际多边活动期间多次与普京总统会晤,不仅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而且调动了与其他大国之间的互动,为两国外交都争取了主动。中俄双方明确承诺坚定支持对方发展复兴,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核心利益,坚定支持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使两国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的战略协作踏上新台阶。两国在能源资源、航空航天、军技等方面签订多项合作文件,一致同意积极开展联合研制远程宽体飞机、重型直升机等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商定俄方从东西两线及海上向我增供3200万吨原油,通过东线向我国供应天然气,从而推进两国互利合作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此外,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建立起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友谊,也将对确保中俄关系的发展发挥积极影响。

今年2月,索契冬奥会前夕,西方国家领导人为冷落普京纷纷决定不派高官出席开幕式。在这种背景下,习主席应普京总统邀请赴俄出席冬奥会开幕式,表现了中方对发展中俄友好关系的真诚意愿。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习近平主席连续第二年将俄罗斯作为首访国,因而受到俄方极为热烈欢迎和接待。在这次访问中,两国元首对中俄关系发展做出战略规划,共同与参加叙利亚化学武器海运联合护航的中俄军舰舰长视频通话,并决定2015年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俄方还积极响应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表示愿将俄方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对接,表现了俄方对加强对华合作的积极姿态。

总之,对中俄关系,我们要从全球安全和发展的战略积极给予高度重视。也要从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目标的需要出发给予高度重视。要把中俄关系看作是我国稳定周边形势、保持大国关系平衡的一个主要战略支撑点来打造,做出切实的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顺利的轨道不断发展。

中欧关系。去年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全面推进中欧关系,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谋划对欧交往、处理中欧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李克强总理等我领导人成功访问德国、瑞士及北欧,第16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在罗马尼亚会晤,英国首相、法国总统和总理分别访华,使中欧交往呈现出热烈繁忙、友好、务实的景象。今年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主席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欧盟总部,受到欧方的高规格接待,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习近平主席就任后首访欧洲,出席了84场活动,同四国签署了120多项合作协议,成果很丰硕。这次访问不仅极大推动了中欧关系发展为新形势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赋予新的战略内涵,也进一步完善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布局,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与德、法、英三大国及中东欧国家在核能、高铁、航空、金融、城镇化、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李总理中东欧之行达成中方承担修建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的协议。我们与冰岛、瑞士签署双边自贸协定,与欧盟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我们坚定应对欧盟对我光伏产品“双反”案,促使欧方最终同我达成价格承诺协议,维护了中方企业继续对欧出口、保持市场份额的实际利益,为国内产业调整赢得宝贵时间,维护了我发展利益。中欧双方还共同制定《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实现了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欧洲2020战略的对接,中欧全方位合作踏上新的征程。今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期间,中国政府制定了第二份对欧盟政策文件,昭示了新时期对欧盟政策目标,规划了未来5至10年中欧合作蓝图,为我们要继续丰富和提升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推动中欧在多个领域形成合作共赢新格局展示了光明前景。

第二,大力做好周边工作,加强我国的周边战略依托。我国是世界大国中地缘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周边在我外交全局中占有首要位置,对维护我国安全和国内稳定意义重大。经过多年的深耕厚植,我在周边的地缘、经济、人文优势逐步扩大。政治上,我们在周边广泛建立起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经济上,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交往日益加深,过去十年,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由1700多亿美元增加到1. 2万多亿美元,增长了6倍多。我们与东盟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周边国家对我经济倚重不断加深,务实合作成为我运筹周边外交的“压舱石”。安全上,我们同周边大部分国家互信合作进一步加强。我们同除了印度、不丹之外的12个邻国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同越南划定我国第一条海上边界。可以说,我们周边环境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是我们长期坚持睦邻友好政策的结果。

去年,习总书记就周边外交工作发表过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在讲话中,他明确阐述了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提出要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习总书记强调,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即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着力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巩固和扩大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我认为,当前我国周边外交既处于化解挑战、破解难题的攻坚期,也面临抢抓机遇、大有作为的开拓期。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答和解决了我国外交工作特别是周边外交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有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立以来,从战略布局上继续加大对周边地区的投入,加大周边外交行动,巩固了我国周边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华睦邻友好的有利环境,使我国的周边工作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态势。

中亚国家是我重要的资源能源来源地,也是我维护西北安全的战略屏障。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访问中亚四国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再加上塔吉克斯坦总统此前已访华,也就是说,我国领导人半年内就实现了与中亚所有国家的元首级交往,同中亚五国都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土库曼斯坦是作为中立国首次同外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访问中亚期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以及成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的重要倡议,得到相关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响应。中方还同中亚国家签署了近50份涉及能源、基础设施等各领域合作文件,就传承丝绸之路精神、互设文化中心、设立孔子学院等达成共识。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论说,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亚欧地区将形成一个覆盖30亿人口的世界最广阔市场,将为中国未来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南亚地区是我国的西部近邻,战略地位非常重要。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成功访问印度、巴基斯坦。访印期间,推动印方在边界、跨境河流、贸易不平衡等问题上从大局出发管控好分歧,寻找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双方决定共同倡导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这一构想的推进实施将联接中国向西开放和印度东向战略,也向世界发出了中印加强合作的强烈信号。访巴期间,双方就移交瓜达尔港运营权以及建设纵贯巴全境的“中巴经济走廊”及能源合作等达成共识,开启了中巴关系新阶段。今年2月份,杨洁篪国务委员赴印度参加中印第17次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印朝野政党纷纷表示支持对华友好政策。

东南亚方向,我们与东盟沟通和交往十分密切,建立了包括领导人会议、部长、高官等对话机制等一套成熟完整的机制。2a13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双方关系发展历程中,中国创下多个第一,第一个作为大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结成战略伙伴,第一个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等。中国从一开始就强调尊重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李克强总理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提出今后10年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要深化战略互信、聚焦经济发展两点共识和七个合作领域的框架,打出26项具体合作倡议,开辟了我同东盟关系发展的新前景。在2013年召开的中国一东盟特别外长会上,中方提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立一个政府间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融资机构、深化次区域和边境地区合作以及海上合作等全方位的合作倡议,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我们注重做争取人心的工作,同东盟人文联系也十分密切,友好关系基础深厚。

综合来看,亚洲要发展,核心是中国,这个大势不会变。我们在周边的地位和影响大大增强,任何国家都无法忽视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周边环境中确实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最突出的是朝鲜半岛问题、中日关系问题和南海问题。

朝鲜半岛一直是个大难题。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战略要冲,历 史上曾多次影响中原王朝的安全和兴衰,现在对我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朝拥核不符合我国利益,不利于地区和平稳定。朝鲜核设施离我国最近距离只有不到100公里,万一发生事故,对我国东北安全影响很大。朝鲜拥核也为日本、韩国开发核武器和美国加紧在东北亚军事部署提供借口,这将对我形成严重不利的战略态势。我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负有履行核不扩散的义务。所以我们坚决反对朝鲜拥核,坚定主张半岛无核化。同时,我们也明确反对美借机在半岛和周边加大军事部署,坚定维护朝鲜半岛稳定,坚定主张通过对话谈判方式解决半岛核问题,反对任何方面采取使局势复杂化、紧张化的举动。在中方积极努力下,因朝鲜第三次核试引发的半岛紧张局势趋于缓和。朝方表示愿接受中方建议展开对话,重申半岛无核化是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遗训。今年初以来,朝韩接连相互传递改善关系的信号。但另一方面,半岛缓和局面的基础依然脆弱。朝方虽重申坚持半岛无核化立场,但拥核战略没有实质性改变。张成泽事件表明,朝内外政策不确定性较大。应该说,半岛局势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但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们要继续大力劝和促谈,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问题,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避免半岛发生战争动荡,确保我国战略安全和利益。

中日关系恶化引起广泛关注。当前的中日关系正处于邦交正常化以来矛盾最集中、最为困难的时期。日本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在钓鱼岛、历史、修宪等问题上采取一系列消极举动,导致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也冷的局面。双方高层往来中断,2013年双边贸易额3126亿美元,同比下降5.1;日本对华投资额71亿美元,下降4.3%;人员往来471万人次,下降14%。在很大程度上,安倍的举动主要是日本国内政治环境促成的。从历史的角度和战略的层次来讲,中日关系是处在调整期。近些年中国发展快,全面赶超日本,使日本从“亚洲老大”的位子上掉下来,日本社会在心理上感到不适应,行为上自然要出错。要让日本从不适应到适应,需要有一个过程。当然,中日关系背后的美国因素也很明显,我们也要看到。但是,对中日关系问题,我们战略上还是要有足够的信心、定力,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是很清楚的,时间在我们一边。但是在战术上、具体问题上,我们要高度重视。现在中日之间最突出的是两大问题:

一是钓鱼岛问题。2012年日方非法“购岛”以来,我们针锋相对进行了坚决斗争,打破了日方在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单方面存在,实现对钓鱼岛海域常态化巡航,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去年11月,我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进一步体现了我对钓鱼岛拥有主权,强化了对东海的实际管控。军队、外交、民航等部门密切配合,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尽管日方顽固坚持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错误立场,不承认我东海防空识别区,指责我以实力改变“现状”,但目前总体态势对我有利。近期日本又联手美国炒作我防空识别区问题,要求民航组织就与飞行情报区有关的问题做出表态。经我坚决斗争,民航组织未就日美提议做出任何决定。

二是历史问题。去年底,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钓鱼岛和军事安全等新老矛盾全面凸显。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我国从外交、舆论等多方面同日方展开了坚决有力的斗争。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中国人民不欢迎安倍。我们70多位驻外大使先后通过国际舆论揭批安倍,指出安倍参拍的实质是企图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我们还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做各国工作。今年2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两个决定,首次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绝不允许开历史倒车。3月28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期间再刻薄基金会发表演讲,两次提及日本侵华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以次敲打日本否认、美化侵略的歪曲历史观,在德国和欧洲引起广泛共鸣。

我们的有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俄方对安倍参拜表示遗憾和谴责,中俄商定2015年在上海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美国有意偏袒日本,但也首次对安倍参拜公开表示“失望”。在我和国际社会强大压力下,日国内舆论和民意明显分化,多数在野党公开表态反对安倍参拜,执政党内部也出现质疑声音,六大报中有五家发表社论对安倍提出批评。尽管安倍政权竭尽全力进行反扑,但难以扭转在国际上广受谴责的被动局面。我们占据道义制高点,牢牢掌握了斗争主动权,安倍及日右翼的极右行径在日本国内不得人心,在国际上也不可能摆脱广受谴责。

我同日本在领土主权与历史问题上的斗争较量可能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对安倍政权的顽固性和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作好准备,强化底线思维,与此同时也要坚定信心,把中日关系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框架内把握和运筹,在全力遏制日右倾势头的同时,调动日本和国际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推动中日关系朝着于我有利的方向改善和发展积累条件。

南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南海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我国南海断续线主张之内的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我国对这片海域拥有主权有籍可查。但南海争议的形成有一个过程。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随着南海油气资源逐步被发现,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南海提出管辖海域主张。这样,南海问题就涉及到五国六方。但在这个问题上,各方的主张相互交织重叠,我国南海断续线与现代海洋法制度之间的冲突也需要厘清。自2012年以来,我国通过加强对黄岩岛的管控,宣布设立三沙市,对外公布南海油气招标区块,坚决回应菲律宾挑起黄岩岛事件、越南通过《海洋法》等行为,有效维护了我领土海洋权益。在这个问题上,菲律宾表现很差,在南海问题上的动作频繁,如对仁爱礁附近坐滩的登陆舰进行人员轮换和物资补给,向国际海洋法庭仲裁庭提交中国菲律宾南海争议诉状等。当然幕后撑腰的还是美国。美国利用南海问题牵制我的意图路人皆知。

当前彻底解决南海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我们一方面要坚定维护在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决反制一些国家的挑衅和侵权行径。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把南海局势稳住维护我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及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继续推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海上务实合作拉紧利益纽带,实现互利共赢,体现我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议的积极姿态。对于菲律宾提起的国际仲裁,我们要坚持不接受不参加仲裁程序的基本立场,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在事关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上的挑衅行为,并采取有力有效的反制措施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总之,我们要通过扎实有效的行动,继续保持并积累于我有利的南海维权态势,为将来彻底解决南海问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第三,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习主席2013年访非期间提出,对发展中国家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义利观。只有坚持正确义利观,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人的心中去。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不能以邻为壑。正确义利观传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理念,增强了我国软实力,对我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去年3月,习主席首次出访就来到非洲,会见了十几个非洲国家领导人,有力巩固了中非传统友谊,深化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非洲领导人和各界人士高度赞赏中国长期给予非洲的无私帮助和不断扩大的中非互利合作成果。刚果(布)总统萨苏在欢迎习总书记的大型集会上慷慨陈词,痛批西方诬称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的谬论。5月底,习主席出访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等拉美 和加勒比国家,会晤加勒比8个国家领导人,宣布了支持加勒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中加合作的一系列新举措,提升了我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整体合作水平。

第四,为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不断提升,世界各国普遍期待我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责任。同时,今天的中国已经靠近国际舞台的中心,大事小事人家都要我们表态。我们要坚持能力、权利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以实际行动增强我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我们积极为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叙利亚问题上始终高举政治解决的旗帜,提出政治解决叙问题的“五点主张”,积极推动叙利亚化武危机“软着陆”,与俄罗斯等国一道参与叙利亚化武海运护航行动。大力推动并参与六国同伊朗对话,推动各方就协议案文达成一致,妥善处理美对伊制裁涉我利益问题,进一步确立了我在伊核问题上的话语权,维护了我能源资源安全和重大利益。就巴以问题打出四点主张,增强了我国在中东事务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彰显我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国际形象。我们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是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负担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军还首次向马里派出成建制的安全维和部队。对此,国际社会都给予了广泛的好评。

第五,进一步开拓各领域的外交活动。我们积极把安全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等作为开拓方向,推动领域和国别、区域外交协同并进。我们大力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同各方务实合作,防范和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和摩擦。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G20圣彼得堡峰会,针对美西方量化宽松政策调整的负面影响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影响世界经济的重大问题,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理念,呼吁各国采取负责任宏观经济政策,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些重要主张得到与会各国普遍认同,中方的不少观点和建议被纳入《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体现了中国的话语权,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今年3月,习主席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首次全面阐述中国的核安全观,介绍中国在加强核安全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中国致力于维护核安全的积极态度。我国领导人还向国际社会介绍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各方普遍认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坚定、措施有力,经济发展前景会更好,对世界是新的更大机遇。

与此同时,我国针对西方支持“藏独’、“东突”、“法轮功”等反华分裂势力从事危害我国家稳定与安全的图谋,积极做各方工作,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妥善处理各种领事保护案件,维护我海外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国内外的一致称赞。我们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努力营造积极友善的舆论环境,不断增强我国软实力,在夯实我与世界各国关系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果。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一年中,针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外工作中,坚持国家的外交方针,开拓进取,灵活应对,很好地捍卫了我国的根本利益,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为维护和推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我相信在新的一年,我们的外交工作一定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更大的成绩。

由于时间关系,我的讲话该结束了。谢谢大家。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