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沿科教交流途径,创中法合作繁荣——察哈尔学会中法关系与合作交流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2日  来源:察哈尔学会  作者:察哈尔学会  阅读:445
12月9日,由察哈尔学会主办的中法关系与合作交流论坛在学会秘书处会议室举办。本次会议由察哈尔学会秘书长、中国前驻斯特拉斯堡总领事张国斌主持,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法国著名法学家,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蒂安·梅斯特主讲。


法国总统伊曼努尔·马克龙或将于2018年1月左右访问中国,这将是他当选总统后首次访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有力保障经济发展,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起到重要的作用。法国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在中欧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带一路”框架的提出,无疑预示中欧、中法合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马克龙总统访华前夕,察哈尔学会邀请到来自两个文明的思考者们围绕助力中国经济繁荣,共同探讨中法两国在法律、科教方面的合作前景。




聚焦科研,知名学者谈合作


活动伊始,张国斌在欢迎致辞中感谢了梅斯特对世界法律体系、法国教育界做出的贡献。他结合自己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肯定了法国在世界法律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强调了加强中法合作的重要性。


梅斯特在主旨演讲中分三点指出了中法合作的现状:一、中法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已是常态,近十年来,两国间受益学生的增多以及交流形式的多样化都彰显出中法合作的良好态势。二、中法两国具有相同的政治愿望,即加强两国的科研合作形式。三、目前,两国已开设经济扶持项目,主要是帮助博士及科研人员,通过物质,财政及人文渠道,创立了共同的研究机构。




接下来,梅斯特通过数据分析分享了中法合作取得的成果。他指出在2017至2018教育交流年期间,有将近35000名中国学生注册法国高等教育机构,这35000名学生分布在法国的各类高校:60%学生就读于普通公立大学,40%的学生就读于高等商学院,管理学院或者是工程师学院。此外,在未来十年里,赴法留学生将成八倍增加。中国则接纳了8000名法国大学生,其中大部分是为了学习中文或就读于预科班,同样,有五万名法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学习中文,中文现在已成为第五大最受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学生欢迎的语言。在中国一些教育机构,有将近1万名高中生学习法语。


在谈到双边合作形式时,梅斯特指出十多年来,中法两国间的大学、院系学科及研究实验室签订了大量有关教育合作的协议。其中有超过300多项合作计划正活跃发展,两国通过交换生项目、开设2+2学习项目、建设中法联合学院等渠道进行科研交流。为了加强中法联合学院的科研水平,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以及法国驻北京大使馆,曾于2016年6月签订协议,鼓励此类学院建设高质量实验室。此外,法国还开设了奖学金项目,以便资助更多留法的博士生和硕士生。


主旨发言结束后,梅斯特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对法国的法律体系做出了简要介绍,他提到:“法国的法律体系比较复杂,一方面要考虑国内法的体制,另一方面受制于欧盟法与国际法院的制约。举例来讲:法国国内法关于政治、立法,等部分由法国的立法院来决定,但另一部分比如说大学的体制、司法公正等等是由欧洲人权法院来决定的。今天我们已经开始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法国的法律无论是由法国行政法院制定或者来自于欧盟法、欧洲人权法院,已经不再有一个清楚的界限,我们把它视为一个整体的法国的司法体制。


此后,张国斌代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为梅斯特颁发了聘书,正式聘请梅斯特担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一职。




思维碰撞,中法专家共创新


中国驻布隆迪、卢森堡前大使,驻法国使馆前公使衔参赞曾宪柒结合自己在欧洲的外交经历指出卢森堡与欧盟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也是以欧盟为基础,以欧盟为中心来制定它的各种法律,各种规定,各种政策。曾宪柒向梅斯特提出了一个问题 :“欧盟对它的成员大学科研方面有没有什么经费的补贴?”


梅斯特回答道:“所有学士以上或硕士学位的学生在他们的学习期间可以有两年的时间在任意欧盟成员国读书。已经有超过三百万的欧盟学生享受到了在这个交换体制下的资助,他们可以在学习期间内得到欧盟奖学金,他只需要在所在大学提供一个很低的注册费,之后就可以享受到奖学金。”




中国驻法国前新闻参赞,外交部创新委综合组组长金春雷认为法国的沙龙文化有利于思维的碰撞与思维的产生,很感谢察哈尔学会经常开展沙龙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了国内国际政治、公共外交领域思维的发展。此外,他指出中国应大力发扬公有教育的长处,而不应贬低它。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程卫东从欧洲的法律合作角度谈到了中法法律合作上的认识。他从政治意愿、法律合作协商、经济外溢效果、问题意识、制度创新这五个方面谈到了中法法律合作。他认为中法双方应关注全球层面共同面对的问题,开拓第三方市场,并将之视为中欧、中法法律合作的起点和优先关注问题。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了中法非(非洲)合作的问题。她指出非洲虽然是最年轻的大陆,60%人都在24岁以下,但充足的劳动力却不能收获平行的高产能,这其中暴露了教育能力低的问题。她认为中法非合作应着力于定向的职业技术培养,中国企业也应走向法国、非洲,开展具体的、全面的教育合作。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欧拉美中心副主任兼法语广播部主任姜涛结合自身在法国的生活经历强调了“2+2”教育形式的优越性。“比如在我们目前的这种教育体制里面,四年中国大学教育对于培养一个实用型人才也许过长,但是要培养一个精英人才又过短,不妨用两年时间充分掌握两种语言,并掌握一门实用技能。”




中国国际电视台法语国际频道总监宋嘉宁首先感谢了察哈尔学会对中法关系发展做出的贡献,她强调了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作用,中法双方在未来应继续强化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共促公共外交的发展。




新华社国际部法文编辑室主任陈俊侠从中法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发言,他指出在马克龙上任后,中法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陈俊侠强调了开展第三方市场、中法在非洲开展合作的重要性。中法非应加强合作,形成中法非命运共同体的气象。此外,双方应加大公共外交力度。“我们希望借助察哈尔学会这个平台去加强对外交流,进行相互的人文传播,真正做到像习主席说的那样连接内外沟通世界。”


《今日中国》副总编辑张娟就马克龙对华政策的矛盾性与梅斯特进行了交流。梅斯特指出,马克龙是主张欧盟一体化的,其对华政策的矛盾性是因为他需要对法国内部某些行业释放一种信息。马克龙希望中国认可他作为欧洲的实际的领导人,跟欧盟形成一系列新的关系和合作。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夏国涵举例讨论了中法两国在科研领域的合作,他指出第三方市场不一定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可以是发达国家市场。他认为,在欧盟法与国内法模糊化的前提下有可能会出现国家化的认知被模糊掉的问题。当下,中国能够用外语国际组织框架内进行国际法律控辩的法律人才很少,这同样是中法未来法律合作方面面临的问题。


会议最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世界贸易法律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张新娟和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昌平法院刑一庭法官助理连洋等人就中法职业教育、双边法学合作等问题与梅斯特进行了交流。


察哈尔学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公共外交、和平学领域的研究,其中涉法交流一直是重点之一,早在2017年5月30日,韩方明就曾会见了法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孟森和政务参赞福可瓦,就中法关系、智库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会和欧洲议会、欧洲人权协会、巴黎高等政治学院等一系列政治机构、NGO组织、学术团体均保持着频繁的交流。在中法关系平稳发展的今天,察哈尔学会作为非官方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等方式为中法关系提供了民间智力支持。相信学会将持续关注两国关系的走向,为中法关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户名:
密码:
换一张
评论 (0
加入收藏
打印