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46期)
中国网:日本学者:中日应抓住历史和平主流化解对立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5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新闻与公共事务部  阅读:1455

中国网北京4月17日讯 (记者 戚易斌)4月16日下午,察哈尔圆桌“避免冲突的和平理念和策略”在京举行。本次圆桌会议由察哈尔学会主办,来自中日两国的十余名学者围绕中日关系与和平进行了讨论。
    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主持了会议并介绍说,学会已经将“和平学研究”作为学会发展的第二个重点方向。
    与会嘉宾、日本早稻田大学前校长、“亚洲和平贡献中心”理事长西原春夫进行了题为“探讨亚洲共同历史认识平台的可行性”的主题演讲。 
    西原先生首先从他幼年时期的经历开始讲述他与中国的关系。他悔恨于幼年时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影响,对日本侵华持支持态度。二战的结束让他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了解到了战争和历史的真相。那时他虽然只是17岁的年轻人,但已立志要偿还日本所犯下的罪孽。1982年,通过早稻田大学与北京大学的交流项目,西原第一次访华。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无论是在学术交流之中,还是在“亚洲和平贡献中心”的工作中,他都致力于中日和平。他的坚持都源于他在17岁那年所立下的誓言。
    西原先生阐述了他对于和平和中日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和平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而和平的关键在于“克服对立”。“克服对立”的方式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基于共同点进行讨论。这种方式可以作为中日之间化解对立的尝试。
    在西原先生看来,中日之间的共同点应该是对于历史的共同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纷繁复杂,但是我们应该以长远的历史视角,深入人类历史的底部,排除表面的支流与逆流的干扰,抓住人类历史的主流。西原先生说,当代人类历史的主流就是和平,这一点欧洲的历史已经向我们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和平的思潮汹涌澎湃,也促成了《非战公约》的诞生。德、 日、意三国之所以对抗这种潮流,是因为他们在总体的发展上落后于其他国家,也落后于潮流。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抓住人类历史的主流,才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痛苦,也使自己几乎灭亡。随着法西斯国家的战败和殖民地被解放,和平的潮流比以前更为强大。加之科技、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国界正在变得愈发矮小。欧洲历史的发展是亚洲历史发展的参照。欧洲的具体情况与亚洲不同,亚洲并不需要一个如欧盟般僵硬的共同体,但依然需要一个超国家组织整合各国利益。
    之后,西原先生表达了他的希望。希望中日两国的民间力量,在普及主流历史观点、影响官方决策层面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也希望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能为历史的大潮流做出贡献。
    主题演讲后,与会嘉宾就中日关系与亚洲和平进行了讨论。参加讨论的有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胡继平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李英桃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初晓波副教授,以及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陈文寿,研究员王冲、章文等。 (完)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