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4年 > (总第63期)
话题一:对“一带一路”重要性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1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  阅读:1707

鲁世巍(黑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上午听了很多领导和专家的演讲,我很有收获。下午根据大会的安排,进行专题研讨,我受大会的委托和外文局于主任共同主持下午的研讨。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叫“一带一路”与周边外交,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研讨也是围绕着两个大问题进行。首先对“一带一路”本身及其它的重要性的认识。我想这个战略本身大家都很熟悉和了解,但是也可以谈谈自己的认识。这也是前提,对于战略本身认识更加透彻才能更好增加外交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更好地使外交服务于这个战略。

第二,重点讨论外交上怎么做。外交上如何为“一带一路”提供支持,外交如何对“一带一路”的战略设施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这实际上也是这次大会给我们的专题讨论提出来的一个要求。

赵进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外交学院原院长、察哈尔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上午开的会议很不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三点。

第一,我觉得这次年会的题目“新亚洲,新外交”,这个定位高度有了,我们讲的不是公共外交,讲的是新亚洲,新外交。

第二,我觉得这次会议,让我感到比较意外的是有十几位韩国学者,要把我们自己的公共外交实践跟周边国家这些学者进行的交流,结合在一起。

第三,发的文件里面有习主席在外事会议上的讲话,使得我们这次年会可以在中央习主席的外事工作会议讲话下进行。我们下午讨论“一带一路”,对于中国的意义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和另外一组讨论的孟中印缅是否和二战之后欧洲搞的煤钢联营有点近似的地方。二战以后,欧洲怎么办?当时首先是一个法国的外长,他被称为欧洲联合之父,他首先提出来法德联合,法德打了一百多年,三次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最后都和解了。先搞的煤钢联营,把六个国家联合在一起,有点以国家主权集合在一起的味道了。到了1957年由这个过渡到西欧的欧共体,联合程度又深了一步,到了1993年签署了条约。最近欧盟的主席(唐纳德·图斯克),也是波兰原来的总理,他担任了欧洲的主席。

我们讲的“一带一路”如果联想到习主席在外事会议上讲到一句话,他说我们要抓好周边外交,我们要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我就对这个“周边命运共同体”印象很深,这不是领导人第一次提,但是在这次年会中比较看重的谈了这个问题,这应该触发我们搞公共外交的学者来思考周边的命运共同体怎么走,我觉得“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能否让我们借鉴一下欧洲人是怎么走的,当然亚洲和外国有一些不同点,但是也有一些相同点,比如法国与德国,德国侵略占领了法国,就像中印的关系,欧洲怎么解决?命运共同体。我想我们现在也要考虑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新亚洲,我想应该是一步一步深化的联合或者有一些国家间的主权让步的性质。当然到现在为止,我们和东盟签了自贸协议,但是现在要打造自贸协议的升级版,我们和韩国也要快签订了,我们和澳大利亚和很多国家都签了这个协议。我觉得这对于打造一种密切的联系很重要,但是政治方面的东西,我觉得恐怕应当值得我们去深思,去考虑。

我今天上午听到中央召开中南海会议的9个学者里,有3位是和察哈尔学会有联系的,我们要服务于主体关系,我们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这就是新亚洲和周边命运共同体一些大的问题上,加强我们战略性的思考,不是仅仅看眼前,怎么打开周边共同体,这个很重要,我们的看法和视野更拓宽一点,朝着这个方向走,我觉得我们的公共外交会越来越宽广,对我们整体外交所做出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2009年中央提出了“公共外交”的概念,到现在已经五年了,所以要总结一下。我们起初是借鉴欧洲、美国,世界上其他国家公共外交的那种模式,讲中国故事很重要,发出中国好声音也很重要,但是停留在这一阶段,仅仅是这方面是不够的,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去做公共外交的工作。现在有针对性,对我们国家来讲,对我们外交来讲,大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我们国家怎么发展,这个东西不用我们讲,很多人到中国来一看就明白,现在的问题是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的疑虑、担心甚至是恐惧,这恐怕是我们要搞好周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不能够忽略的一些困难。所以在这些方面,我觉得我们的公共外交要更有针对性,更实事求是,更好地体现我们为总体外交服务的体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我们不能现在发展快了,口气就很大,居高临下或者是强加于人,我们要坚持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是我们自己的,但是我们要在工作中要多注意,多做解释,友好,多交流,在这方面可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谢谢大家。

王国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公共外交季刊》编委)

今年政协外委会把“一带一路”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已经在新疆、甘肃、广西、广东,海南还有福建连续组织了好几次调研。我想察哈尔学会作为我们国家典型的机构,大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智慧,也为国家重大外交战略提出一些真知灼见,刚才赵大使从自己的角度也谈了一些,我很受启发。

首先,我想“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提出来,确实是站在战略的角度。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开放力度,我想从中央整个发展战略来讲也是需要良好的外交环境,这些年,大家也有这种感觉,我觉得周边事务好像最近麻烦不断,中日关系也出现问题,中菲、中越冲突也很多,今年年初的时候代表团到缅甸去,原来是作为一个周边友邻,而现在的关系就感觉不对等。我们要加快发展,要加大开放力度,如果没有好的周边环境就会阻碍发展,我觉得“一带一路”在这个层面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何把这方面按照中国体制的战略构想把它做好,也很不容易。

我们前面做过了一些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东西,真正将战略构想变成现实,这条路是非常艰难的。我常年搞外宣,新闻宣传和对外宣传也是公共外交的大范畴,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在做调研的时候一直在想,怎么去做好?现在可以从“一带一路”的建设中看到,大家也可以感觉,至少这个顶层设计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看到,到了地方上更是没有,到周边社区更是没有,现在电视上都在想抓住机遇,都想抓住快车,都想把自己的项目往里装,什么港口、铁路、公路、航线全都有了,甚至保税区、自贸区都有可能做起来,都在那样想。

上次,我们去了广西,走了北海,看了钦州,两个邻近城市重复建设,大家都想抓机遇。看到这些情况我就有这点想法,从中央层面对围绕着“一带一路”开展的周边外交,我国公共外交包括对外宣传都有顶层设计,不能各部门各行其是,各地方各行其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这样就形成不了,弄不好还产生副作用。第二,在上午几位做外宣这方面的工作也讲过,如何适应现在发展的变化,我们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周边外交有什么改进方式,使我们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行之有效,确实能够发挥作用。我们自己搞外宣的也很清楚人家是怎么看我们的,所以如何在这方面改变我们的话语方式,让我们做这方面的工作真正能入耳、入心、入脑,能够很好地把这个工作做好,我们公共外交也好、对外宣传也好,也搭“一带一路”的这辆车,首先要把周边做好,特别周边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内外有别,不能把对内的东西马上就搬出来,还要有对外的,我们周边的国家情况都不一样,东亚、北亚和南亚、西亚都不同,如何一国一策,一种文化有一种方式,不同的国家根据不同的国情去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就说这些,谢谢。

马丽蓉(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阿拉伯世界研究》常务副主编)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最近“一带一路”处于中国战略的核心阶段,所以我今天想说一下如何为“一带一路”丝绸战略定性的问题。我认为中国这个战略比较恰当的是“以‘一带一路’为抓手的中国丝绸战略”这样命名,有以下六个理由:第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以“一带一路”为抓手的全方位的发展战略,这个全方位不仅限于“一带一路”。第二,习主席一年多以来的四条线上的出访,走了沿线的国家也走了相关的周边国家,这是外交实践的第二理由。第三,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中国民族贡献给全世界最成功的公共产品,我们应该借此以“丝路战略”命名,应该是进一步提升我国与世界继续贡献丝路相关的一系列丝路公共产品的能力。第四,周边环境是恶化的,面对中国威胁论、军事威胁论等等,我想首先应该做的是柔化中国形象的表述,在柔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优化中国的形象,所以我觉得“丝路”本身柔软、包容、形象生动,具有中国的文化基因,适用于我们现在叙述的中国故事。

第五,现在很多国家都有了丝路战略,营造了两个体系的相互构造,一个是结盟体系,就是美欧主导下的结盟体系。再一个是中国主导下的伙伴体系,那么到底是加入结盟体系还是伙伴体系,因此习主席在这次外出会议上着重提出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大国外交,将来形成伙伴关系的网络体系,这已经很明确了我们和其它地区世界大国的中亚战略,而且以丝路命名的战略关系应该凸显真正三个共同体意识,所以我们更应该用丝路战略来命名。

第六,实际上,中国是通过全方位的丝路发展战略,最终的目标我认为向全球贡献一种最具中国特色全球治理方式,它倡导的是一种共享共治共赢的治理观,实际上最终要向全球治理贡献出它最后达到的丝路效率的丝路治理模式,因此我觉得更应该用丝路战略来命名,谢谢大家。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