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出版物 > 察哈尔快讯 > 2015年 > (总第69期)
互动研讨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0日  来源:  作者:  阅读:1739

柯银斌(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兼高级研究员):察哈尔学会自2014年以 来也将“冲突与和解”作为学会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很高兴与斯德哥尔摩 国际和平研究所探讨和平问题。公共外交的目标不止是改变国家形象问题, 更应关注世界和平问题,应推广和平学。以东海现在的局势,是谁在管控危 机?因为东海问题涉及了许多层面,上中下都有。所以思路很重要,管控危 机者要知道,所涉及的与危机有关系的各种不同主体,各自的想法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是在管控危机之前就要解决的问题。

吴正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谢谢邀请我来参加。今天参加这个活动,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

我想谈的第一点就是管控危机非常重要,我完全同意杜懋之先生讲的有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中日双方在近期之内是不可能解决领土纠纷问题 的。像邓小平当年讲的一样,现在我们这代人可能还没有这个能力。那怎么办呢?如何防止它成为中日关系当中一个隐患,如何防止这个地区的军事冲 突不断升级?就要管控。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跟日本之间是这 样,中国和印度的边界问题也是一样。在目前来说,首要的问题是管控,防止失控,这是最主要的。管控机制要不断完善,不断充实。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局限,它不是万能的。

第二点,在我们谈管控危机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中日关系的大背景,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中日关系的历史。中日两国交往几千年,但中日交恶才一百多年,中日几千年的交往当中始终中国是占上风、占主导地位的,各个方面我们始终走在日本的前面,但是近代一百年中国落后了。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我接触过一些日本的外交官,他们提到,本世纪初的时候他们认为“中日双方现在是处于同等的地位”,没错,是这样,那时候我们没超过它,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GDP超过它了,这才刚刚开始,我们要恢复历史原来的面貌。用这样一个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我们对自己也要有信心。 现在中日双方GDP的对比差距已经很大了,我们已经是它的一倍多了,随着时间的推进,我相信各方面我们都会超过它,这是不争的事实。

总的来说,我们要看到大的趋势,我想未来可能会更好一点。当然,并不是说中日中间没有问题,问题很多,刚才诸位也提到了,特别是历史问 题。但是你能指望安倍有多大的改善?难。能够完全得到中方和韩方的满意?难。但是不管怎么说,缓和东北亚的紧张局势,缓和中日的紧张关系,对于我们的发展是有利的。

现在各个方面的交流都在不断加深,就像四点原则的共识里面说的一 样,都在一步步往前走,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这点我们不能忽略。我们在设计危机管控方案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点。

张良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所):现在中日在东海上空 的威胁、各种意外事件明显上升了,但同时应该看到,从去年10月份中日达成四点共识和习近平与安倍会晤以后,中日关系在这方面走向缓和了。现在 两国在海上的防务功能,还有外交部门之间的磋商机制应该说基本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这些磋商在钓鱼岛事件发生以后都中断了。现在已经建立起来的两国的磋商机制今后会不会中断?尤其下半年,会不会因为安倍的一篇讲话就把已经建立起来的磋商机制给中断了?我个人是比较悲观的,下半年不管是因为钓鱼岛,还是海上石油事件都很有可能中断,当然这种中断对中日双方都是不利的。

中日双方怎么样正视现实,要有新的思维。正视现实,对于日本方面来讲恐怕在东海就是要认识到钓鱼岛是有争议的,如果日本人还是顽固地坚持钓鱼岛没有争议的话,那么危机管控也管不下去。第二个是对海上的划界,日本人如果还是顽固地坚持分界线,不承认双方在海上存在划界争议的话,那么很显然也是不现实的,风险仍然是存在的,这是一个现实。

我们要看到不管在国际上还是在亚太地区,中日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刚才很多老师都提到了,远的历史不讲,现在至少中日 两国两强并列,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双方都要相互适应,日本人要适应一个崛起的中国,那么中国人也要适应和日本人两强并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第一个方面,处理中日关 系,不管是日本人看待中国还是中国人看待日本,恐怕都要跳脱过去这种中 美日大三角关系,淡化这种意识。如果我们继续纠缠在中美日三角关系中,恐怕难以有新的发展。相反,应该着眼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中日两国一定要从如何和平共处、如何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做贡献这个角度来思考彼此的关系。如果说我们还只是从大三角关系的角度来看,看不到两国之间力量对比变化之后新的国际格局的话,那么中日关系的前景仍然很难预测。如果中日两国都能够把两国作为两强,同时又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来看待,必须要从地区和平稳定、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从三角关系的角度。所以我觉得要有一种新的思维,不管是我们还是日本人,都应该淡化这 种三角思维。

杨丹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刚才洪老师提到的东方文明,日本、中国应该从文明的视角来考虑,怎么样处理这样一些 问题。但是我恰恰认为日本和中国在这方面是有分歧的,日本现在可能更接 受的是美国倡导的规则主导的作用,可能日本会觉得中国的表述更加模糊不 清,就像我们提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人就认为我们就没把它讲清楚,到底什么是新型大国关系、怎么去建。这里面存在一个双方认知上的差别。 在谈的过程中,日本可能更讲究规则和细节,讲究细节也是日本一直的传统。在谈危机管控的时候,如果中方还是比较模糊,日本更强调细节、更强 调规则,谈起来可能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个观点,刚才张老师也提到了,围绕钓鱼岛这个海域的危机好像在下降,在其他的海域有所上升。其实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在中国周边很多地方,在全球范围之内日本和中国的竞争其实是更广的,所以有人也在说钓鱼 岛的竞争不是完全一个岛的竞争,现在最大的危险变成中日双方一种战略性的竞争,也许中日双方都想着下一盘更大的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危机管控的谈判、协商成为一种讨价还价的平台。就像日本在中日韩合作和TTP这个问题上,如果日本觉得在中日韩合作中需要得到更多的筹码,他可能在TTP表现出一个姿态,愿意加入TTP,但是跟美国谈的时候没有表述愿 意在中日韩合作方面做点事情。也许对日本来讲危机管控这个谈判就是一个交易的部分,对中国来讲其实也可以理解,完全可能是这样,所以双方谈危机管控的诚意,我觉得需要有很长时间的信任感的培养。

第三方面,刚才一位老师提到了跳出大三角,但是我认为其实我们无法跳出美国因素的干扰,它是一个无奈的局面,不可能割裂美国的存在。也许安倍4月份访问美国之后美日达成一个大的交易,也许对于危机管控来讲它的分量会下降,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